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学科育人:基于课程纲要开发的教学变革实践研究>>在线研训>>文章内容
关于“读懂几句话”的能力培养(高鸣鸿)
发布时间:2012-01-13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关于“读懂几句话”的能力培养

        高鸣鸿

一、对“读懂几句话”的理解

站在二年级,前移后续地进行思考,一年级读懂一句话,中年级段的训练是重点,那么二年级就应该站在一年级的起点上,进行读懂几句话的训练,让学生做好进入中年级的准备。

读懂几句话,应该做到:

1.根据标点,读出句子在语意上的停顿。

2.能初步感知几句话的主要内容。

3.能很快说出短句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能基本说出长句的意思。

4.能初步感知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了解表达的顺序。

二、掌握情况

1.听写句子。本次要求听写两句话,共5个小分句。两个学生没听全,其他都是错别字,随意添加标点。说明学生能根据意思边听边记。

2.阅读填空。第一题阅读理解的要求较高。其中填空有两处较难,要求学生从长句中提取有效信息,学生失误较少。期中阶段,学生的阅读理解做得也相对较好,说明本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发展较好。

3.看图写话。语句较通顺,且表达的条理性也比较强。

三、培养策略

1.清晰句子的概念

在阅读教学中,选取重点段落和学生阅读有障碍的段落,采用学生先标句序,然后开火车分句读的方式,让学生清晰有几句话,各是那几句话。对特殊标点,如:“”、《》……等标点与句子的关系理清。使学生对句子的概念认识更为清晰、丰富。如《再见了,北京!》一课中,第一小节有5句话,每句话都是长句,且标点复杂。如表演台上,几位外国运动员登上“飞机”舷梯,他们深情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以微笑告别北京。场上仿佛又响起了《我和你》的歌声: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就要先帮助学生清晰句子的概念。

2.理解句子的意思

随着阅读内容的不断丰富,句子长了,词汇生疏的、书面的多了,分句增加了,语义也丰富起来。如何帮助学生把长句读短,在复杂的信息中提取内容骨干呢?

1)丰富感知语义的方式,除了反复读外,让学生听一听,有助于感知句意。

2)给予提取内容骨干的方法,如句子“表演台上,几位外国运动员登上“飞机”舷梯,他们深情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以微笑告别北京。”“场上仿佛又响起了《我和你》的歌声: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引导学生思考分别写了“谁干什么”“哪儿怎么样”,这样有助于学生提取信息。

3)采取多元的理解训练。除了采用提供句式引导提取信息表达句意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说句意找相关句子的方法;或根据内容特点和表达特点,引导学生划一划每一句写的主要景物(事物、人物),然后再读懂他们分别说什么或怎么做的。如《要好好学字》一课第2小节毛主席和小八路的对话一段,哪句写毛主席,哪句写小八路。写景的几句话,有时可以划出地点,有时可以划出景物。对某些长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关联词,如有的……有的……,所以等,帮助学生读懂长句内部的语意关系。

3.了解句子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句子,养成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

1)读与说相结合。用开双轨火车的方式一人读句子,同桌说句意的方式进行,参与面广,实践机会多。而且学生在开火车说句意的同时,感知着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

2)读与比相结合。改变句与句的顺序,让学生感受句子原来的逻辑顺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读与排相结合。把几句话打乱顺序,让学生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排列成通顺的一段话,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和每句话之间的联系。

4)读和划相结合。根据句子表达的特点,引导学生划一划,圈一圈,如一系列动作的词,或描写的事物等,让学生感知每一句的主要内容和前后关系。

5)读和填相结合。运用先后写了()()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思,把握每一句的核心内容和前后关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