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室项目研究,2021年9月9日下午,天宁区李霞教师发展工作室举行了线上课题解读和沙龙研讨活动。二实小教育集团芮艳副校长、工作室全体成员以及课题组成员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动的第一部分为课题解读。本学期,工作室申报了市级备案课题《基于证据的小学生言语评价及对策研究》,李霞部长围绕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等作了全面、细致的解读。
李部长指出基于证据的评价指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者运用评价量表,利用文字、数字或图画等方式对教学现象及时进行记录与描述,借助基于大数据的课堂教学分析测评系统等平台对图像进行及时的定格与存档,课后对评价量表中的记录情况和图像资料的搜集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并提出基于证据的价值判断和合理建议的一种评价方式。
基于证据的小学生英语言语评价旨在通过教师问卷、学生问卷、智能终端捕捉或后台信息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工具介入进行分析评价与指导教学。研究过程中既要收集有关学生英语言语表达能力提升的证据信息,又要收集学生价值观、学习品质发展方面的证据材料,将评价过程变成提升学生学科综合素养提升的过程。
李部长介绍了课题的两个创新之处:一是基于证据,促进教师精准实证研究;二是基于评价,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发展。这为老师们厘清了课题研究的重点,初步明晰了研究的领域和实施路径。
活动的第二部分为沙龙研讨。工作室成员和课题组相关教师围绕课题,分享了自己对课题的理解与认识。李佳维老师认为证据的采集方式应体现多元化的特点,根据自己学校的硬件条件,因地制宜,着重一个工具运用,从不同切入点着手研究,汇聚成“证据链”,从不同角度讨论某种证据对英语言语评价的作用。羌凌霞老师分享了对研究范畴的看法,认为应围绕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收集有效证据。周甜老师介绍了之前参与相关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经验,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基础。吴凡老师围绕如何科学使用课堂生成的证据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与认识。徐聂鑫老师就课题名称中的关键词“言语”与“语言”进行了区分,并打算选择综合实践课作为切入口开展研究。吴洪菲老师从本土已有研究成果和专业学术著作分享了文献研究的路径。
最后,二实小教育集团芮艳副校长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和高位引领。芮校充分肯定了课题选题的前瞻性、研究过程的实践性和研究结果的指导性。芮校指出:证据怎样采集、采集哪些证据、采集的证据如何使用都是课题研究开展前要作认真思考与梳理,只有明确了研究路径,并结合线上、线下研究手段,才能直接指向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与综合素养的提升。
课题研究,让教书育人的事业多了使命感和意义感。新学期,我们与课题研究为伴,提升职业创造和专业发展的幸福感。
(文:吴洪菲 审: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