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动态生成研究>>前沿聚焦>>文章内容
话题·资源
发布时间:2006-06-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冬娟


景:

“简单的统计”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当时,正值学校召开第十八届体育节,于是,我将“你最喜欢的游戏项目”作为调查统计的内容展开教学活动。谁知在交流统计结果的过程中,生成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新话题:因“男女有别”“年级有别”导致统计结果无法准确反映同学对各类游戏喜好程度的真实情况。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动态生成的资源被有效利用,一次新的实践活动开始了——

案例描述:

镜头一

师:同学们,在刚刚结束的体育节上,体育组一共设计了十多项游戏项目,你最喜欢哪种游戏?

生:(自由表达)我喜欢袋鼠跳;我喜欢三人四足跑……

师:是啊,每个人喜欢的项目都不一样。为了更好地开展第十九届体育节,体育组想在全校做一次调查,了解最受欢迎的游戏项目。我毛遂自荐将这个任务接了下来,你们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生:(异口同声)能!

师:你们准备怎样调查?

生:每人调查一个班,再把调查情况汇总。

生:工作量太大了。我认为只要在每个班统计一个人就可以了,负担轻又有代表性。

师:选择部分学生为代表进行统计的方法叫做“抽样调查”(板书)。

生:我不赞成。一个同学的爱好怎么能代表一个班的同学呢?

生:每班调查一人确实很难有说服力,不如每班调查2人,一个男生、一个女生,这样全校35个班就有70个同学被调查,应该可以了吧。

师:70个被调查的人数就是一个“样本”,样本的大小确实直接影响着统计结果的科学性。你们觉得哪一种更好?

生:第三种比较好,因为人数比较适中。

师:70个人的统计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你能保证不出差错吗?有什么好办法?

生:我可以设计一张有70个编号的表格,把每一个同学的爱好用不同的符号记录下来。如喜欢“亲子游戏”用三角;喜欢“三人四足”用圆圈;喜欢“双人跳绳”用方框——

师:把“原始数据”都记录下来,当然可以。

生:我只要设计一张有四个项目的表格,然后在每一项游戏的下面划“正”字,每个“正”字有5画,统计完后再算总数。

师:这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叫做画“正”字的方法。

镜头二

师:昨天大家都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何?有何建议?

生:(出示附表)我们组调查的结果是喜欢三人四足跳的人数最多,而喜欢亲子游戏的人数最少,所以我们建议明年体育节砍掉“亲子游戏”,增设大家喜欢的其他游戏。

生:我不赞成这个观点!虽然我们的调查结果也是喜欢“亲子游戏”项目的同学比较少,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低年级同学和高年级同学的喜好有着明显的差别。一、二年级的小同学都特别喜欢“亲子游戏”,而高年级同学几乎都不喜欢。因此这张统计表不能真实反映低年级同学的愿望,所以我觉得明年体育节不能砍掉“亲子游戏”。

生:我赞成这个意见。调查中我们也有同样的感受,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分年段进行统计,明年的体育节可以根据各年段学生的喜好情况设计不同的游戏,这样才能符合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师:你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样子我们刚才的建议值得商榷!

生:老师我们也有新发现。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女生和男生的兴趣爱好也不一样,高年级尤其明显。因此,我们建议再来一次统计,男生调查男生的,女生调查女生的。这样的统计结果更有价值!

师:他们的发现告诉大家,要使统计的数据更有价值,应该看统计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办好下一届体育节,我们应该为体育组提供多角度的信息。因此,我完全赞成大家的意见,今天的课后作业就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确定统计对象和统计方法,并将统计结果制作成统计表。

生:耶!

教学反思

一个好的话题,引发一段生动的对话,生成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巧用资源,建构意义。统计对于学生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教者将刚刚结束的体育节引入课堂,以“你最喜欢体育节的哪个游戏项目”为话题展开对话。其间,教师巧妙地利用对话中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适时引出“抽样调查”“原始数据”“样本”等概念以及统计的一般方法——划“正”字法。这些原本十分抽象的数学概念因有了一个好的话题而变得生动具体,使新的认知结构在生动有趣的对话中得以顺利建构。

开发资源,深入探究。镜头二中,当学生发现喜爱“亲自游戏”的人数最少从而提出“明年体育节砍掉亲子游戏”的建议时,立刻有学生提出不同观点——虽然调查结果确实如此,但调查时发现学生因“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而导致对游戏项目的喜好不同,因此调查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出不同年段、不同性别学生的实际爱好,从而提出新的调查统计方案:根据调查的目的选取调查对象从而反映不同群体对游戏项目的喜好程度。应该承认,上述呈现镜头并非教师预设,完全是教师直面意外后的机智选择。虽然练习课上设计的练习内容没有完成,但学生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科学态度和积极情感,特别是对问题的敏感与深究却令我赞叹。他们仿佛不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在为自己期待的下一届体育节献计献策,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是的,没有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就没有教学活动的生动有效,更没有教学过程的精彩高效。实践中我们有感而发:作为课程实践者和开发者的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静态资源,更要有效利用动态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理念,使教学承载生命的精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