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紫云校区>>科研之窗>>省十四五>>生成式人工智能共创下的小学跨学科学习样态的实践研究>>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生成式人工智能共创下的小学跨学科学习样态的实践研究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计划(2025.8-2026.1)
发布时间:2025-09-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丹

一、研究目标

1.理论框架构建

探索生成式AI技术与小学跨学科学习的融合路径,形成包含“目标体系-实施路径-评价机制”的完整理论模型。

明确AI工具在跨学科学习中的定位(如作为知识共创工具、学习支架或评价支持)。  

2.典型案例开发

    围绕语文、科学、信息科技等学科交叉点,设计3-5个可推广的实践案例。  

    每个案例需包含教学目标、AI工具选择、实施流程图及学生能力评价标准。  

3.资源库建设

分类整理生成式AI工具应用指南(如ChatGPT提示词模板、文心一言操作手册)。  

     建立跨学科主题资源包,涵盖教学设计、学生作品范例、教学反思模板等。

4.教师培训体系

    开发分层培训课程(基础班:AI工具操作;进阶班:跨学科设计;高阶班:AI伦理教育)。  

     制定教师AI素养评价指标(知识、技能、态度三维度)。

二、研究内容与实施步骤

(一)文献研究与现状分析(8、9月

1.文献研究组分工

国内外生成式AI教育应用研究(关键词:AI共创、教育创新)完成《生成式AI教育应用研究综述》(含文献计量分析)。  

跨学科学习模式研究(重点分析STEAM、PBL案例)绘制“AI+跨学科学习”理论框架雏形图。  

2.现状调研实施

    问卷设计:教师卷:涵盖AI工具使用频率、学科融合障碍、培训需求等20个问题。学生卷:包括AI工具认知度、跨学科学习兴趣度等15个问题。  

    访谈方案:选取5名学科骨干教师、10名学生代表进行半结构化访谈。  

    3.课题推进会

    每月一次的频率,组织全体成员研讨文献与调研结果,明确三大研究方向:AI工具在知识建构中的应用策略多学科教师协作机制学生数字化作品评价标准

(二)团队建设与课程开发(10、11月

1.跨学科教研组组建

   子课题招募: 发布《子课题申报指南》,明确研究方向通过校内答辩遴选5-8个子课题。  

2.教师培训方案

培训模块

内容要点

形式

AI工具实操

文心一言创作诗歌、ChatGPT生成科学实验方案

机房实操

跨学科教学设计

逆向设计法、UbD理论应用

案例研讨

    专家支持邀请高校AI教育专家开展讲座。  

3.教学案例开发诗意之秋——阅读周、乐活之冬——运动周(学科融合+气候变化

     (三)教学实践与资源建设(12、1月)

1.试点教学实施使用课堂观察工具 《跨学科课堂观察量表》(含“学生协作度”“AI工具适切性”等维度)。  

2.资源平台搭建

     AI工具资源库

     ├─ 提示词模板/  

     │   ├─ 语文类:诗歌创作、阅读理解提问  

     │   └─ 科学类:实验设计、数据分析  

     ├─ 跨学科案例/  

     │   ├─ 教学设计PDF  

     │   └─ 学生作品视频  

     └─ 教师反思/  

         ├─ 教学日志模板  

         └─ 协作备课记录表  

   3.阶段成果产出

   中期报告框架:第一部分:研究进展与问题分析第二部分:典型案例详解(附课堂实录片段)第三部分:下阶段调整方案  

、预期成果详述

1.文献综述报告包含国内外研究对比、热点词云图、理论框架演进时间轴。  

2.教学案例集每个案例含“三件套”:教学设计方案、学生作品分析、教师反思札记。  

3.AI资源包提供“工具卡”(如:文心一言学科应用场景速查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