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单元整体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实践传真>>独立单元整体教学>>文章内容
【计算经过时间】求简单的经过时间
发布时间:2012-01-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郑学琴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24时记时法(第53页到第55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索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 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3. 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时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学习经过时间的计算时,主要安排了这样几种情况:1小时以内的经过时间,从整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从整时起到几时几分的经过时间,在后续练习中穿插出现了不在同一天的经过时间计算和几时几分起到整时的计算,安排上注意了先容易后困难。
2.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理解并计算1小时以内的经过时间、从整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和从整时起到几时几分的经过时间困难不是很大,但对于计算不在同一天的经过时间和几时几分起到整时的会感到困难,可以指导学生借助线段图或钟面来理解,并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或假设的方法求出结果。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快速反应,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0时表示的是一个时刻,这里“睡了多长时间”表示的是一段时间,所以要用“小时”作单位比较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求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自主探究,过程推进
这是小明参观科技馆和博物馆的行程记录表。
1.整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计算。
提问:想一想,小明参观成就展示厅用了多长时间?(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小结:真了不起,我们既可以像**那样一小时一小时地推算;也可以像**那样根据钟面直观地想;还可以像**那样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直接计算得出经过的时间。追问:这里的单位用什么比较合适?
2.同一小时内经过时间的计算。
提问:他参观序厅又用了多长时间? 先想一想,再试一试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把你的想法跟同桌交流。
    组织交流。
小结:借助线段图也能很直观地看清楚经过的时间。9:10与9:40在同一小时内,我们可以把这1小时按每段10分钟平均分成6段。这是开始时刻,这是结束时刻,这段就是经过的时间。
3.运用方法,快速反应。
现在你掌握求经过时间的方法了吗?快速反应:用你喜欢的方法,求出经过的时间。(练习纸1)
组织交流:有些同学很快就做好了,听听他们是怎样想的。
小结提炼:现在你找到小窍门了吗?互相说一说。谁来总结一下。
三、灵活运用,综合练习
掌握了方法,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就方便多了。
1.分段计算及假设的方法。(我当小小图书管理员)
根据这个借书时间牌,算出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练习纸2)
收集资源,呈现资源。
组织交流: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算的(分段计算);还有一位同学的方法与众不同,仔细看,你看懂了吗?(先假设中间不间断)
用不同的方法,同样能解决问题,只要你开动脑筋,就会找到很多好办法。
2.不在同一时段的经过时间计算。(我当小小营业员)
这是快餐店的营业时间牌,算一算这个店每天营业了几小时? (练习纸3)
呈现资源,组织交流:(一正一误)你有什么想说的?      (两正)还有同学是这样算的,你看懂了吗?
小结:在这里,开始的时刻在上午,结束的时刻在下午,不在同一个时间段里面,可以怎样算?
拓展:如果开始时刻在今天,结束时刻在明天,又应该怎样算经过的时间呢? (练习纸4)
3.几时几分起到整时的经过时间计算。(我当小小列车长)
生活中有些情境比较复杂,下面是一列假日旅游列车的运行时刻表。你能做个合格的小小列车长,向大家介绍这列列车的运行情况吗?先互相说说准备一下。
看懂了这张表,相信你一定能解决下面几个问题了。(练习纸5)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是呀,根据这张列车运行时刻表,可以合理地安排行程。周末的一天你是怎样安排的呢?如果让你来设计,你会合理安排时间吗?课后试着设计一下,跟大家交流交流,希望你是一个会合理安排时间、懂得珍惜时间的人!
总结:说说这节课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附板书: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9:40 -   9:10  = 30分钟
16:50 - 16:10 = 40分钟
15:00 - 13:00 = 2 小时
10:00 -   7:00  = 3小时
15:00 -  9:00 = 6小时
19:30 -   7:00 = 12小时30分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