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二实小青年>>青年文明号专栏>>数学组青年文明号>>优质施教>>案例反思>>文章内容
唐琴珠——《统计图和统计表复习》(说课评课)
发布时间:2006-12-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唐琴珠——《统计图和统计表复习》(说课评课1)

唐琴珠:(说课)

期望学生在复习课上有所收获,能力有所提高。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对各种统计图的特点比较清晰,但是还不会在具体的情境中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但是在设计中觉得时间很紧张,如果把标题拿掉或者把纵轴横轴拿掉,还是觉得时间不够。设计中就觉得形式和意图不匹配,也想让学生对三种情况都讨论后,再进行统计。

吴:六年级所有的复习课都这么上吗?

潘:一节复习课容量太小,渗透需求太长了,花了10分钟。

吴:复习课,要把知识系统整理形成框架。

夏:应该在复习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选择使用。每一小组可选择一个进行统计,然后大组交流。

张:重点不在需求上,而是综合能力的提高。

吴: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数据不要现成告诉,可以让学生算一算,不要把已经加工过的数据直接提供给学生。

杨:条形统计图也能反映趋势。

吴:应该先复习整理,再培养选择综合能力。

马:既然是复习课,是否要培养学生的复习整理能力,在系统复习整理基础上再通过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选择决策、综合提升能力。

吴:在第一课的总复习课上教学生复习整理,使学生学会整理的方法,知道整理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不同类型的知识可用不同的整理方法。

让学生自己复习整理,使学生对知识加以内化以后再去选用合适的方法整理。六年级的复习课要有整体规划,第一课下工夫教。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如:数概念,让学生收集理出来,采取回忆法,回忆不全,有遗漏。其次教采用表格式方法进行整理。用复习整数的框架,让学生去复习整理分数、小数的框架,然后把三者沟通起来。大框架在教每一个知识点后就教。意义、大小比较、四则运算是什么。沟通三者间的联系发现三者之间的区别。

第一节课花力气教。一张表无法完全体现,可以附表12,用集合圈、附小表等形式。

本课,可以让学生在星期天先整理,说说统计表和统计图、平均数这些知识学了哪些?制作中有哪些要素?特点是什么?作用有哪些?还可以通过备注栏目让学生说说制作中的注意点。

平均数问题也要整理。

第二节课:

环节1:先小组交流,产生资源,评价:内容完整吗?整理形式合适吗?有创造性吗?

环节2:如果学生整理得很好,就不要再展示,接下来老师可提供合适的情境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数据的呈现不要加工。

唐琴珠——《统计图和统计表复习》(说课评课2)

吴:学生在走进教室之前和走出教室之后有什么变化?

马:是否要对统计知识进行整理?

吴:这是一个立足点的问题。内容发生变化,就要通过变式。学生有差异,学生课前整理。

复习课是小学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一个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机会。要让学生自己去整理,沟通是学生巨大的进步。要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个性化的占有,就必须将知识的整理还给学生。第一课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复习。先帮助学生回忆,可以以整数复习为例,回去仿照进行小数、分数的复习整理,然后交流,看哪些是可以沟通的,有联系的。(整理一般用表格比较方便)整数部分:数的意义、大小比较、四则运算法则、运算律;然后再考虑联系、沟通。(为学生的学习方法、持续发展作铺垫)实际是复习课上教结构、用结构的过程。

课前复习:关于统计,学了哪些知识,可以怎样整理?

在统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统计表、统计图的制作要素有哪些?(梳理)

每张表或图可以留一个空间让学生写备注。

要让学生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他对表中数据的理解、读、

评价标准:内容完整;选用方式合适;个性化、创造性的地方。

课堂教学:交流后给出数据,让学生进行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情景与内容同时呈现。

统计图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为了减少审美疲劳,增加美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