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科研动态>>专题研讨>>文章内容
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成长的沃土
发布时间:2010-11-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白露

 

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大凡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都爱读课外书籍。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许多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活水之源,大量的课外阅读,广泛的知识积累,是学生全方位获取语言信息,立体化发展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的今天,在视听技术不断普及、人们阅读能力不断下降的今天,积极主动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一、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使学生愿意走近课外阅读
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是一种集体行为中个体的无意识行为。这种无意识行为的形成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积极配合,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1.图书馆“一切为了读者”。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整体,“一切为了读者”是服务的宗旨。我们学校每学期根据学生和教师的需要及时配足配齐适合的图书,注重图书的更新和工具书的配备;同时改革图书借阅办法,充分利用师生闲暇时间,实行学生使用借书证自主借阅、开架借阅,以方便师生借阅。这样学生可以天天到图书室、阅览室读自己喜欢的书,从而使人找到了书,书找到了人,藏书的价值也才能得到成倍的体现。。
   2.班级建设 “小小书架”。我在学生中、家长中做了一份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当前的读书情况和他们喜欢哪些类型的书。通过调查我发现学生的阅读面较窄,自主选择书的能力不够强。针对这一情况,根据学生的喜好及他们的年龄特点,我及时向学生推荐了适合他们阅读的中外书目50多本,并在班中建立了“小小书架”,鼓励学生每人带三本课外书到学校,与大家“共享”,以充实图书角落,也带给孩子们较为多样的选择。
3.教师成为阅读的“先行者”。袁瑢说:“要指导学生阅读一本书,教师就得先认真阅读几遍,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并且使自己受到感染和教育。”我在课外阅读时,就常常保持一颗童心,亲近书中的文字,亲近作者,亲近主人翁,从孩子的视角去欣赏作品。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一起去爱,一起去怒,一起去恨,一起去痛,一起去乐。有时我也会选择书中一些生动的故事作形象的讲述,却讲不完整,或讲头留尾,或讲果留因,或中间空白留一个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引导他们自己去书中寻找结果。
4.家长和孩子“亲子共读”。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古人常把书斋比作家庭中的绿洲。今天,现代电器、时髦家具不断更新换代,走进无数家居,塞满拥挤的空间,而多少家庭尚存一块文化的绿洲?正像一位小学生所说:“我们家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书。”所以,家长应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子女营造浓厚的家庭文化气氛。为孩子买张书桌,买个书橱,给孩子准备适合他们阅读的、感兴趣的书籍,当然更重要的是作为家长也应该参加读书者的行列,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感受,共同进步。
二、指导恰当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有效的课外阅读
  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需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1.指导学生选择好书。培根说过:史籍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作用。教师除向学生推荐读物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合适的读物,在各类图书泛滥的今天,这点尤为重要。如要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可选择《少儿百科丛书》,《十万个为什么》;要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可以多看相似的书籍或与教材配套的课外读物等;想了解少年儿童七彩的生活,就读读曹文轩的《草房子》,黄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五·三班的坏小子》。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选择读物,不要太浅,也不要太深。选择图书时还不能只盯着一类,这样会像鲁迅先生说的:所得就有限了,枯燥了。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选择读物时学会放弃,低级、不健康的书是一定要摈弃,有些不适宜小学生看的书,也要学会留待以后读。
2.指导学生选择读书时机。课外阅读是好事,但不能为读书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时间,阅读需要时间,古今中外的大学者都有一套有效利用时间阅读的好办法。在重时间效益的今天,会利用时间这点很重要,尤其是对自控力差的小学生来讲,教师要指导他们学会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阅读。如早晨、中午、入睡前,五分钟,十分钟都可以,读书也可长可短,贵在积累。其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选择阅读的环境,尤其是在家阅读时,要学会选择安静的场所,主动避开一些干扰源,如电视等。
3.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阅读。不同的读物、不同文体的文章,它们的阅读方法应该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我着重指导学生掌握四种阅读方法:整体读,全面理解文章时应用;朗读,精彩的片段、著作要朗读、诵读。浏览读,了解文章、书刊大意时应用;跳读,寻找信息时应用。如果是为学习的,应精读、细读,重要的文章第一遍通读,第二、三遍再细读细思;如果为获取信息的,可以浏览读,像“百科”类的书,像报刊的新闻可以跳读等。这也是提高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
4.指导学生课内外结合阅读。通过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这是抓好课外阅读的重要一环。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通过名作家及其代表作的介绍、某个方面知识或问题的悬念、或一段精彩的描述等方法,激起学生的阅读追求,引导他们去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学了《三袋麦子》这个童话故事后,我向学生推荐了《小布头奇遇记》《小猪唏哩呼噜》《小老虎历险记》等有趣的童话故事,让学生有选择地读一读,自己也可以试着写一写;学习了石头书》一课后,我建议学生去读读有关化石、矿物质的书籍,孩子们便立即行动起来,图书馆、新华书店常常成为他们的好去处。在课外阅读时,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应用课堂上学得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两者有机结合,对课外阅读而言,有了指向;对课堂教学而言,有了良好的智力“背景”,这样互补互动,有助于形成良性循环。
三、学习多种形式交流阅读,使学生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又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为了增强他们的兴趣,激活课外阅读的热情,使课外阅读活动更有效,我们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交流阅读成果。
1.课前“谈天说地”。我们在每节语文课开始前都抽五分钟,由学生轮流介绍、评点图书,或是内容简介,或是阅读的感受,既精彩生动,又要点到即止,使听的同学欲罢不能,大大激起了大家阅读的兴趣。
2.设立“读书园地”。我们班专门设立了一块读书园地的墙报,让学生通过书面语言表现自己的读书情况。“读书园地”共分这样几个栏目:(1)“荐书评书”:介绍自己认为好的书报,评点书籍;(2)“作家(作品)简介”,介绍语文书中相关作家(作品)(3)“读书快讯”:交流读书信息,读书方法;(4)“读书心得”:刊出学生的读书笔记、读后感。这样既为学生搭建了交流阅读的平台,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励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
    3.成立“班级读书会”。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班级读书会”,是可以选择的举措之一。我们可以先引导孩子用一段时间去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老师以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的讨论。如以前我班学生阅读了曹文轩的《草房子》一书后,又阅读了他的其他作品,就开展了一次“曹文轩作品”的专题讨论,大家纷纷发表看法,既交流了阅读的感受,又交流了各人的阅读方法;我们可以新闻发布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发布阅读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古诗朗诵会”“成语故事交流会”“我喜欢的科学家故事会”活动,激发学生的情趣;可以用编排小品、课本剧的方法将书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介绍给大家;可以举行“读名著、看电视”活动,让学生采用和影视作品同步阅读的方法,比较阅读,比较感受,扩展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远航,如果我们想把学生教育好,让他们能学到真正的学问,而且学得比我们强,我想首先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帮助他们热爱读书,学会读书,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需要,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沃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