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学科育人:基于课程纲要开发的教学变革实践研究>>在线研训>>文章内容
关于“写字”的能力培养(樊莉)
发布时间:2012-01-13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关于“写字”的能力培养

       樊莉

一、对“写字”的理解

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训练学生写字,是让他们学习写字的基本知识,使他们掌握一般的写字技巧和规律,把字写得正确、匀称、整洁。一年级学生写字目的:首先,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其次,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再次,巩固所学的生字。

二、掌握情况

本次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分为5分,占5%,比重很大,尤为体现对写字的重视。本班有4位同学扣了1分,2位同学扣了2分。说明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做到书写正确、匀称、整洁。

三、培养策略

优化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习字兴趣,提高写字课堂的教学质量,老师宜运用多种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1、儿歌教学法。将一些直接影响学生写字质量而学生又易忘的知识要领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可以让学生反复吟诵,记牢、记熟,形成技能技巧,养成习惯。如写字姿势儿歌“写字时要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胸离桌沿要一拳,眼离本子要一尺,手离笔尖要一寸。”握笔姿势儿歌“食指拇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在后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躺着。”写字前背诵一遍,边说边做,既可活跃气氛,又能启发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2、形象比喻法。将呆板、静止、枯燥的内容,通过形象的比喻把特征具体化、可感化,如“撇”像大刀,“捺”可以说成蚕头燕尾,“竖”可分为“垂露竖”、“悬针竖”……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印象更深刻。

3、投影示范法。投影直观形象,图像清晰,移动自如。教师可以在实物投影仪上示范,可以化静为动,化快为慢,显示动态书写过程和细微的运笔变化,将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提、按、顿、挫的变化,以及笔杆扭转的动作展示在学生面前,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表象,学生易于领会。示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整体示范,就是把一个字完整地写下来。还可以重点示范,对学生较难把握的个别笔画,教师作重点示范,易于突破难点。对比示范,对一个字中重复出现的笔画,进行对比示范,便于学生找出异同,掌握规律。在分析结构时,动用幻灯简便易行,利用幻灯批改作业,更是及时有效。将学生的字与老师用红笔写成的范字胶片重叠,学生的病笔必然呈现在大家面前,本来难以纠正的习字陋习,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及时地消灭在萌芽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好。

优化课堂训练 

1、写字习惯训练。叶圣陶先生说:“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是比写字本身更为重要的事”。良好的写字习惯包括:认真的写字态度,正确的书写姿势,始终如一、一丝不苟的心理品质。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要从入学以后的第一次拿笔写字抓起,初入学的儿童可塑性强,写字姿势尚未定型,要抓住这一时机从头从严训练,这样容易抓出效果来。

2、读帖训练。“读”是内化的过程,“写”是外化表达的过程,读直接影响写的质量。因此,读帖强调“三读”:(1)读字帖特点,明白所练字帖的总体特点。(2)读字形结构。在练写某字前,先分析字形特点(长短、大小、正斜、方扁等)、结构形成(左右式、上下式、包围式等)、结构间的关系(宽窄、高低、长短、避让、穿插等)(3)读笔画位置,让学生观察字的每个笔画的起笔、收笔的位置、长短、粗细、曲折、俯仰等姿态的变化,揣摩出用笔的技巧。读帖能力的提高需长时间的训练,由老师“教读帖”,到学生“会读帖”,必须有个“扶”、“放”的过程。“扶”即是老师指导。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帮助学生领会范字的结构特点、笔画规则。“放”则是学生在学会读帖方法,知道临帖过程的基础上,自己去“读”帖,培养读帖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