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两种事物的搭配规律(P.50-5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初步的符号感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搭配时如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形成有序思考的意识。
基本思路:通过有序操作、有序描述,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校组织春游,妈妈帮明明准备午餐,饮料有:可乐、橙汁;点心有:汉堡、蛋糕、三明治。你准备带哪份午餐?明明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 猜测,共有几种选配的方法?怎样来说明你的想法?想一想,怎样选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比一比,谁的方法最能让大家看清楚,(容易理解)
2. 学生活动(个人——同桌——板演)
3. 交流:你是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的?(注意两种方法、符号化思想)
叙述规范:先选××,分别配上××,可以有××种;
再选××,分别配上××,可以有××种;
合起来一共有×种。
4. 出示:水果图片(拿去饮料),点心和水果有几种不同的选配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5.发现规律
联系解决上面两个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揭示课题:找规律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有序思考,体验一共的路线条数与每段路线条数的关系。
2.“想想做做”第2题:“直观选配”提升到“列式表示”。
3.补充:(1)书架上有4本不同的童话书,5本不同的科技书,从中任选一本书,共有几种方法?取一本童话书和一本科技书,共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思考:为什么一个是加法?一个是减法?
(2)三种搭配(拓展)
四、总结:学习了什么?要求(养成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
五、作业:吃饭要讲究荤素搭配,学校食堂在一周内共能吃到12种不同花样的菜品,可能是几种荤菜几种素菜?(小黑板:利用随堂本上)
|
可能性序号 |
荤菜数 |
素菜数 |
搭配数 |
|
1 |
|
|
|
|
2 |
|
|
|
|
3 |
|
|
|
|
…… |
|
|
|
板书:
找规律
再选××,分别配上××,可以有××种; 饮料的数量×点心的数量=共有的搭配数
合起来一共有×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