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紫云校区>>科研之窗>>市十三五>>课题材料>>文章内容
中期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0-12-3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丹

常州市“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备案课题

《小学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的生活化设计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2019年11月25日)

执笔人: 王丹  张慧慧

《小学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的生活化设计研究》是课题组2018年9月申报的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备案课题,于2018年10月开题。开展本课题以来,课题组围绕“家庭作业的生活化”,“作业设计”两个核心重点,积极开展各项研究,推动成员对家庭作业的生活化设计的思考与实践,帮助学生在低年级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同时促进青年教师探索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生活化设计的内容与策略,为低年级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与素材。

一、研究基本情况

(一)课题的意义与价值

1.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品质

生活化的数学家庭作业设计将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的、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引入到学生数学学习,在“减负”的同时又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经历、观察,让数学学习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有助于学生对家庭作业产生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提高个人学习品质。

2.发挥家长在家庭作业中的作用

生活化的家庭作业是学生的职责,不是要求父母传授本应该在学校里所应习得的技能。教师在设计作业设计时,应清楚地分配任务角色并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且应尽可能地为家校交流创造机会。通过让家长能够更多的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为家长家庭教育、亲子沟通提供参考和素材,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和学生的身心发展。

3.提升基层教师的作业设计意识

通过探索低年级生活化作业的类型、方案,促进青年教师关注家庭作业设计的有益性、有效性,最大程度降低家庭作业的负面影响,真正提高设计家庭作业的质量。同时,也有助于为区域内低年级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与素材。

(二)核心概念与界定

1.家庭作业:学生在课外时间从事的,对课内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拓展、运用,促进学生身心完满发展的学习活动。

2.生活化:即关注与生活的关系,贴近儿童的生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思维来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3.家庭作业的生活化设计: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生活化设计应该以教学与生活为共同载体,教师根据学生的成长与性格特征、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而且家长能够深入参与的,并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深层次探究的数学家庭作业。

(三)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1.研究目标

(1)本课题通过研究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生活化设计,促进青年教师探索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生活化设计的内容与策略,为低年级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与素材。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效开发各类资源,为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数学家庭作业服务,使学生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潜移默化地积累数学生活经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2.研究内容

(1)小学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生活化设计的文献研究

广泛收集、纵览国内外的文献资料,了解本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现状。

(2)当前小学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现状分析

通过观察记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专题研讨等形式,采集来自日常家庭作业设计的大量信息,系统梳理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作业的类型以及教师设计家庭作业的策略和评价方式等。

(3)小学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生活化设计的内容研究

阅读小学苏教版小学一、二年级教材及课程标准,收集适合进行生活化设计的作业内容并进行系统设计,形成内容体系。

(4)小学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生活化设计的策略研究

从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生活经验,提高数学素养的目的出发,探索生活化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5)小学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生活化设计的监控与指导研究

跟踪了解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对学生作业过程中的疑惑、困难适时指导。

(6)小学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生活化设计的评价方式研究

通过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对作业的喜爱程度、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对家庭作业的真实感受,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评价方式。

本课题将采用“方案设计——文献查阅——文献分析——实践设计——实证分析——总结反思”的研究思路,在教学实践中边思考、边分析、边设计、边调整,最后形成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的生活化家庭作业设计。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本研究进行的基础。为了对国内外关于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问题研究的实践与结论进行整体了解,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对获得的信息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类,为研究的进行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将从小学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设计意识、作业内容、作业形式、布置情况、作业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查,获取相关信息和数据,并进行了量化分析,使得本研究有科学的实践支撑。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设计问卷。教师角度,通过访谈了解小学教师设计数学家庭作业意识、对家庭作业生活化设计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为生活化作业设计提供科学参考。学生角度,了解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现状、对于新的作业形式的接受程度。

(3)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过程中,召开经验总结会,通过经验总结,梳理前期研究成果和不足,

进一步明晰后续的研究方向。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历程的概述

本课题自开题以来,主要从理论学习和作业实践两个层面进行研究。理论学习方面,课题组翻阅著作与论文,学习国内外关于家庭作业的设计理念。从正视家庭作业对学生存在的负面影响,到思考如何发挥家庭作业的积极意义。我们希望能够让家庭作业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从而有助于学生对家庭作业产生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提高个人学习品质。
    作业实践方面,结合我校低年级家庭作业的设计现状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一方面,我们尝试设计适量的、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家长能够深入参与的、并且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深层次探究的数学家庭作业。另一方面,也通过学生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及时分析、调整,思考新课标理念下小学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的生活化设计策略以及形成体系,让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变得更加丰富、多元。

(二)节点事件的回顾

1.玩转七巧板,感知图形大世界

2018年10月,谢荟老师执教新基础研讨课《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课题组结合本单元操作性强、趣味性高的特点,设计了一次综合实践类家庭作业《玩转七巧板》。同学们奇思妙想,利用七巧板的各种图形拼出了美丽的图案,并且用上画笔,加以创作,制成一份数学小报。在这剪剪、拼拼、贴贴、画画的过程中,学生对图形的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探秘我的家,内化面积单位

2019年3月,徐燕老师参加优质课选拔活动,执教《认识面积单位》。为

了深化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准确使用面积单位,课题组设计了一次体验生活类家庭作业《探秘我的家》。仔细看看自己家中物体的表面,估一估它的面积,想一想用哪个面积单位。第二天课上,在5分钟的常规积累中,全班进行“我出题,你来答”,进一步内化面积单位。相比传统的“教师出题,学生答”,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3.撰写小论文,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

2019年5月,翠竹校区组织数学小论文比赛。同学们结合本学期学习的数学知识以及自己的日常生活体验,撰写数学小论文。在这次活动中,谢雨汐的《蛋糕价格贵不贵》获省级小论文评比二等奖,高诗怡的《小树木,大学问》获省级小论文评比三等奖,庄沐岩的《人民币面额知多少》获省级小论文评比三等奖……从“学数学”到“用数学”,同学们能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4.拓宽教师视野,提升作业设计意识

这一年来,课题组成员梳理了一、二年级数学教材中适合进行生活化设计的

内容,通过查阅资料、集体讨论,按口头表达类、综合实践类、游戏互动类等类别进行分类设计,并加以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三、研究内容的展开

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我们先进行了文献查阅,分析了文献内涵,了解了国内外研究动态,明确了家庭作业的价值,从国内外关于家庭作业的理论研究,指出传统家庭作业的问题与不足,凸显出我们研究的价值。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生活化设计的文献研究

1.国外关于家庭作业的设计研究

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家庭作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影响效果和影响因素两方面。研究普遍认为家庭作业对学生学业成绩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1994年,美国家庭作业研究专家Cooper及他的同事们总结了家庭作业对于学生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Cooper认为,这两种影响是相对的。他对家庭作业是持赞成的态度,认为教师们只有在能够判断作业“有益性”时才能布置家庭作业。在2006年的研究中,他提到:除了极少数例外,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量与他们的学业成绩呈正相关,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

在日本,中小学生家庭作业非常关注学生生活的实际。如教师布置给小学生的家庭作业:“自己设计自己的郊游”、“和三个以上的小朋友一起玩”、“听老人讲发生在过去的故事”等等。美、日中学生的课外作业比较突出探究性、实践性、趣味性、整合性。

前苏联的凯洛夫提出的基于认知主义的文本性作业,把作业视为家庭范围内完成的课程补充和延伸内容。在课外作业类型设计上,主要是记忆型和积累型。作业内容往往都是复习课堂教学内容,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我国教师为学生设计的课外作业主要是这种类型。

2.与家庭作业生活化设计相关的研究

关照生活世界:西北师范大学贾保方老师指出当前家庭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作业缺乏情意性,学生作业负担太重,家庭作业缺乏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为使“新课程家庭作业”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应从三方面努力:重视家庭作业的准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得家长的配合。

多元化设计:山东师范大学郭慧在《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多元化设计研究》一文中提出家庭作业应注重内容多元化,增加学生的体验维度;注重形式多样化,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体现作业类别化,适应学生差异化需求;注重评价多元化,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并在实验班级进行了多元化作业设计,以实践探究型、生活问题型、动手操作型家庭作业为样本,进行了重点分析。

优化设计:浙江师范大学陆露指出在《小学家庭作业优化设计研究》中指出作业内容 应生活化。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坚持作业内容生活化的趋向,把学生的作业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的作业活动过程成为体验生活的过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通过文献研究可以发现,国内专家学者在国内外家庭作业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了传统家庭作业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在这些研究中,他们普遍认为家庭作业应加强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

(二)当前小学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现状

课题组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我校低年级教师的作业实践情况,发现一线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题型简单,仿照课堂例题过多,而创新类题目较少。第二,单纯计算的题目过多,应用表达以及难度区分性题目较少。第三,要求单独完成的传统题型的题目较多,家长积极参与以及锻炼团队合作能力的题型及题量较少。学生长期进行这样程序化的、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家庭作业,容易对作业产生消极心理,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

紫云校区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构成较为复杂,学生的学前教育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行为习惯较差,表达能力匮乏。对教师们的课堂有效教学而言是一种挑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缩小这种差异,光依靠课堂的40分钟远远不够,家庭作业需要发挥更大作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帮助学生在低年级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三)小学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的生活化设计内容研究

课题组认真阅读苏教版小学一、二年级教材及课程标准,收集适合进行生活化设计的作业内容,按作业类型进行分类,如口头表达类、游戏活动类、综合实践类、资料检索类、体验交流类等,并进行系统设计,形成低年级数学生活化家庭作业包,为低年级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与素材。

1.png

    具体如下:

 

(四)小学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的生活化设计策略研究 

课题组基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进行家庭作业的生活化设计。一方面,重视趣味,激发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为了使学生对家庭作业喜闻乐“做”,我们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趣味性,多元设计学生喜爱的作业内容。不仅要做到突破设计形式,内容上还应在体现趣味性,将所学内容融入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去。另一方面,重视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选取他们熟悉的、富有趣味的学习素材,促进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的指导与监控研究

网络通讯的便捷,使得学生作业的及时发布、师生互动成为可能。家长们以视频、语音、图片等形式在家校联系平台上传学生的作业,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指导、评价。学生们在家中就可以互相学习他人作业的优点,改进自身的不足,提升学习内驱力。同时,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更深入地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

(六)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的评价方式研究

在传统的作业评价中,教师是主要的评价者。他们通常更加关注学习结果

的评价,忽视评价的激励作用。罗森塔尔效应给人们的带来了一个启示,那就是期待和鼓励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注重评价,发挥评价的正向功能。
    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可以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家长评价等方式,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
    评价方式应具有针对性。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我们认为,和基础知识巩固相关的作业适合采用定量评价。而生活实践类、动手操作类作业更适合定性评价。以作业为纽带,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创造机会,促进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展示:小学低年级数学家庭作业的生活化设计案例

案例一:利用七巧板创作精美图案

【教材内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18-19《有趣的七巧板》

【作业要求】:

利用课本后的纸质七巧板自由创作自己喜欢的图案,粘贴在A4纸上。

【设计意图】:

七巧板体现了“动手做”和“在做中学”的教学思想,还能让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课上时间有限,学生拼七巧板的过程不够充分,可以留到家里继续拼,也可以邀请家长一起设计,增强亲子沟通。

【成果展示】:

 


在这次作业中,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图案。在剪剪、拼拼、画画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我们还将孩子们的作品张贴在校园橱窗内进行展示,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案例二:观测蒜叶生长

【教材内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P58《动手做》

9.png

【作业要求】:

    课上讲解种蒜瓣的要求,课后在少量水的盘里放一个蒜瓣。先观察它是几天后开始发芽的,之后再记录发芽后每天蒜叶的长度,用毫米作单位,填写好书上58页的“蒜叶生长情况记录表。

【设计意图】:

    蒜叶的生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完成记录表是不切实际的。把这项任务布置成家庭作业,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完成。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细心观察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内化对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知。也可以培养学生种植植物的耐心和本领,体会植物生长的不容易,从而学会爱护花草树木。

【成果展示】:

    种蒜是一个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事情,孩子们很乐意去做这件事,种完蒜接着就是耐心等蒜生根发芽。蒜发芽之后,学生自发的每天去测量蒜叶的长度。不仅将数学应用于生活,更加培养了孩子耐心观察、持之以恒的好品质。

四、收获与成果

(一)理论成果

1.论文获奖

(1)2018.12  王丹 《多元设计,趣味练习,让学生爱上家庭作业》获常州市小数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2)2019.6   王丹 《复习课,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获天宁区“教海探航”评比二等奖

(3)2018.12  张慧慧 《“经验”为引,让高效的“理答之花”在课堂绽放》荣获第十三届江苏省“杏坛杯·素质教育”征文三等奖

(4)2019.6   张慧慧 《拨动“经验”的弦,奏响“高效理答”的乐章》在天宁区第十四届“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中荣获数学学科一等奖

(5)2019.6   徐燕   《多种感官“忙”起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获天宁区教海探航二等奖

(6)2018.12  路叶娜 《计算中的“算计”——例谈计算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结构教学策略》杏坛杯三等奖

(7)2019.6   黄武《优化课堂教学建构 提升学生整体素养》获天宁区教海探航一等奖

(8)2018.12  周月霞 《“核”堂“悦”色:发现更美课堂》荣获第十三届江苏省“杏坛杯·素质教育”征文二等奖

(9)2018.12  周月霞 《探寻“动手做”实践路径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荣获全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评比一等奖

2.论文发表

(1)2018.12  张慧慧 《小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发表于省级刊物《数学大世界》

(2)2019.5   张慧慧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生活化》发表于省级刊物《数学学习与研究》

(3)2019.4   徐燕 《优化教学方式 培养估算意识》发表于省级刊物《好家长》2019年四月版P56-57页

(4)2019.6   徐燕 《基于核心素养 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表于省级刊物《考试周刊》2019年6月版P52-53

(5)2019.4   黄筱钰 《让估算从“自发”走向“自觉”》发表于省级刊物《好家长》

(6)2019.8   谢荟 《浅议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估算意识,优化思维能力》发表于国家级刊物《学习与科普》

3.专题讲座与主题发言

(1)2019.4   周月霞 《苏教版教材“动手做”内容的编排特点分析——教学策略》区级专题讲座

(2)2019.4   周月霞 《苏教版教材“动手做”内容的编排特点分析——教学策略》区级主题发言

(二)实践成果

1.2018.12  徐燕获天宁区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2.2019.3   徐燕参加区级优质课选拔:《认识面积单位》

3.2019.11  徐洁区级新基础展示课:《图形中的线段关系》

4.2019.5   谢荟校级新基础公开课:《认识角》

5.2019.5   路叶娜校级新基础公开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6.2019.4  潘忠德天宁区教学研究课(观摩课):《认识平行四边形》

7.2018.12  周月霞 天宁区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三)教师发展

1.2018.11  王丹   天宁区教师发展工作室“优秀工作室成员”

2.2018.12  黄筱钰  常州市第十三批中小学骨干教师

3.2018.10 黄筱钰  常州市集团化办学“先进个人”

4.2019.6   徐燕    2018-2019年度考核优秀嘉奖

5.2019.6   徐洁   2018-2019年度考核优秀嘉奖

6.2019.6   谢荟  2018-2019年度集团先进教育工作者

7.2019.1   张慧慧 常州市第十四期“优秀教师免费导学”评为“先进教师”

8.2019.8   黄武    天宁区集团化办学先进个人

9.2018.9   潘忠德  天宁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10.2019.1  潘忠德  集团感动人物

11.2019.5  潘忠德  天宁区优秀教研组长

12.2019.9  周月霞  《小数报杯.小小数学家》优秀指导奖

13.2019.6  周月霞  2018学年第二学期天宁区小学数学学业质量检测工具命题组成员

14.2019.9  周月霞  天宁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15.2019.1  周月霞  常州市第十四期“优秀教师免费导学”评为“先进教师”

16.2018.12  周月霞 常州市第十三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

(四)学生发展

1.2019.5   谢雨汐 《蛋糕价格贵不贵》获省级小论文评比二等奖

2.2019.5   高诗怡 《小树木,大学问》获省级小论文评比三等奖

3.2019.5   庄沐岩 《人民币面额知多少》获省级小论文评比三等奖

4.2019.5   杨景行 《无处不在的数学》获省级小论文评比三等奖

5.2019.5   曹卓琰 《探秘数学金字塔》获省级小论文评比二等奖

6.2019.5   蔡璧岭 《我这样学数学》获省级小论文评比一等奖

五、问题与展望

(一)存在问题

1.作业设计对学生学习的效果需要科学的检验方法
    课题组的低年级数学教师将所设计的作业进行实践后,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怎样的效果,缺少良好的检查方法。下一阶段课题组成员就作业包设计将进一步讨论、设计,编制适合的作业反馈练习,以检测作业效果,促进教师教学实践。
    2.作业设计仍旧基于教材内容加以实践,缺少创新
    作业包中虽然包含游戏、动手操作、口头表达、资料检索等形式,但都是基于教材进行改编,缺少创新。下一阶段需增加理论学习,对作业包加以创新设计。
    3.课题组成员工作中的不可控因素导致研究浅陋、缺陷

这一年里,两位课题组长和1位成员接连怀孕生产,时间和精力有限,课题研究缺少计划性、分工不够合理,导致上一阶段的研究较为浅陋、缺陷。另外,课题组成员跨越3个校区,也为课题的展开增加了难度。
    4.撰写论文意识较弱,成果相关度较低
    这一年里,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与课题相关度高的数量较少。下一阶段需围绕课题,及时总结与反思。

(二)展望

1.认真落实课题的研究计划与步骤

(1)按照课题计划,分步骤踏实完成课题的各项任务。课题组成员跨越多个校区,下一阶段应更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研究。

(2)接受专家批评指导,重建或调整一些研究内容,完善研究策略。

2.加深对本课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加强对家庭作业设计理论层面的探讨与研究。学习与作业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完善设计,并编制适合的反馈练习,检测作业设计的效果。

(2)坚持作业实践,加深对作业设计的探讨与研究。课题组成员将所设计的作业继续落实到实践中,通过沙龙活动、案例分享等形式,促进成员互相学习,最大程度上发挥本课题的实践意义。

3.开展论文专项指导与集中修改

基于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的现状,课题组邀请专家开展撰写论文的培训指导,为成员的选题与撰写把关,从而形成更加有质量的论文。

优质的家庭作业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巩固新知,减轻课业负担,在数学上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让一线教师能够更加关注家庭作业的设计。上一阶段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当然也存在很多问题,期待各位专家提出宝贵的建议,下一阶段我们会脚踏实地、有条有理地开展研究。我们有一支年轻、充满活力,团结、富有干劲的教科研队伍,一定会迎难而上,相信课题研究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