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琴珠——《统计图和统计表复习》(课堂实录1)
过程:
一、出示两个招聘单位的招聘启示,引出话题。
·你认为到哪里去应聘比较好,为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
S:月薪高的单位去。
S:35岁以下怎么办?
T:光靠两个招聘启示就决定到哪里去是否太草率了。应该实地去考察一下。
(出示两个单位的产值、人员结构以及销售情况统计表)
T:你知道哪些信息?
S:自由表述。
T:怎样才能更清楚地看出两个单位的情况?
S:自由表述(统计图、统计表等)
T:小组讨论,商量用什么办法比较好?
S:小组讨论,确定方法。
T: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画图。
大江机床厂2002——2005年工业产值统计表(瑞特)
|
年度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
产值(万元) |
700 |
780 |
890 |
1050 |
|
另一个厂 |
120 |
410 |
750 |
1040 |
|
人员 |
工人 |
技术员 |
管理人员 |
勤务人员 |
|
人数 |
320 |
40 |
60 |
80 |
|
另一个厂 |
120 |
80 |
35 |
22 |
|
类别产值(万元) |
内销735(208) |
外销315(832) |
|
占总产值的百分率 |
70% |
30% |
|
另一个厂 |
20% |
80% |
·组织交流一——关于产值
T:为什么统计产值用折线统计图
S: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上升和下降的趋势
T:看了这三幅统计图你想说什么?
S:学生在纵轴和数据上出现问题:如100、300、500等
T:解释数据特别大时可以在第一格上标注一个大数据,上面等份,这样不影响折线的变化趋势,但这里没有必要。
·组织交流二——关于人员结构
T:为什么用条形统计图?如果教师没有给出图,你准备用什么来画?为什么?
S:也用条形统计图,因为只要看出数据的多少(出示:条形 数据清楚地比较)
·组织交流三——关于销售
T:为什么用扇形统计图?
S:因为要看出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T: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
S:
T: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给他出些什么注意
S:发展前景好,去第二家。
S:我认为大学生可以到人数比较少,发展空间比较大,可以去。
S:往外国销售的多,去比较吃香。
唐琴珠——《统计图和统计表复习》(课堂实录2)
一、出示招聘启事,引出话题
师:你认为到哪里去应聘比较好,为什么?
讨论
交流
1. 待遇高
2. 待遇高
3. 有发展空间
4. 到第1个单位,因为35以下,过了35岁会辞掉
二、谈话,引出统计资料
师:找工作是大事,需实地考察,出示:产值、销售情况统计表、人员分布统计表
师:你知道哪些信息?
生:自由表述,两个单位内销占产值%、外销占产值%……
师:怎样比得更清楚些?
生:折线统计图表示
生:扇形统计图表示
师:学过哪些统计图?
生:……
生:同桌商量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
生:同桌用老师给定的统计图统计。
工业产值:折线统计图
各类人员情况:复合条形统计图
产品销售情况:扇形统计图
师:选择三个学生的作业纸展示第一个统计图
师:为什么都选择用折线统计图表示
生:折线统计图体现了上升下降的趋势。
师:看了三位学生的统计图,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给第一位同学提意见,图例旁需要标注
生:第一位同学的纵轴数据0、100、300、500、700、900不对
有关折线还要提醒注意什么?
生:自由表达
师:展示两位学生的第2个统计图
为什么选择条形统计图?
能直接看出两厂人数的比较
有一位学生说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到底需要吗?
看了统计图,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要标注数据
师:展示2位学生的第3个统计图
生:说说选择理由。
能清楚地看出数据与总数的关系。
师:看了2位学生的,你想说什么?
生:把标注写清楚,外、内要写外销、内销
生:第2幅图画反了。
师:看三张统计表,说说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能想到什么?
生:瑞特发展比较快
生:大江厂人数多,但瑞特人数少,机会会多一些
生:瑞特是工业化的,既安全又剩力。
生:瑞特专业人员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