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小学科学概念课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方案计划>>文章内容
课题申报表(科学)
发布时间:2011-09-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潘亚清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2011616,学校对市十二五备案的12个课题举行了集体开题活动,王冬娟、叶伟锋、朱丽萍三位校长和课程部、学生部全体成员参加了开题活动。

活动采用统分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是分学科进行论证,一是各课题组长陈述,对自己为什么要研究、准备研究什么、将要怎样开展研究进行了具体阐述;二是学科部长对课题方案进行指导论证。在此基础上,进行统一学习交流,由“十一五”优秀子课题组长代表蒋冬霞、潘慧黎进行经验介绍,把自己作为一名课题责任人如何统筹安排,如何分工合作,如何持续推进的经验和体验进行了分享,这一交流使许多第一次承担课题研究的老师有了初步的感悟,也为后续研究的扎实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最后,王校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她希望每位老师都把自己的教育理想融入日常实践中,用科学的研究、整体的策划、扎实的推进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一、背景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从现行的苏教版小学教材来看,也很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始终将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我们在倡导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的同时,纵观苏教版小学教材每个年级、每一册、每个单元、每一课,学生也要面对许许多多将要学习的科学概念。在科学课程总目标中,掌握一些科学概念也是当今科学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可见概念学习对学生科学学习多么重要。

虽然课程改革已近9年,然而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许多教师对于很多概念的学习,还是“穿新鞋,走老路”,通过对概念的机械记忆和背诵来强化学生的认知,缺乏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这对于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都是很不利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深入,如今这样的“灌输式”学习方式已逐渐被扭转,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方式已经越来越被重视,运用领域也不断地在科学教学中得到最大化的拓展。

二、研究目标:

科学课的概念课的学习并不是简单地一种知识灌输,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学的条件,利用自己的教学智慧为学生营造一种探究的情境氛围,以及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积极为学生“搭建”一个概念学习的有效“支点”,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概念的本质,形成正确的认知,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了学生探究的意识和科学素养,为学生以后走向更广阔的科学天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内容:

一、如何让科学概念教学生动有效的策略研究

1.创设探究情境,促进概念引入趣味化

2.引领探究过程,促进概念理解深入化

3.拓展探究空间,扩大概念运用生活化

二、让科学概念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研究

三、基于校本化的科学概念教学指导纲要的编写体系研究

  

四、本课题的观点与创新之处

1.改变教学方法,让科学概念教学更生动有趣

2.丰富教学资源,让科学概念教学更生活化

3.开展探究活动,让科学概念教学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五、主要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研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小学科学课程中对科学概念类内容的要求

2.     调查分析法:调查小学生对概念类课程的学习情况,了解师生在这类课程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     行动研究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在实践中研究总结,发现新的方法和规律。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经验作梳理过程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对本研究对学生 能力的有效提升加以分析提炼总结。形成系列案例和论文。

六、研究思路与实施策略

1.成立组织,有序落实。我们将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把课题开展活动列入校务议事日程,纳入体育组工作计划,学科组每学期召开有关主题例会,研讨活动方案,落实活动过程,形成强有力的实施小组。

2.制度先行,有向评价。从学科育人的角度出发,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在实践中,对活动的结果进行检查和考评。

3.加强管理,持久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做到“五落实”,即计划、内容、时间、地点、人员;活动每月至少一次,课题研究的同时,引领课题组成员扎实学习,积极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优质高效地开展。

课题研究计划:

1、           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第一阶段:组织学习,形成共识。

201105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召开开题会,确定实验教师,制订试验计划,学习相关理论。

第一阶段:组织学习,形成共识。

第二阶段:分段实施,实践研究。

2011.09

--

2012.09

制定各年段实验总表,确定考核目标、及内容

第二阶段:分段实施,实践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深化认识。

 

2013.09

--

2014.09

教师作出阶段性报告的基础上完成实验研究报告,申请结题并进行鉴定。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深化认识。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科学学科教材科学概念课的分析与调查

调查报告

潘亚清、谭夏

“教学科学概念课过程中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相关调查报告

潘亚清、谭夏

科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分年级分层实施

汇编资料

课题组成员

科学概念课教学资源库建立(课件、学具、案例)

相关课题网站

课题组成员

科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总结性、推广性成果

 

论文集、案例集、指导纲要

课题组成员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49

 

课题可行性:

本课题负责人还是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动态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课题组核心研究成员,教研室朱志平主任领衔“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组成员。主要成员曾参与“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推广性、发展性、成型性、扎根性研究子课题、十一五省级重点资助课题《学科育人——基于学科性的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等课题研究;

另外,常州二实小科学教研组长期得到上海华师大叶澜、杨小微教授以及复旦大学徐冬青等教授的指导,日常还有常州教研室瞿晓峰、耿群志老师的指导,科学教研组日常研究有时间,制度保障。我校也是以科研强校、科研兴校为特色的一所学校,有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科研资料和科研方法上将有保障。

师资力量的保障:本次参加课堂研究的成员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小学高级职称2名,曾多次担任省市级课题研究,并多次担任新基础精品课研讨、常州市科学研讨课、具有丰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有着较为深厚的教学经验。

预期研究成果:经过三年的跟踪式实践、调查研究,解读科学教材、解读学生认知,尤其对科学学科中涉及的科学概念以及“科学概念课型”的总结提炼出有效教学策略、教学经验、教学辅助资源的开发(课件、教学具),形成基于校本化的科学概念课的“指导纲要”、教学案例集;以及相关的科学概念课的教学评价体系。

 

 

研究成员分工: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

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潘亚清

小高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科学教学研究

组长,负责课题选题、申报、研究方案制定、过程实施与监督、总结报告等

谭夏

小一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科学教学研究

副组长,负责课题研究过程实施、资料整理、调查研究、部分研究报告等

崔新波

小高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科学教学研究

组员,负责课题研究过程实施、资料整理、阶段性实施小结、宣传工作等

陈益

见习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科学教学研究

组员,负责课题研究过程实施、资料整理、阶段性实施小结。

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一、选题小,理念新

本课题以科学学科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切入点,选题小,适合一线教师做行动研究,能按课程标准及学校新基础教育研究理念为指导,从学生立场出发,以学生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为抓手,展开研究。为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巩固提供前提。

二、步骤实,方法新

本课题从理论学习出发,对教材首先作研究分析,找出概念课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紧紧抓住科学教学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科学态度,通过改进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开发教学资源等方面入手,使研究方法既有继承又有创新,预计会有良好的效果

三、指导多,评价新

本课题利用学校资源、教研组资源,研究制度全面,力求获得专家的指导,获取高位的理论指引,还能主动求助本校教师资源,获取其它学科行动研究的经验,指导高效的研究过程。对课题实施评价方面,既有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研究,也有对教师教学行为、研究行为的跟踪评价,及时的反思制度,可以不断完善改进研究方法。使研究更有效。另外,还可以通过研究的成果来进行评价,如精品课案例分析、反思论文、概念教学系列化丛书等。

 

建议:

1.       对科学学科的概念教学的界定,还需要做些研究,不要泛泛而谈。

2.       研究内容中教师的行为研究较多,少了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

3.       在研究方法上适当增加些理论、文献研究,可以对研究总结反思有帮助。

 

 

 

 

 

 

 

 

 

 

 

 

 

 

 

 

 

 

 

评议专家签名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报评审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课题主持人签名

   

 

 

五、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潘亚清

性别

民族

出生

年月

19729 

行政职务

课程部副部长

专业技术职称

小学高级教师

研究

专长

学科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科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工作单位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联系电话

0519-55686118076

通讯地址

常州市翠竹新村11

邮政编码

2130126

电子信箱

55612555@{域名已经过期}

课题组核心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含主持人)

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

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潘亚清

小高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科学教学研究

组长,负责课题选题、申报、研究方案制定、过程实施与监督、总结报告等

谭夏

小一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科学教学研究

副组长,负责课题研究过程实施、资料整理、调查研究、部分研究报告等

崔新波

小高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科学教学研究

组员,负责课题研究过程实施、资料整理、阶段性实施小结、宣传工作等

陈益

见习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科学教学研究

组员,负责课题研究过程实施、资料整理、阶段性实施小结。

课题主持人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课题级别

课题名称

批准时间

在课题中的分工

完成情况

省级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20032

具体负责人

已结题

省级

《给师生足够的时空去选择和创新》

200211

核心组成员

已结题

国家级

《“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

20049

核心组成员

已结题

省级

《学科育人——基于学科性的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策略研究》

200612

核心组成员

已结题

 

 

 

 

 

 

 

 

 

 

发表或出版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论文或著作名称

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日期

《偷梁换柱与穷追猛打——科学《预测》案例评析》

发表于《中国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科学课》湖北教育版刊社

2010.05

《践行全实深理念,打造精特美队伍》

发表于《抒:展成长之美》凤凰出版社

2009.03

概念教学要立足于生活

发表于《中国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科学课》湖北教育版刊社

2008.3

《我看到了智慧在闪烁》

发表于市级刊物《常州教师教育》    

2007.12

《例谈对科学课堂教学的理解》

发表于市级刊物《 常州教育》

2008.12

《生活是一本科学教科书》

发表于市级刊物《常州教育》

2009.5

《巧用材料纠错,焕发生命成长》

发表于《常州教育》

200902

《生活——一本读不完、品不尽的科学教科书》

发表于《常州教育》

2009. 05

                                 

 

二、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4、本课题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5、本课题的研究方法。6、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7、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请分7部分逐项填写,限3000字内,可附页)

研究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从现行的苏教版小学教材来看,也很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始终将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

我们在倡导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的同时,纵观苏教版小学教材每个年级、每一册、每个单元、每一课,学生也要面对许许多多将要学习的科学概念。在科学课程总目标中,掌握一些科学概念也是当今科学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可见概念学习对学生科学学习多么重要。

虽然课程改革已近9年,然而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许多教师对于很多概念的学习,还是“穿新鞋,走老路”,通过对概念的机械记忆和背诵来强化学生的认知,缺乏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这对于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都是很不利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深入,如今这样的“灌输式”学习方式已逐渐被扭转,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方式已经越来越被重视,运用领域也不断地在科学教学中得到最大化的拓展。

研究内容:

一、如何让科学概念教学生动有效的策略研究

1、创设探究情境,促进概念引入趣味化

2、引领探究过程,促进概念理解深入化

3、拓展探究空间,扩大概念运用生活化

二、让科学概念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研究

三、基于校本化的科学概念教学指导纲要的编写体系研究

研究目标:

科学课的概念课的学习并不是简单地一种知识灌输,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学的条件,利用自己的教学智慧为学生营造一种探究的情境氛围,以及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积极为学生“搭建”一个概念学习的有效“支点”,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概念的本质,形成正确的认知,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了学生探究的意识和科学素养,为学生以后走向更广阔的科学天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策略:

4.    文献研究法:研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小学科学课程中对科学概念类内容的要求

5.    调查分析法:调查小学生对概念类课程的学习情况,了解师生在这类课程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6.    行动研究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在实践中研究总结,发现新的方法和规律。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经验作梳理过程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对本研究对学生 能力的有效提升加以分析提炼总结。形成系列案例和论文。

 阶段要求:

第一阶段:做好小组分工,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集体备课,实践研究。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总结反思。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本课题负责人还是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动态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课题组核心研究成员,教研室朱志平主任领衔“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组成员。主要成员曾参与“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推广性、发展性、成型性、扎根性研究子课题、十一五省级重点资助课题《学科育人——基于学科性的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等课题研究;

另外,常州二实小科学教研组长期得到上海华师大叶澜、杨小微教授以及复旦大学徐冬青等教授的指导,日常还有常州教研室瞿晓峰、耿群志老师的指导,科学教研组日常研究有时间,制度保障。我校也是以科研强校、科研兴校为特色的一所学校,有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科研资料和科研方法上将有保障。

师资力量的保障:本次参加课堂研究的成员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小学高级职称2名,曾多次担任省市级课题研究,并多次担任新基础精品课研讨、常州市科学研讨课、具有丰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有着较为深厚的教学经验。

预期研究成果:经过三年的跟踪式实践、调查研究,解读科学教材、解读学生认知,尤其对科学学科中涉及的科学概念以及“科学概念课型”的总结提炼出有效教学策略、教学经验、教学辅助资源的开发(课件、教学具),形成基于校本化的科学概念课的“指导纲要”、教学案例集;以及相关的科学概念课的教学评价体系。

 

 

 

 

四、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第一阶段:组织学习,形成共识。

201105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召开开题会,确定实验教师,制订试验计划,学习相关理论。

第一阶段:组织学习,形成共识。

第二阶段:分段实施,实践研究。

2011.09

--

2012.09

制定各年段实验总表,确定考核目标、及内容

第二阶段:分段实施,实践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深化认识。

 

2013.09

--

2014.09

教师作出阶段性报告的基础上完成实验研究报告,申请结题并进行鉴定。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深化认识。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科学学科教材科学概念课的分析与调查

调查报告

潘亚清、谭夏

教学科学概念课过程中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相关调查报告

潘亚清、谭夏

科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分年级分层实施

汇编资料

课题组成员

科学概念课教学资源库建立(课件、学具、案例)

相关课题网站

课题组成员

科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总结性、推广性成果

 

论文集、案例集、指导纲要

课题组成员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49

 


 

五、评审意见

 

 

1、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请注明该课题是否拟推荐为辖市区级课题或常州市级课题等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2、县(市、区)教科研部门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3、市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