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0年第5期吴刚老师的《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环节——例谈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教学》一文,很受启发。吴老师结合课例,阐述整理复习行之有效的实践心得,很值得学习借鉴。近日,逢市小学数学中心学科组活动,对六年级的总复习进行了专题研讨,那么,毕业总复习与单元整理复习最主要的区分又在哪呢?笔者个人认为:关键词——提升。下面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教学简述之。
首先,注意了解和解读学生的前在状态,找到教学起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是我们每节课都应该首先做的,整理复习课也不例外。这节课是在学生对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五年级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和圆的认识各个单元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梳理与沟通的。课前,可以先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自主整理,发现这一层次上,学生基本都能罗列出各个单元内部知识的要点。也就是说以单元知识为半径,对单元内部知识进行相对独立的梳理与沟通,即从纵向角度对相关知识进行结构链接,沟通整合形成条状的知识结构链学生没有困难,这正是本节课教学的学生起点所在。那么怎样使学生在自主整理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提升呢?这就需要我们聚焦核心任务,关注价值提升,包括整体视野的提升、结构认知的提升、方法迁移的提升、解题策略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等等。
一、整体视野的提升。针对这节课,从课前对学生的前在情况来看,学生除了整理出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很少想到把周长面积的概念、单位名称以及实际运用等也纳入认知结构框架中。说到底,就是缺乏整体的结构化认识,这些学生的困难正是他们的可能发展所在。教师的帮助就可以通过一些问题的设计,为学生提供进行结构思维的实践机会。“既然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那么是否要对周长和面积先作个认识呢?你是怎样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这是对周长、面积概念理解的复习;“可以怎样来描述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这是对单位名称的关注,由于课堂时间关系可以不具体展开,但这里必须有交待——“将在下节综合练习课上专门复习”。以整体的视野,从整体综合的角度架构认知的结构化,实现认识的飞跃与能力的提升,这样的总复习才能真正避免简单重复、单纯炒冷饭的尴尬境地,才是充实的提升的具有发展性的总复习教学。
二、认知结构化的提升。总复习应分析学生沟通知识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帮助学生掌握沟通整合方法,提升学生多样认识与个性表达的能力,并能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图。学生在对平面图形周长面积知识进行复习整理时,尽管对相对独立的各个单元知识比较熟悉,很容易想到把各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一一罗列,有一部分学生甚至还想到把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也进行了整理,但他们对这些“公式”之间内在的关联还缺乏整体联系起来思考和认识的意识,也即还缺乏单元与单元之间知识内在联系的沟通与整合,还不能从横向角度对相关单元知识进行结构组块,沟通整合形成块状的知识结构块,这也正是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那么教师作用的发挥就是要在学生这样的认识基础上,促使学生由散点状的认识向结构化的认识提升。“这么多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不是独立无关的呢?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你能用合适的方式表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吗?”,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认知的整体框架性结构。
|
三、知识本质的凸显。由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可以看出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知识相互间的联系,如果说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树根”的话,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则是其“支干”。其实,公式原理的本身内部也是有本质关联的。课堂上,可以借助媒体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三角形可以看作是上底为0 的梯形,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其实与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是相通的:
同样,平行四边形则可以看作上底、下底同样长的梯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与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也是相通的:
这样很好地达成了梯形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沟通,凸显了公式本身的内在联系。高标的追求,进一步的拓展,打通了知识链之间的内在实质联系,更为中学的“类学习”作一前期的渗透。
四、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整理,你有什么体会”。注入情感,做到“知情并行”,从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角度启发学生进一步体会整理复习的价值。特别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复习整理,是否让你对立体图形的复习整理有所启发呢?”学生由对平面图形的整理复习习得的方法性结构,类比迁移到立体图形的整理复习过程中。形体整合,将知识纳入、融入合理的知识体系,从而形成对形体知识的整体结构化把握。复习整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温习知识、培养整理能力、提升学习品味、更具备自觉整理学习的意识。
总之,数学知识复习整理重在结构化和提升性的教学,是学科知识整体之间内在联系的沟通,是学生从整体综合的视角沟通知识结构链与结构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和感悟数学学科独特思想方法与思维方式的认识过程。借助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复习整理的整体视野,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沟通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知识的结构化认识,提升学生综合把握、运用知识的思维能力。
追求本真的有效的复习整理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最大限度放大复习整理的育人价值。通过各种可以利用的方式,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明确努力的目标,获得前进的动力,一步一步地发展自己,一点一滴地完善自己。让生命在课堂流动,让智慧在课外流淌!
主要参考文献
1.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指导纲要》,2009(4)
2.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人民教育》编辑部,《小学数学创新性备课》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