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蔡丽华
本次期末考试,是在经历了天宁区质量调研的基础上参加的,前期也进行了去年统考卷的模考,内容繁多,卷面紧凑,题型非常多,很多题型都不是常见的,非常零活多变,理解能力差一点的或者读题不仔细的孩子一知半解地读题,审错题的现象很多。为了防微杜渐,我在后期的复习中重点进行了审题能力的培养。
一、 关注审题的指读姿势。
对题目的正确解读,除了理解上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读的时候姿势错误。有的
学生始终读不对,我仔细观察他读题时的姿势,发现他在读的时候眼睛没有关注每一个字,读时多字漏字,理解就发生了偏差。所以在后续的读题指导中,我要求每一个学生手指读,一字不漏。
二、关注题目的任务数量。
在指读题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明确指读时改思考什么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多读几遍,
直到读懂为止。我们经常问孩子你读懂题目了吗?这样的问题是空的。那么,读懂的标准是什么。孩子改如何操作?一般,我是这样教孩子们的:读完题目后问问自己,这道题要求我们做几件事?分别是什么?学生可以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比如“组词造句”一题,学生就可以告诉自己,这道题要做两件事,第一是用所给的生字组词,第二要用刚造的词语造句。
三、关注审题的细节问题。
光知道做几件事还是远远不够的,关注题目中的细节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同样是“组词造句”,有的学生组词不规范,有的学生偷换词语,有的学生在造句中没有用上刚才组的词语,有的学生造出来的句子不通顺,有的学生不加标点。诸多的原因归结在一起,就是审题时还漏了一步,那就是关注审题时的细节问题,细节决定成败。在审题时,学生如果能进行自我提醒,关注审题时的细节,就能避免后期答题的错误。我常要求学生,读完题明确要求后,提醒自己,做题时还要注意什么。学生就会积极讨论,比如要组规范的词语,造句时不能偷换词语,造句后要读句子检查是否通顺,在句子中找出刚才组的词语,检查有没有写上标点。必要时还要求学生在题目上圈圈画画,以便提醒自己。
学生的审题能力非一日之功,只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持之以恒地训练,能力就能逐步
提升,使细致审题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