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识字”之花绚烂绽放——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策略探究
常州市紫云小学 荆永佳
摘要:低年段是识字的起步阶段,在学习经验、方法习惯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明显欠缺,低年段识字教学任务艰巨。识字教学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帮助低年段学生完成识字的基础建设,让“识字”之花绚烂绽放!
关键词:识字教学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因材施教
根据新课标要求,低年段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超过了小学阶段识字总量的一半,识字教学任务十分艰巨。而部编版教材又将识字教学置于拼音之前,温儒敏先生认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1。低年段是识字的起步阶段,在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明显欠缺。识字教学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去追寻灿烂的中华文化。
一、 童心未泯,激趣识字
低年段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较难集中,很多学生认为汉字的发音、结构和书写都有难度,而且语文书上的生字过多。传统的灌输式识字教学枯燥无味,只会让孩子们产生抵触情绪,加重心理负担,更加提不起学习的热情。但是,低年段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思维天马行空,有极强的的可塑性。汉字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的洗礼,本身蕴含了无穷的文化魅力,教师要善于挖掘汉字本身的吸睛元素,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渴望。
(一)儿歌诵读
儿歌识字,是低年段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饶有趣味的儿歌内容,富有节奏感的音韵,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汉字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统编版语文教材中也经常出现儿歌:“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读来朗朗上口,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字形的记忆,而且形象揭示了“泡、饱、跑、抱、袍、炮”这些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在儿歌诵读过程中,可以拓宽朗读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多角度朗读中熟悉儿歌内容,甚至熟读成诵。例如《365夜儿歌》,贴合低年段学生的思维,并且配有彩色插图,可作为他们的日常补充读物,通过重复识记,达到长时记忆甚至永久记忆。学生在读儿歌的过程中,便对生字有了感性认识,在诵读中对于生字的认知从完全陌生到渐渐熟悉,为识字埋下伏笔。诵读还能让学生熟悉该字的组词和造句,将有意学习转化为无意识记,保持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教师还能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自己编一编儿歌,深入体验学习汉字的乐趣。
(二)猜编字谜
低年段学生好奇心强,猜谜语恰巧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学生在猜谜过程中,不但可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还能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如“有水可养鱼虾,有土可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走遍天下。”让学生在猜迷的过程中识记“池、地、他、驰”,同时了解这些字与谜底“也”之间的构字关联。通过富于童趣的联想,既阐明了字形,又揭示了字义。
教师可以根据字形的结构设置谜面,请学生进行猜测。如“太阳挂在树顶上”——果,老师把学生猜出的谜底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加深同学们的印象。猜字谜让识字过程充满乐趣,还能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动力。“一人大,二人天,天字出头就是夫,夫字两点要夹牢,夹子站牢快快来。”同学们可以在一则谜语中认出“人、大、天、夫、夹、来”六个字。然后让同学们给每个字组词,最后造句。对于掌握较好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同学们对于猜字谜的热情会越来越高涨。
当然,教师要注意控制谜面的难易程度,尽量使低年段的学生稍加思考或者讨论就能猜出谜底,否则谜语过难,反而弄巧成拙。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自己去编写字谜,如“夫”,还可编成“二人力大冲破天”,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游戏竞赛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玩游戏,如果能够激发学生游戏中的思考,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为了让低年段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专注度,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环节,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提升行动力,掌握汉字。如摘苹果游戏,老师提前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做若干苹果卡片,分别写上生字,由学生来读苹果树上的字,如果读对,就把苹果卡片送给他,反之,则不能得到卡片,最后比一比哪个孩子获得的苹果卡片最多。再如变字魔术,老师出示一个笔画少的字,求“加一笔”变成一个新的字。哪个同学变的多,就奖励那个同学一颗小糖果。同学们能将“大”变成“木、太、犬、天”等,能将“日”变成“田、目、白、旦、旧、甲”等。同样的,也可以设置“减一笔”的游戏。
教师还能把数学中的加减运算运用到识字教学中,即对要学的新字,通过已学过的熟字,进行加减得到,这样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又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了新知。如“叶、肚”等合体字,引导学生用部件相加的方法来识记字形,“口加十是叶”、“月加土是肚”,反之,可用减部件的方法。汉字是音、形、义结合体,因此还可以运用联想识字法,引导学生把字形和字音、字义结合起来展开联想,学生的兴趣浓,课堂气氛活跃。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对于低年段学生而言有着巨大的魅力,能让他们在乐中学,获得学习汉字的成就感,达到理想的识记效果。
二、潜移默化,设境识字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低年级学生理性思维尚欠发达,这样的认知结构与汉字的抽象性之间有着巨大的矛盾。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情境教学模式,有目标的导入或者创设感性情境,让抽象的汉字变得饱满立体。
(一)生活情境
处处留心皆学问。尤其对于低年段小学生而言,他们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段,识字教学不应局限于狭小的课堂中,还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到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去学习。我们要教孩子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游乐场里,可以让孩子看看乐园的指示牌、游乐说明;在马路上,可以多观察周围的指示牌、公交站牌或者广告牌;逛商场时,可以留心观察店铺名、商品标签;即便回到家里,也可以看看自己的零食、糖果名,读一读电器使用说明书,认一认家人的姓名,甚至在动画片上也能看到许许多多的汉字……让孩子们在生活情境中扩充识字量,体会汉字的实用性。
为了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教师可以不定期的在课堂上举办识字擂台赛、“小小纠错员”活动,允许学生把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带入课堂中来,比如电器使用说明书、药物说明书、快递单、零食袋、包装盒等,让学生去交流,去阅读。只有把汉字真正融入生活,学生掌握的才不单单是一个个枯燥无味的字,而是赋予汉字鲜活的生命。让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学到的汉字,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养成用心观察的好习惯。
(二)学习环境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作为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班级识字环境,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并有所收获。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精美的语文学习园地,张贴“部首表”等,潜移默化地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可以组织学生们玩成语接龙,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知识,收获快乐,从而接触更多的成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轮当“小老师”,和全班同学分享新学会的生字。各式各样的活动,能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宝库,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汉字。
有学习,必定有竞争。教师可以围绕低年段孩子的汉字储备量,定期开展“识字小能手”、“识字明星”等比赛,张贴“进步栏”、“表扬榜”等。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能激发学生的斗志,燃起识字的欲望,促使其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竞赛中学习的汉字,也会格外令学生印象深刻。当然,也可以组织多彩的书法比赛,让孩子们在写字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汉字的魅力。充满趣味性的集体活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潜能,让他们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提高识字效率。
(三)多媒体资源
虽然低年段学生缺乏耐性,但他们的感知觉十分敏锐。教师可适当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识字教学,创设可视化的教学情境,既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果。如《大小多少》,教师可以将生字和彩色图片结合,引导学生掌握“大、小、多、少”的具体内涵。在语文课件中,还可以利用动画演示生字的笔画顺序,或者将生字分解为常用部件,由熟字组成新字,从部分到整体,将汉字变得立体,利于学生对于生字的直观理解和接受。
现如今,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app逐渐兴起,其中也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小学生用户,他们对于片段视频有着极强的学习和模仿能力,也在使用过程中无意地接触了许多新的汉字。如果能对这类短视频有效地加以利用,既能促进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又能让识字教学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效果。另外,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播放带字幕的适合学生观看的动画片等视频片段,让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关注感兴趣的生字,先记在本子上,等上课时间再自由提问和交流。多媒体资源唤醒了静止的汉字,能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加深学习记忆,促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里识记生字。
三、因“材”施教,巧妙识字
叶澜教授曾说:“语文也是讲逻辑的。”2作为表意文字,汉字有其自身的构字特点和规律,教师要理清低年段的识字教学结构,让识字教学变得有章可循。统编版小学语文低年段的识字教学主要有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两种。同时汉字在演变过程中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又逐渐创生了汉字文化课。
(一)归类识字
绝大多数的汉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在统编教材中的出现方式常常是隐藏在韵文中。如《动物儿歌》中主要包含了“虫字旁”的汉字,课文创造了形声字的语言环境。上课伊始,可以让学生结合图片读一读动物的名称,再以“猜一猜”的形式反复诵读汉字,让学生自主发现带有“虫字旁”汉字的构字规律,接着根据发现的构字特点进行拓展延伸,如“虾、蚊、蛇”等,不仅帮学生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虫字旁”的汉字系统,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碰到“虫字旁”的汉字,能自主“猜一猜”汉字的读音和意思。
统编教材中的形声字还常常以插图、转盘、字卡拼装组合等形式集中出现。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形声字归类较为直观,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分辨各组形声字在音、形、义上面的区别,掌握“形旁表意,声旁表声”的规律。二年级下册则需要追根溯源,能够理清形近偏旁、特殊偏旁的意义范畴,进行对比归类。如形近字字归类,“洒”和“酒”,可以通过组词法,提升识字的综合能力。
(二)随文识字
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识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随文识字贯穿于语文学习过程始终。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引导学生做好学习生字新词的准备。随着学生对课文的诵读逐渐深入,有所侧重的出示关键词句,进行生字教学。如《要下雨了》里的“呀、呢、吗、吧”,边讲故事,边随着故事流程出示生字,这些字全是语气助词,都是“口字旁”,都出现在句末。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发现读音与声旁的联系,并体会它们在用法上的区别。随文识字与阅读相结合,伴随故事进程展开,既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对于所学生字加以区分,不容易混淆,优化识字效果。
(三)识字文化课
汉字有着独特的演变历史和美学价值。探索汉字背后的文化和演变故事,能引导学生洞察汉字的形象美观,感知汉字的文化神韵,升华学生的识字品味。一年级学生要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可以说一说汉字的背后故事,画一画汉字趣味性小报。二年级学生在深入了解形声字的基础上,可以多接触和积累成语,交流成语故事。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资源,适时将汉字的音、形、义教学融入精心设计的美学氛围中去,立体化地正音解义,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促进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识字知识链。如教学《小青蛙》中的“晴”,先课件出示万里无云的天空,上面悬挂着一颗明晃晃的太阳,这样的天气便是“晴天”。再阐明形声字的构字方法,与课文中的“青、清、睛、情、请”加以辨别。接着出示金文、篆文的“晴”,并拓展《风俗通》中的有关文字,让孩子们明白太阳出来了便是晴天,并感受到汉字的每一笔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汉字是一切学习的基石,识字教学也是一项教学难点。教师应立足于低年段小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他们的识字效能,帮助低年段学生完成识字的基础建设,让“识字”之花绚烂绽放!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如何用好“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2018(02).
[2]李政涛.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J].江苏:江苏教育,2009(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