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单元整体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心得反思>>文章内容
数量关系教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1-04-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季焕庆

 

小学数量关系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在教材的编排中没有独立成章,而是分布在各个年级来教学,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完全按照书本体系去处理,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将是点状的,没有整体的结构意识。同一个数量关系问题,换个情境学生就会出现不会做的情况,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怎样才能让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境呢?新基础理念的课堂将为你找到答案。
在新基础背景下的教学,不再是点状的,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整体的,块状的,就小学数量关系而言,可以概括为这样的系统结构,简单数量关系,复合数量关系和特殊数量关系。
         简单数量关系可概括为部总关系,份总关系,相差关系,倍数关系;复合数量关系可概括为部总复合关系,份总复合关系,相差复合关系,和倍数复合关系。复合数量关系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发展过程。所谓特殊数量关系,就是把上位的一般的份总关系应用到下位的特殊情境之中。所以说简单的数量关系是复合数量关系、特殊数量关系的基础。
根据数量关系的知识结构分析,考虑学生对数量关系理解的认识能力和年龄特点,我们可以分三个阶段来组织教学:
第一阶段主要是一、二年级,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最简单的四种数量关系问题的结构;可以分以下几步来进行简单数量关系运用得教学。
第一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加减法运算意义认识的教学逐步渗透每一种基本的数量关系,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每一个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第二步,教师通过集中教学,引导学生整体感悟数量关系中三个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学会利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并掌握已知三个数量中的两个数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数量的思想方法。第三步,教师引导学生在整体感悟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数量关系的综合练习。
第二阶段主要是三四年级,这个阶段的教学核心任务是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复合关系问题的形成过程,把握复合数量关系问题的结构,并能够实现一步简单数量关系问题与两步复合数量关系问题之间的相互转换;可以分以下几步来进行简单数量关系运用得教学。
第一步,对整个教学长段做出只能固体规划和系统设计。第二步,明确教学结构阶段的教学核心任务。第三步明确运用结构阶段的教学递进要求。第四步,系统复习复合数量关系,引导学生进行举例式整理。
第三阶段是四五年级,这个阶段的教学核心任务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结构,并能够通过等量关系的方程运用解决这些特殊数量关系的问题。
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形成对数量关系的整体认识和结构把握,才能使学生提升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才能使学生形成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和灵活的思维品质与主动的学习心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