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十几减6、5、4、3、2
教具准备:例题的教学挂图、正面写有“一共采了11个”、“蓝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6个 ”的三张纸条,反面把这三个条件改成相应的问题和“想想做做”第4题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
我们先来做个开火车游戏好吗?(抽读20以内6、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一生直接报得数,其余生评价。)
二、 学习新课。
1. 谈话:今天,小狗到小兔家来做客,小兔采了些新鲜的蘑菇来招待小狗。(边说边出示挂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一共采了11个蘑菇,蓝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6个,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个出示写有这三个条件的纸条。
2. 师:这时,小兔对小狗说:“那你能根据其中的两个条件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小狗很自信地回答:“没问题!”
提问:猜猜看,小狗可能会提什么样的问题呢?同桌轻轻地说说,教师巡视。
3. 集体交流。(每提完一问,教师都要把三张纸条回归原位)
生1:蓝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6个,一共采了几个蘑菇?(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调整三张纸条的顺序,并把“一共采了11个”变成“一共采了多少个?”)
提问: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5+6=11
生2:一共采了11个,蓝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多少个?(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调整三张纸条的顺序,并把“花蘑菇有6个”变成“花蘑菇有多少个?”)
提问:你会列式吗?
板书:11-5=6
提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想加算减,破十法、平十法……
生3:一共采了11个,花蘑菇有6个,蓝蘑菇有多少个?
师:算式怎么列?
板书:11-6=5
4. 比较:第2个和第3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1) 都是用减法做,为什么?(都是已知两种蘑菇的总数和其中一种蘑菇,求另一种蘑菇,所以用减法。)
(2) 减号前面都是11,只有5和6交换了位置。(从11个蓝蘑菇和花蘑菇的总数中去掉5个蓝蘑菇就是6个花蘑菇,去掉6个花蘑菇就是5个蓝蘑菇。)
比较:这三个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1) 想加算减;(2)一图四式。
三、 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
1. 完成第1题:请大家看图联系算式先轻轻说说图意,再完成填空,最后说说每组两题减法算式的联系。(每组中减去左边球的的个数,就得到右边球的个数;减去右边球的个数,就得到右边球的个数。)
2. 完成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后比较:你知道每组题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练习吗?(三个数字不变,只是交换了两个数字的位置。)
所以,我们在计算减法时就可以灵活采用合适的方法了。
3. 完成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后,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前两组都是减号前面的数不变,减号后面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得数一个比一个少1;)
如果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就会大大提高你的计算速度,所以我们在计算的时候要灵活选用算法。
4. 游戏完成第4题:先将房子图贴在黑板上,再将写有算式的小蚂蚁图片发给学生。你能把这些小蚂蚁安全地送回家吗?学生把小蚂蚁贴在相应的房子下面,其余学生评价。
5. 第5题:请小朋友仔细看图,图上告诉我们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你能完整地说三句话吗?
学生轻声说三句话,然后列式计算,最后集体交流。
反思:
这节课一开始是在5班上的,学生在看图找出三句话后,很自然地提出了三个不同的问题,感觉很顺的,一切尽在预想之中,所以还有点自信,但在2班上时,不知是因为后面坐了听课的老师多了些紧张,还是……本来让学生讨论问题的时候,我也走到了学生中去倾听,也听到了学生所提的三个不同问题,但学生提出第一个求总数的问题后,尽管我不停地在问,谁还可以根据其中两个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呢?学生不是把刚才的加法题当中的两个条件交换了位置,变成了另外一道加法题,就是无言以答,我都有点急了,一想,问题出在刚才没有把三张纸条及时地回归原位,以致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我赶紧把三张纸条恢复原状,变成三个条件,这时学生总算提出了减法的问题,但在这里花的时间显然有点多了。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十几减7、8、9的方法,所以在介绍11-5的计算方法时,学生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今天的问题了,尤其是学生在说11-6的算法时,一个学生马上指出了只要把5和6交换位置就好了,当时我虽然给予了肯定,但课后我才觉得,如果当时能很好地将这一资源加以利用,再将其具体化,效果会更好些。说成从11个蓝蘑菇和花蘑菇中,去掉5个蓝蘑菇就是6个花蘑菇,去掉6个花蘑菇就是5个蓝蘑菇,这样的话就不会出现“想想做做”第5题中把求另外一种兔子是多少用加法来计算了。
评课(盛老师):
1.主题图的教学比较开放,教具设置条件与问题的转换也比较新颖,但在转换的过程中不够及时,以致耽搁了一点时间。在主题图的教学时,大多采用一对一地进行交流,大部分学生没有动手,以致后面的练习个别学生有困难。后面的两个问题,让大家都来参与,自己列式;两类问题的不同解法,加比较简单,可以简单说说,减要让每个学生都动手,真正参与到创设问题,针对问题每人要有自己的解决方法。
2.利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不太扎实,如果能用口算纸让每一个学生先独立计算,再交流,这样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1. 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教学需求,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学生看图也不够熟练。比如在做第5题时,可以先提这样的问题:如果只知道白兔的只数能求出黑兔多少只吗?这时学生就会产生进一步了解信息的需求,再引导学生读题,问条件够不够,还需要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分析、认真读题、认真寻找解决问题需要的方法。
2. 在反馈中,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每节课的最后十几分钟,学生注意力比较分散,所以教师在课前应该多做一些准备,组织反馈时,应有必备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共同观察,引起注意力。
市教研室调研
2006.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