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9日,天宁区小学体育“幼小衔接”专题研讨活动暨范德举教师发展工作室活动于二实小翰学校区举行,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王国斌、二实小叶伟锋校长、区小学体育教师、工作室成员全程参与活动。本次活动还特邀常州市教科院刘成兵、张勇卫两位教研员,给予了活动专业的指导和高位的引领。活动由工作室领衔人范德举老师主持。
第一板块:课堂教学展风采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张京老师执教《趣味跳绳》一课,创设一年级孩子易于接受的情境,扮演各种小动物锻炼,营造快乐与竞争的氛围,通过分解练习、有节奏的原地跳、边唱儿歌边跳等练习手段教授跳绳技能,让孩子在练习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与此同时,张老师运用童趣化的语言与方法进行分层教学,关注每个孩子的学练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常州市华润小学韩勤老师执教《奇妙呼啦圈》一课,巧设游玩动物园的情境,将教学手段与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贯穿课堂,在轻松自然的氛围学习双脚跳跃的动作。另外,韩老师合理创新、巧妙使用器材,将呼啦圈“一物多用”,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帮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孩子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品质。
第二板块:思维碰撞建新知
火热的课堂也点燃了体育老师们讨论的热情,在评课、议课环节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评课正式开始前,两位老师就本次课的设计作了简短的说课。随后,常州市教科院教研员刘成兵老师给大家作了专业的梳理和引导,刘老师从“走进幼儿、心理建设、语言表达、教师魅力”等几个方面去挖掘、实践,要从科学、真诚、创新等多角度去实施“幼小衔接”策略,让“幼小衔接”落到实处。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王杰老师表示两位老师都积极采用情境教学,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建议情境教学要贯穿课的开始与结束,在情境中学习的过程中要适当融合规则意识的培养。
常州市华润小学杨欢老师通过前期的调查发现与幼儿园阶段不同,小学阶段是以规定教学内容进行教授,要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适应小学课堂,激发兴趣,鼓励青年教师多积累经验,创设孩子感兴趣、易接受的学习手段。
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金赟老师建议从儿童的立场出发,从语言、动作等方面下功夫,让孩子们有代入感,沉浸在情境中学习。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刘婧表示要从队形、教学手段、课堂组织多样化入手,教师的语言要结合预设的情景,要学会做一个“戏精”,并加强对学情的深入了解,从游戏课堂到正规课堂,需要教师强化队形组织。
江苏省特级教师钱亢老师从心理、身体两方面分析幼小衔接下对于教师、学生要求的区别,建议体育教师从游戏化、情境化、趣味性三方面出发展开幼小衔接的教学与研究。
第三板块:高位引领促反思
本次活动特邀常州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张勇卫老师作专题讲座《儿童立场 科学衔接——小学体育“小幼科学衔接”教学的策略与建议》,张老师从“三个基本认识、五种教学手段、两项教学策略”系统阐述如何科学实施幼小衔接的教学与研究,在讲座中张老师运用课堂实录与生动范例解释幼小衔接的每个关键点,为体育教师们打开了新思路、赠与了新方法,期待一线体育教师们在日后的教学与研究中找准切入口,注重细节的发现,提升课堂质量。
最后,工作室领衔人范德举老师强调:幼小衔接不能仅仅关注技能上的转变与提升,应该将注意力更多的转向学生的认知、心理、习惯上的衔接,并有效融合于课堂教学中。希望工作室的小伙伴们找准合适的切入口,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更好的投入到体育教学与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