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科研之窗>>已结题>>集团背景下校本教研方式的重构与创新研究>>师生成长>>文章内容
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整体提升和有向突破
发布时间:2017-12-04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唐琴珠 为什么 微课程背景 (问题) 随着集团化办学的深入,数学组的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二实小、翠竹、紫云、香槟中属于二实小、翠竹、紫云三校区的教师人数达到了45人次。但是,校区分散、教师平均年龄偏大(40岁以上的教师达到了23人)都给数学教师这个团队的专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整体呈现出专业发展的自我动力不足。 是什么 微课程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准确定位教师的发展目标,找准发展方向。 2.通过搭建各种平台,激发教师自我发展愿望,实现各个梯队教师的专业成长。. 微课程内容 1.分析数学组成员结构,明晰成员专业发展优势和弱势。 2.搭建平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 3.形成立体交叉的教师团队,助力教师的发展。 怎么做 微课程实施 (策略) 【策略1】 确定学科活动的主要指导老师,做好资料积累。 【反思1】 1.学科活动指导老师的选择范围比较狭窄,教师自身缺乏需求。 2.前期资料积累缺乏,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不成系统,目标定位有困难。 3.教师所耗精力较多,有时顾此失彼。 【策略2】 在赛课活动中,提供最大可能的支持,磨练潜力教师的课堂表现力。 【反思2】 1.潜力教师自身参赛态度认真,积极主动。 2.潜力教师团队的整体参与度不高。 3.在同伴参加赛课等比赛时,一起切磋、参与的力度和热情不够高。 【策略3】 组建数学组的潜力教师团队,调用专家资源面对面指导。 【反思3】 1.一学期的尝试,基本落实到位,专家的引领带给教师思考和提升的空间。 2.对于个体而言,学习后的重建还不到位;对于团队而言,没有能够及时分享到学习的成果。 【策略4】 1.学科指导老师人员确定。 2.青年教师成长营专家指导增加辐射面。 3.骨干教师在新的研究中积极试水。 【反思4】 1.指导教师任务繁重,积极性降低。 2.骨干教师年级、年龄分布不均,主动发展意识不强。 做得怎样 微课程评价 (成果) 这个课题一年下来,前半期把发展重点放在了个别参赛教师的身上,着重这些教师的锤炼和打磨。同时依托“新基础”教育和区里的各项活动,整个数学学科组得到了学习和充电的机会。但是对于潜力教师团队的打造,力度不够。后半期则重点放在了潜力教师团队的打造以及辅导学生竞赛指导老师团队的组建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学习成果的分享、推广、应用上力度较弱,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有机结合、整合融通,朝着个人尖、骨干硬、整体稳的方向发展。 2016.6-2017.6一年中颇有收获,区基本功竞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区评优课一等奖1个,省公开课1节,区公开课8节、市论文评比一等奖1个,市二等1个,三等1个,区论文一等1个。学生参加华杯赛比赛成果丰富,共65人获奖。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