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小学数学课型与推进策略研究>>方案计划>>文章内容
小学数学课型与推进策略研究 申报·评审书
发布时间:2011-11-23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附件2: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申报·评审书
 
 
 
 
 
                                  
 
       数   学       
 
      小学数学课型与推进策略研究 
 
     谢忠恕  季焕庆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2011.4.28            
       
       2014.4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1年1月制
 
 
   
 
 
1、申报人不需填写“编号”和“课题类别”。
2、本表用计算机打印或钢笔认真准确地填写,一式
四份。
3、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和管理职责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4、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19号 
    邮政编码:213001
联系电话:86696829
电子邮件:jyslly @{域名已经过期}
网 址: http://www.czedu.gov.cn/knowledge/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谢忠恕
季焕庆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
1971年 11 月
行政职务
 
专业技术职称
小学高级
研究
专长
教学研究
最后学历
大学本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联系电话
13626244723
通讯地址
常州市翠竹新村11号
邮政编码
213017
电子信箱
2sxxzs@{域名已经过期}
课题组核心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含主持人)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
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谢忠恕
小高
常州二实小
教学研究
课题理论研究
孙 敏
中高
常州二实小
课题管理与研究
课题管理
马美南
中高
常州二实小
数学教学
文献研究
唐琴珠
小高
常州二实小
教学研究
案例研究
汪水清
小高
常州二实小
教学研究
教学策略研究
夏冬芸
中高
常州二实小
教学研究
教学策略研究
眭习风
中高
常州二实小
教学研究
教学策略研究
季焕庆
中二
常州二实小
教学研究
数形结合,提升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课题主持人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课题级别
课题名称
批准时间
在课题中的分工
完成情况
省级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2003年2月
具体负责人
已结题
省级
《给师生足够的时空去选择和创新》
2002年11月
成员
已结题
国家级
《“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
2004年9月
成员
已结题
省级
《学科育人——基于学科性的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策略研究》
2006年12月
成员
已结题
国家级
《信息技术环境下动态生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
2006年11月
成员
已结题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论文或著作名称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日期
《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和评析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09.4
《解读·选择·使用——试析数学学习材料的运用》
《课程与教学》08年第1期
2009.4
《对构建新型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课程与教学》3
2009.3
《用结构构建距离之美》
《新课程》
2010.4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教师》
2010.2
                                   
二、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4、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5、本课题的研究方法。6、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7、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7部分逐项填写,限3000字内,可附页)
一、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在数学的课堂上,不断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数学学习过程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内涵。坚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推进课程改革、抓好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为重点,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继续执行“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办学方针这一背景下,以课堂为基地,以师生共同成长为基点,让课堂充满成长的气息,充满生活的气息,拥有智慧的火花,绽放参与的热情。
以《新课程标准》为代表的教学改革是继创新教育呼声之后的一个最具体、最实际的现实性改革。新的改革要求我们以新的视角去审视数学活动的现实内涵,并以生命中成长中发展性的眼光全面、现实的审读数学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新课程标准为数学课程目标体系成功的设置了一个支点。它将所有数学课程目标的达成集中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之中。数学活动就是支撑数学课程目标体系的最佳支点。数学活动的进行又是学生参与实践,发挥潜力,创造性展示的过程。所以,多维度综合审视数学教学的过程用是数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近年来,许多一线教师做了这方面的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这还都是点状的,没有系统化,还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缺乏严实的结构框架
二、研究目标
我们计划在今后的三年中系统探索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灵活结构,开放有度,推进流畅有效,教师教学素养与学科素养等进行探讨,形成系统规范的方案。
三、研究内容
1.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实践研究。
研究内容:什么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有哪些不同的类型研究,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研究。
2.数学课堂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研究。
研究内容:什么是数学课堂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有哪些不同类型?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如何合理运用教材,如教材中的主题图和练习题?如何对有困惑的教材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并提出新的见解?应用题与问题解决的关系研究
3.从数运算、图形、统计、思维策略方面进行教学结构的灵活性与开放性的研究。
研究内容:什么是数学课堂教学类课型?运算、图形、统计、思维策略的学习策略是样的?如何从宏观和微观,教与学,创新与探索多维度推进教学?
4.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研究内容:情境的创设的必要性,具象与抽象的关联研究
四、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主要观念:十年新基础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课堂价值观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立场得到了更多地认同,开放性的课堂对教师教学素养与学科素养带来更多挑战。数学教学也在各类知识结构中进行教学层次与结构的研究。就目前的课堂现状来看,许多教师机械搬用课型结构,使课堂教学过程生硬,推进不流畅。
创新之处:形成适合教材总体框架不同领域可渗透的、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系。根据不同学段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形成适合不同学段进行数学教学推进模式。通过开展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的研究、实践,形成数学课堂教学灵活结构。
理论意义:基于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运用学校在新基础研究中对课型研究的成果,着重站在一线教师的课堂实践的基础上开展研究。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着眼下日常教学行为的分析与解读。
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将积累大量课堂教学案例,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实践成果。
五、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资料法、归纳法和调查研究法。
六、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研究内容: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论证、申报工作;课题组成员分工并确定研究方向,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
研究思路和方法:用文献收集、调查研究的方法,了解研究现状,回顾自身在品德课程课后拓展方面研究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正确归因,形成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
研究内容:结合计划从联系生活,从数学课堂实践与反思入手,以数学课型教学实践为基拓,围绕数学课堂推进的有效性等方面开展相关的研究,
研究思路和方法:在研究目标的引领下,用行动研究法开展案例式研究,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总结阶段
研究内容:课题成果总结;课题成果展示推广。
研究思路和方法:经验总结对于课题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提升阶段,通过梳理、集结成文、展示推广,辐射研究经验,为理论推广提供成功范例,为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提供新经验。
七、研究基础
已有相关成果:
1《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和评析发表于《教育研究与评论》
2.《对构建新型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发表于《课程与教学》3
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发表于《教师》
主要参考文献:
叶澜《新基础教育生命论》
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史》
吴亚萍《中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参与“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推广性、发展性、成型性、扎根性研究子课题、十一五省级重点资助课题《学科育人——基于学科性的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等课题研究。常州二实小长期得到上海华师大叶澜、吴亚萍成等教授的指导,日常还有常州教研室汪老师的指导,数学教研组日常研究有时间,制度保障。我校也是以科研强校、科研兴校为特色的一所学校,有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科研资料和科研方法上将有保障。
师资力量的保障:本次参加课堂研究的成员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小学高级职称,教龄至少10年以上,多名成员是学校的数学教学骨干,都具有丰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有着深厚的教学经验。
预期研究成果:经过三年的跟踪式实践、调查研究,读懂课堂、读懂学生,研究出适合我校灵活结构理念的有效数学课堂模式。每位教师能用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快乐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中出现有价值的经验总结、有教学论文发表、有相关的案例记载或反思。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准备阶段
2011年4月—2011年8月
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论证、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子课题组成立、启动并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本阶段除完成上述工作外,侧重于文献研究及现状调查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各子课题研究方案
实施阶段
2011年9月—2013年9月
本阶段主要是分子课题进行案例研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研讨、公开教学观摩活动及学习共同体成果汇报,收集研究过程性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进行子课题阶段评估,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并于2012年接受市教研室中期评估。
主要成果为:阶段报告、教学设计案例集、公开课光盘、相关论文能发表或获奖。
总结阶段
2013年10月—2014年4月
进行子课题成果鉴定,汇集研究资料。对本课题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撰写总课题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成果系列,做好进一步推广工作。申请课题结题鉴定。
课题结题报告;
课程资源整合案例或优秀教学设计集;
资源整合包等。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小学数学课型与推进策略研究》课题总报告
能总结小学数学有关计算、图形、策略、统计等课型案例研究成果,形成课堂推进策略论述等课题报告。
谢忠恕
《小学数学课型与推进策略研究》案例
呈现较为丰富的课堂教学案例及优秀教学设计,总结课堂教学推进策略及有效性评价的方法等
课题组成员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
 

五、评审意见

 

 
1、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请注明该课题是否拟推荐为辖市区级课题或常州市级课题等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2、县(市、区)教科研部门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3、市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