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二实小青年>>青年文明号专栏>>数学组青年文明号>>优质施教>>案例反思>>文章内容
捕捉学生思维中的“偶然”信息
发布时间:2004-12-23   点击:   来源:晨阳小学   录入者:马美南
苏教版第四册数学《笔算万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一课,有两大学习目标:一是理解和初步学会万以内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二是初步认识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并学会利用这一规律验算加法。按照常规的教法,一般是在学生学会笔算方法后再学习验算方法。但在今天的课堂上,因为一位学生“偶然”的发言而彻底改变了常规。

上课时,我用周媛媛同学课前收集的数据(跳棋每盒13元,中国象棋每盒54元)作为复习导入题,让学生用学过的竖式来计算买两盒共几元?史洋溢同学上台板演:54+13=67(元)

5 4

+ 1 3

6 7

其余同学均为:13+54=67(元)

1 3

+ 5 4

6 7

看了学生的板演,我抓住这一“偶然”信息,启发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惊喜地发现:两个加数调换了位置,他们的和不变。还有学生说: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都能算出买两盒共几元。更有学生想到:我觉得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检验竖式计算是否正确。听了这位学生的回答,我马上组织学生理解这位学生的发现。这样,原来安排在下半堂课突破的教学重点在“偶然”中得以在复习导入时就顺利地突破了。

课后我想:老师在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充分发现自己思维过程的环境的同时,要密切关注来源于学生思维中的各种信息,并及时捕捉这些有效信息,使其成为大家进一步思考的资源,孩子们会在这种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中得以不断打开自己的思维,反思自己的思维,调整自己的思维。同时这些信息更将作为老师重组教学过程的切入点,及时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真实表现来迅速合理地调整教学,真正使信息为教学服务。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