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8.7学期研究中期总结
【过程回顾】
本学期,我们围绕“使学生会运用结构进行主动思考,养成有条理的思维习惯;能有序排列算式并发现规律;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并选择恰当的方法灵活计算(凑整十、运用规律);根据情境灵活运用估算方法进行判断,建立敏感”,这几个目标展开实践研究。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一~三年级数运算教学的以下内容开展了具体的实践探索和研究思考:
一年级: (1)十几减9
(2)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
(3)百以内的加法
二年级:(1)三位数加法的估算
(2)三位数加法的笔算
三年级:(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估算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单元复习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过程分析】
十分幸运,恰遇这阶段时间内与“新基础”研修活动的内容有一致之处,这给我们的课题推进带来了不可多得的研究指导思想之养分和外校听课学习、本校实际操作之土壤。每次外出听课回来,都有一种满满的收获的感觉,组内老师更是讨论不断。专家的高屋建瓴拓宽了我们原来的视野,让我们欣喜于新的启发。
一、用好教材
研究学习过程中,我们逐渐习惯于加强对教材的分析。我们发现新教材对于题组之间的规律、联系很强调,但是在凸显知识之间的关联性上还可以加以调整。因此,我们从知识的整体结构考虑,从体现“新基础教育”的要求出发,采用“长程两段式”教学思想和策略,同时也是为了达到“更好地沟通运算算理”这个实质性目标,我们对教材做了如下重组:一年级把两位数和一位数、整十数的加法与减法口算进行整合,下一阶段将按照同样结构展开对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教学;二年级将估算提前至第一课时,并加法单元内的不进位加和进位加进行了整合;三年级也按照同样的结构把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提前,并把不进位和进位的乘法进行了整合。
二、用好资源
课堂实践是我们的主要研究策略之一,而我们的研究也引起了我们在课堂实践中资源意识的巨大变化。教学设计中,针对目标的递进,有意识地将预设资源进行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便能清晰有条理地找准与环节目标有关的资源,并将资源合理呈现,极力避免了泛泛而谈的低效做法,让学生的差异成为推动课堂有效进行的资源。同时为了收集资源,让学生呈现比较丰富合理的资源,也促使我们的开放和放低重心。
【成效反思】
学生方面:
1.掌握了运算法则,理解运算之间的关系(如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大多数会用乘加来进行倒推检验)
2.部分学生能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口算、笔算、特定情况下的巧算),能为了提高自己的计算正确率当即验算。
教师方面:
1.对于资源的捕捉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刻理解,改变了原来一把抓泛泛而谈的局面,逐渐有了分层意识。
2.用教材的意识也有提高,能考虑知识的内在结构将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或者整合,使学生对于运算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更好的建构,扩大正迁移的优势。
【存在问题】
估算教学怎样合理把握?
估算在计算教学中的地位之轻重,还需要继续斟酌。为什么要估算?培养了估的意识之后有什么好处?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对于估的要求该有怎样的不同?……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进入的实践,发现一年级学生才刚刚从20以内加减法逐步提高到百以内数的加减法,精确计算显得尤其重要,基于这样的学情,学生从二年级下册“千以内的加法”起初次接触估算,试图把估算与计算融为一体,用估算来检验自己的计算是否准确或者在一些只需要知道大概结果的具体情境中运用估算,实践过程中却发现估算与计算的处理实际还是分裂的,把估算作为计算课的第一教时,学生对于估算的需求并不强烈,学生大多只是为估而估,自主选择的意识依然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