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提升
这个学期,在专家的引领下,在课题组成员共同的努力合作下,结合课型研究认真落实子课题“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研究,我们主要立足日常研究和开发数学学科的课程资源,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对计算教学进行了梳理,对计算教学中的方法结构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对于10的分合、4的乘法、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有0)、除法估算、乘法整理复习等等进行了课堂构建。应该说,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大家研究的氛围是浓厚的,研究的心态是开放的,积累的资料是全面的。在这个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争论,也有过一次次地重建,但更多的是层次清晰后的满心欢喜。在实践中不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育人价值尽显其中
3的分与合是教结构,从4的分与合开始就是用结构。学生在分与合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体会有序排列的好处:不重复,不遗漏。在教学10的分与合时,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应用前面学过的结构进行有序地思考、自主地学习,通过练习熟练掌握10的分与合,并且逐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习惯,建立数学敏感,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的乘法口诀是教结构,从3的口诀开始就属于用结构了。学生能根据学习2的乘法口诀的结构,即“找一找,编一编;灵活拆,有序拆;比一比,找关系”的结构学习3的乘法口诀了,所以在学习4的乘法口诀时,学生已经有了学习乘法口诀的经验,通过迁移知道4的乘法的积有这样的特点,得数一个比一个多4,所以口算在上一个算式的得数基础上添4对学生来说很简单,所以基本上学生都能写出得数,有个别学生想得数会采用拆分的方法,但一般的拆分在学生看来不是有意识去拆,而是感觉可以这样,说理由也不是很多学生能接受。因为根据前面问题的引入列的算式学生理解我为几个4,现在又要理解为4个几,一下子转不过弯来。因为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习4的乘法掌握学习其他乘法的方法,使教结构的过程,可能这样的重心的移位对学生来说难度增加了,但思路开阔了,为后续的自主学习将打上坚实的基础。
二、日常研究扎实有效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把课堂作为我们研究的主要阵地,学习了专家的理论思想后,或是外出听课回来,在课堂中实践体悟,在课后思考重建。有时是年级组经过研讨后,先由一位老师来上,其他老师跟着听课,课后反思,再由其他老师进行重建。我们三年级在上乘法复习课时,就是潘慧黎先上,然后再年级组研讨后再每个人都进行重组。
有时根据新基础的要求,我们会将一些点状的、零散的知识进行梳理,重组教材。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重点是在笔算上,没有安排估算的课时。在“新基础教育”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在加法、减法、乘法中都安排了估算的教学,从中认识到:一方面估算可以检验计算结果,减少计算的错误,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不需要精确结果,可以估出结果的大致范围,从而较快地解决问题。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则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商的定位,从而有效地分解笔算除法的难点。基于以上对估算本身的育人价值认识,我们对教材进行了三方面的处理,一是补充了估算的专门教学,二是将估算教学提到笔算教学之前,三是在以后的笔算教学中不断渗透,强化学生根据具体情境灵活判断和运用的意识。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也对教材进行加工和重组,按口算—估算—笔算的顺序进行教学,对估的意识和能力进行强化。同时,我们拓展对估算的认识,从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估算的一般方法出发,感受估算策略的丰富性,体验估算运用的灵活性。同时,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的定位和试商进行有机渗透,融口算、估算、笔算于一体,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活动形式精彩纷呈
1.以精品课的形式开放。孙敏在短短的时间内临时调整内容,向新基础学校成功开放了一节“除法的估算”课,受到专家的高度赞赏;路叶娜向全市开放了一节“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课。这堂课层次清楚,收放自如,同样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2.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有新授课的研讨,还有复习课的呈现。1月份丁小飞向全校上了一节乘法的整理复习课,先布置学生回家整理,完成表格,再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效果较好。
回顾一学期所做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孙敏和路叶娜对外开放的两堂精品课均受到专家的高度称赞;毛修丽撰写的有关论文《结构教学在计算教学中绽放生命之花》获得市“小数会”论文评比三等奖;学生的有序思维又上一个新台阶,数学敏感逐步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有所提高。多方位成果的取得与我们重视挖掘“学科育人价值”并进行实地研究是分不开的。反观我们的研究,我们有一些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如课堂上对学生的重心下移还不够;对教材的挖掘还比较肤浅等。这是我们今后研究中我们要更深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