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科研之窗>>区立项>>基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的实践研究>>师生成长>>文章内容
教学设计成果:《狐假虎威》 《老鼠遇上猫》写话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12-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汤岚

《狐假虎威》第一课时

板块一:导入揭题 

1.出示卡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动物朋友,这是——狐,狸在这里读轻声,你能跟它打打招呼吗?请你读,真好听谁再试试,你的声音很响亮

这是——老虎。咱们一起跟它打打招呼。 

2.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发生在他们俩之间的故事,故事叫做——狐假虎威,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把课题写一写 

3.你能给这个字组个词吗?(放假、假如、假装)“假”有几读音?(两读音:jiǎ、jià) 课题中应读jiǎ,为什么这样读,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需要大家课文中寻找答案了!

4.你还能用威字组个词来形容老虎吗? 生:威猛。  师:是呀,老虎很威猛,所有小动物都怕他,在森林里,他多神气,多威风呀!所以,课题中的威指的就是威风。哪位同学读读课题,我们一起再来一遍 

板块二:初读课文,知大意。 

1.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森林里,看看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了一件怎样的故事。在读书之前,老师想送给大家两条自读提示,谁来读读?听清楚要求了吗?请小朋友轻轻地打开语文书,请你翻到97页。开始大声朗读 吧! 

2.小朋友们刚才读得热火朝天,现在你能说说故事内容吗? 

课文主要写了( )被( )逮住了,最后狐狸借着( )把百兽( )。 

3.课文当中有句话写的也是这个意思,你们能找出来吗?你有一双火眼金睛。读对请你跟他读。 

4.在生活中,你借过东西吗?预:我借过XX 那就是借XX 你还借什么? 

5.课文中,狐狸向老虎借了什么?威风。这句话用4个字概括就是?——狐假虎威现在你知道假是什么意思了吗——借。 

6.只看课题你能说说意思吗?再请一位。这就是课题的意思。     

板块三:动词突破,感悟厉害。 

1.故事是怎样开始的呢?(神秘感)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这时——一只狐狸——谁来接着讲? 

这只狐狸跑得快不快?(快)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请你读读这句话。评:不够快,你能加速吗?真快!有点窜的味道了。再请一位同学试试,窜的味道足足的。咦?它为什么跑这么快?预:被老虎/追猎物想象力很丰富文中这句话里就藏着答案,你来读读,难怪狐狸这么快

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威猛。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关注到了老虎的动作。请你读 

2.故事也可以演一演。哪位同学演狐狸老虎?你刚才坐得端正读得认真,请你们到讲台旁边来头饰 

听老师读看他们演,小朋友们瞪大眼睛,仔细观察哦。呆会我要请大家当当小评委。谁来点评? 小狐狸,你确实窜得很快。 

我觉得老虎有一个动作也演得很好。那就是“逮”,老虎是用爪子把狐狸抓住,狐狸跑都跑不了。你们说好不好? 

想要演得好,有窍门的。你发现了吗?关注动物的动作。板贴:动作 

4.你们想不想演,我们一边齐读,一边做动作  

板块四:学习二至自然段,通过对话,感悟狐之智慧。 

1.老虎这么威猛,狐狸是跑不掉了,可是他甘心被吃吗?谁来读读这段话。 

他有一个翘舌音读得特别/我看到有同学皱起了眉头,是哪个字读得有问题呢。我把这个字藏到了图片中,你能找出来吗?

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围绕一个中心运动,像这样围绕一个中心运动时,应该读转。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表示改变方向或位置,如:转弯转身 

课文当中是什么在转——眼珠子。骨碌碌是指转得速度快。谁到前面来表演一下。加快!我们一起转一圈。我们再来读好这个词,男生齐,女生齐 

2.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时,它在想什么?生:想办法快点逃离老虎的爪子它眼珠子一转就想到了办法,从这里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板书:狡猾)而且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狡猾的狐狸还装着一副很神气的样子,故意——扯着嗓子谁来读读这个词。扯着两个翘舌音都读准了,轻声读得也到位。嗓(平舌音)扯着嗓子是怎样地说?很用力很大声,声音被拉扯的又细又长请你当狐狸读读它的话。我们一起读,齐。所以我们在表演的时候还要关注动物说话的语气。板贴:语气

   3.那么老虎听到狐狸的话什么反应?出示第三自然段,谁来读?什么反应?预:奇怪。老虎为什么奇怪老虎本以为吃狐狸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他被狐狸的反问吓住了,不敢立刻把狐狸吃掉谁再来一读?多奇怪呀?难怪老虎愣。 

所以我们表演,除了关注动作、语气,还要关注动物的——表情。(板贴) 

3.练习第四自然段。 

还想演吗?那请你练练这段话,想象狐狸会有怎样的动作、语气、表情。“老天爷”来吓唬老虎,如果老虎吃了它,就等于和老天爷作对。评:声音低沉些,语速慢些,老虎更相信。/这时还像吵架的话会被老虎怀疑的/抬头、叉腰的动作不错,比老虎还像大王。/像那么回事,表情很到位。注意感叹号。

我们一起来一遍。 

4.出示第五自然段   

听狐狸这么说,老虎什么反应?谁来读?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爪这个字?爪是什么意思?(禽兽的脚)鸡的脚叫——鸡爪,鸭的脚叫——鸭爪。古时候,“爪”这个字就像是一只向下的手,慢慢地,才演变了我们今天所见的样子。像这样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字叫做——象形字。

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也就是说——狐狸的谎言奏效了这时候你还觉得老虎威风吗?不是,而是 ——愚昧(板书:愚昧

5.出示第六自然段。

相反地,这时候,狐狸反而变得威风起来,谁来读读? 

板块五:表演  

接下来请同桌两个人进行练习,一位演狐狸,一位演老虎,等会我要请最用心的小组为大家展示先向大家介绍:我是狐狸,我是老虎。另外请一位同学为他们读旁白。(掌声送给他们。)

请一位同学读这段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狐狸和老虎的动作、表情。谁来说说该怎么演?狐狸装作很神气很得意的样子,头摇起来,尾巴也摆起来了。老虎并不完全相信他的话,有点怀疑,有点困惑,所以他东看看,西看看,想看看其他小动物的反应。我们一边齐读,一边做动作。(全班起立) 

狡猾的狐狸不欺骗了老虎,他还把我们的生字宝宝藏起来了,我们赶快去把狐狸跑,看看能救下哪些生字宝宝。恭喜小朋友们救下了所有的生字宝宝。

板块六:指导写字。

同学们得这么棒,相信大家也能把字写得很棒。”这个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小伙伴们注意的?

一看结构二看宽窄三看穿插避让四看重点笔画

“人”宽“良”窄,“良”的第一点落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下侧,“良”的最后一捺变成长点。

撇捺舒展人在上,良字竖提直有力,末笔捺画变长点,收笔高于竖提底。






看仔细,想清楚

——第七单元《老鼠遇上猫》写话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一)教材解读与教学内容确定)}LQQZ(FNDX13DAHE%$1JMY.png

看图写话是低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观察、想象、表达等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培养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激发兴趣,一定的观察方法,将图画看清楚看仔细,积极调动各种感官,放飞想象,使静止的图画变成动态的场景,是看图写话的重要任务。

本次写话提供了一幅非常有意思的图画,图画中一只惊慌失措的老鼠和电脑屏幕里神气活现的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生动,脑海里不禁会由一幅图画想象出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将这幅图画作为观察、想象、表达的对象,教学内容上有以下思考:

1.观察:正在发生的画面。明确时间、地点、人物,把握画面中的主体——老鼠正在干什么,此时的它是怎样的,这是观察的关键,也是展开想象的基础。图画中最传神的便是老鼠突然遇上猫的那一瞬间,巧合而极具戏剧性,因此要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老鼠的样子,从脸部表情、身体动作等方面发现它的惊慌失措,学生的观察会变得更加细致。

2.想象:前后未知的故事。关注本次写话的提示“小老鼠在干什么?电脑屏幕上突然出现了谁?接下来会怎样?”,不难发现三个提示连贯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对图画之前的“小老鼠在干什么”、图画之后“接下来会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因此,提示又明确表示“快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吧!”根据一幅画面,推想前面发生的,猜测后面发生的,这既是一种想象的方法,也是看图写话的技巧。

(二)学情简析及写话困难解决

在平日的动画片中,猫和老鼠是孩子非常熟悉的形象,也深受学生的喜欢。从内容上说,本次写话契合二年级学生的兴趣点,观察想象的主动性强烈。从表达上说,本次写话是二上第一次正式进行的看图写话练习,学生的经验是缺位的,加上语言积累的匮乏,精细观察能力尚未形成,学生往往只停留于对画面的简单表述,写出来的语言干巴巴的,甚至言不达意,顺序颠倒,连图意都无法准确表达。基于学情,试着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学生的习作困难:

1.教给观察方法,看仔细。既要关注图画的完整信息,又要善于把握图画中的关键人物和典型特征。通过“放大镜”的方式,放大图画的关键部位,借助微课引领,引导学生的观察从粗到细。

2.启发思维想象,想清楚。既要看到正在发生的画面,更要根据画面推前向后,这是形象思维的特征,也是思维条理性的表现。通过“空胶片”的方式,将一幅画面转变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的想象由点及面。

教学目标

1.通过放大细节、填充空白等方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围绕老鼠写出它与屏幕里的猫之间发生的故事,感受其中的生动趣味。

2.借助微课引领、思维导图、范文赏析等方式,学会发现重点部分并进行细致观察,尝试围绕图画进行前后想象,初步领悟“看仔细、想清楚”的方法,获得看图写话的基本经验。

3.借助星星贴、交流展评、词语锦囊等方式,从说到写,并能将讲述的故事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体验写话的成就感。

重点难点

学会发现图画中的重点部分并进行细致观察,尝试围绕图画推想前面发生的,猜测后面发生的,初步领悟“看仔细、想清楚”的要领。

教学准备

放大的老鼠图画、学生评价星星贴、作品纸

过程设计

课前播放《猫和老鼠》的动画片视频

板块一:整体图画“活”起来  

1.形象见面

出示老鼠和猫的图片,交流:你喜欢动画片中的猫和老鼠吗?

2.情境再建

师:猫和老鼠一碰面,总会发生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正如小朋友们所说的,它们真是一对欢喜冤家。这不,这对小冤家,又碰上了。(出示图画)

3.初步观察

1.png

4.尝试表达

预设:我看到了电脑屏幕里有一只猫。

      我看到了一只老鼠吓得坐在地上。

      我看到老鼠见到电脑里的猫,它以为是真的猫,非常害怕。

点拨:一方面要把握图画的基本信息,引导看懂图意;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可以通过同桌交流评价进行充分练说。

5.激活情感

师:你觉得这幅图中的情景有趣吗?最有意思的是什么?

预设:猫出现得太突然了,老鼠一定没有想到,既吃惊又害怕。

      猫是在屏幕里的,是假的,老鼠没有发现,被吓了一跳。

点拨:围绕学生兴奋情绪的触发点,将观察重点落在画面中的老鼠身上,确立关键人物,提示学生展开进一步的观察。

【设计意图】直面图画,尊重学生的已知,通过充分的尝试把握图画的基本信息,看懂图意,把握整体。紧扣兴奋点,引发思维,发现图画中的关键部分,从整体到部分,引导观察活动的不断深入。

板块二:关键部分“细”起来  

1.关注主体

师: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只受惊的老鼠身上。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瞧,老师请放大镜来帮帮忙。(出示:用“放大镜”放大后的老鼠图片)

2. 放大观察

 `H944[1@F4MN_HHEX)5(4$X.png

3.交流提炼

预设:瞪大了眼珠子、直冒冷汗、耳朵鼓起来、胡须绷直了、头顶的毛竖起来、嘴巴张大、手脚发抖、一屁股坐在地上、尾巴翘起

(随机板书在词卡上,并板贴在黑板上,形成“词语锦囊”)

点拨:关注细小的表现,如老鼠的眼睛、嘴巴、胡须、耳朵、手、脚、尾巴等部位,观察会更有收获。观察不仅要看,还需要听呢!你听到老鼠怎么叫的呢?

4.微课引领

播放微课:《看图,我会用“放大镜”》。大致内容:观察图画要先观察整体,再观察部分。抓住最重要的部分展开观察时,要关注细微之处,懂得把小的地方放大观察,就会收到“放大镜”的效果。

5.一次动笔

2.png

 6.展评指导

1)指名交流,展台批改,集体评价:可以得到“看仔细”星星贴吗?

2)同桌互评,如果做到了“看仔细”,将星星贴纸贴在作品纸上。

【设计意图】在尝试、引领、运用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放大镜”帮助领悟展开细致观察的技巧,生动活泼,充满童趣,乐于接受。抓准时机,及时练写,巩固观察所得,转化成直观的文字,展开针对性指导。

板块三:串联故事“动”起来  

1.激活未知

现在我们观察的还仅仅只是一幅图画,如果要将这幅不动的图画“动”起来,变成一个正在发生的故事,那该多有意思啊!你们想试一试吗?继续看着这幅图,边看边想,你的脑海里产生了什么问题呢?

预设:老鼠当时想干什么?为什么会打开电脑呢?(关注之前)……

    惊吓之后,老鼠会怎么做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关注之后)……

点拨:肯定学生的质疑,梳理往前推想和往后猜测两种情况,并分别用前后箭头标识出来,形成三幅连续的故事胶片。如下图:

J~0DBMLI%TQF(G]MFN%N_)G.png 

2.想象比拼

ZFKJ7YT%DZ19W9UJ2G$_[GN.png

3.故事展评

小组合作讲述展示,一人展示绘图胶片,一人讲之前“老鼠在干什么”,一人讲图画上的情景,一人讲之后“又发生了什么”。

点拨:想象的故事完整吗?故事讲清楚了吗?如果这两项都做到了,可以得到“想清楚”星星贴。

4.范文引路

出示范文,默读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用“先……然后……接着……”的方式说一说这个故事的内容。

一个下午,主人不在家,老鼠溜进了书房。咦,这不是主人天天捧在手里的电脑吗?这里头一定藏着好东西,想着想着,便用爪子敲了敲鼠标。

突然,屏幕一亮,一只猫出现在眼前。猫瞪着圆溜溜的眼睛,嘴巴张大,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鼠吓得赶紧往后退了好几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它直冒冷汗,手脚发抖,连声求饶:“不要吃我,猫大王,我给你鱼吃!”说完,夹着尾巴逃了。

它赶紧跑回洞里,搬来好几条鱼放到电脑前,献给猫大王吃。可是,过了好一会儿,猫大王都没有跳出来,一直呆在电脑的屏幕上。老鼠小心翼翼地凑上前去一看,用爪子一摸,舒了一口气:“哎呀!原来是一张照片呀!吓死我了。”

5.二次动笔

M9F}]`BDZ@MV(ZYF8H])NN9.pngID_L]]{%3C9IAJJXZ6Z11EB.png

6.展评指导

1)指名交流,展台批改,集体评价:可以得到“想清楚”星星贴吗?

2)同桌互评,如果做到了“想清楚”,将星星贴纸贴在作品纸上。

7.修改誊抄

1)对照展评要求,修改作品并连起来读一读,最后誊抄在作品纸上。

2)获得“看仔细”“想清楚”两项星星贴的同学,评为写话大王。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梳理、联结将一幅图画发散成三幅画,串一串变成一个故事,启发思维参与,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在观察想象中的作用,巧妙地借助思维导图打开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充分练说、练写,把握想象的顺序性和条理性。

板书设计

老鼠   遇上                   词语锦囊


ID_L]]{%3C9IAJJXZ6Z11EB.png


 (随机板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