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活动内容是结构化梳理初稿的交流和研讨,与其说这是前期研究成果的共享,不如说这是一场头脑风暴。六个组长分别介绍了“数概念、数运算、规律探究、形概念、形计算、解决问题策略”等课型教学长段设计的梳理。其间吴教授及时点评、提问,指出“目标叙述要使用主动式,过程设计既要有结构,又要有灵活性,还要有捕捉意识,能反映课堂互动”,她甚至以汇报内容作为实例现场生成表格,进行手把手的指导。这样的指点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操作的指导,引起了一次次的热烈讨论,带来了一阵阵豁然开朗的欣喜。
这样的活动对于我来说意义很到,他们把书上原本割裂的知识进行了整体规划,递进设计,灵活结构。为我今后在教学中目标的制定有了很好的依据,另外学生困难的把握原本是件很难的事,但是老师在梳理过程中把学生困难考虑的很周到,为我们后续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还有对教学中的每个环节的设计也有了详细的描述,为我们以后的备课积累了经验。
就以规律探究为例,首先对整个小学阶段所涉及的这一内容进行了整体的规划,递进的设计。制定了总目标和单元目标,目标的制定具有递进性,单元之间层层推进;其次,对每一单元学生的困难叙述的都非常的细致,全面;另外在教学还击上也给出了很好的建议,第一个教结构,要教会学生方法,重点放在猜想—验证—结论这一过程中,而在用结构是要转换教学重点,因为刚才教结构中的重点学生已经掌握,可以快速的过去,重点是对学生语言归纳能力的培养,这里是学生在本节课必须克服的困难。这样详细的梳理,对于我们以后的常态教学奠定了基础,引领我们以昂扬的姿态不断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