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
一、师生对话,提出问题。
1.活动要求:
·有序轻声地交流自家情况;
·仔细认真地倾听同学发言;
·清楚准确地说出组内情况。
2.学生交流
·我们组每人家里都有2-3台电视机
·
师:怎样才能说清楚?
生:可以通过统计。
师:用什么方法统计。
生:画勾、举手
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统计?
生:自由表述
师:提炼——
|
拥有台数 |
合计 |
|
|
|
|
家庭个数 |
|
|
|
|
|
规格 |
合计 |
|
|
|
|
台数 |
|
|
|
|
3.学生讨论
4.交流一:按台数统计
·1台、2台、3台以上
·什么是2台以上?
师:每个小组情况不同,分类的依据也不同。(教师提出一种)
|
拥有台数 |
合计 |
1台 |
2台 |
2台以上 |
|
家庭个数 |
|
|
|
|
交流二:按规格
“其他”是什么意思?
|
拥有台数 |
合计 |
21英寸 |
25英寸 |
29英寸 |
其他 |
|
家庭个数 |
|
|
|
|
|
5.自主选择,进行统计
自主选择一张统计表,小组合作进行统计。
6.学生交流
·汇报统计结果
·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上面8是人数,下面不是人数?
师:为什么不一样?
生:因为有的同学家里有几台电视机,所以总台数不止8台。
师:出示事先全班统计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生:()最多
师:除了知道全班情况,还可以知道什么?(可以给商家提供一些建议,生不知道)
三、综合练习,拓展到象形统计图。
1.师:每天你在家里做完作业还做什么?(播放学生在家劳动的情况)
我想了解你们在家里劳动的情况。(P94/4)
2.学生活动
3.交流,教师帮助纠错(如总人数发生错误)
4.师:通过刚才的统计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生:记录的要和方块一致
生:少看电视多做家务。
师:学校潘医生想请大家帮个忙
生:可以按年龄分,也可以按出生月份来分。
|
年龄 |
合计 |
8 |
9 |
10 |
|
人数 |
|
|
|
|
|
出生月份 |
合计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人数 |
|
|
|
|
|
|
|
|
|
|
|
|
|
评课:
06.4.6晚评课
吴:学生的错误与学习困难是两回事,学生从事统计的困难是随着数据的增加而出现的,所以这里应该用画“正”法来进行统计工作。
统计练习课:
1.注重让学生体验。很多情景,思想被割裂。每个阶段要解决什么统计知识不清晰,学生有什么困难不清晰。一年级解决统计的各种方法(打勾、一格表示一个);二年级要开始画“正”字(难点是很多数据不重复不遗漏地在表中统计出来;画正字乘法学过了);三年级确定组数、学会分段,(统计的目的是将数据简单明了地呈现出来,并且能看出数据的分布情况;)四年级确定间距,分布合理、美观;五年级学会折线、扇形统计图。统计的意义在三年级比较好,用渗透方法比较好。
2.标准问题与研究有关,很难让学生体验。低年级渗透,如低年级学生可以从购买图书(学生喜欢看什么书)开始。三年级统计分数,主要是教师需要分析教学情况如何——从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