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现与转化中成就教师的发展
——《教师专业优势的发现与转化研究》课题组工作计划
(2017.2——2017.9)
【指导思想】
本学期,课题组全体成员将在集团教科研统一管理下,在集团新三年发展规划的引领下, 牢固确立“成事成人”的价值追求, 基于未来谋发展,立足现实寻突破。创新思路,变理想为目标,用研究成就集团品牌;克难求进,变问题为挑战,用研究解决发展难题,在实践中突破,在创新中前行,提升本课题研究的品质,努力打造教师发展平台,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优势发现与实践转化。
【 实践策略 】
一、扎根学习,形成问题解决工作坊
1.深入理解专业优势。 如何理解教师的专业优势,专业在哪里?教书还是育人?学科专业还是学科教学专业?带着这些专家在课题论证时提出的问题的思考,我们将组织课题组核心成员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学习,进一步把握教师专业优势的内涵和外延,围绕教师专业优势形成基本的分析框架。特别是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显性优势,要纳入分析框架中去。还要分析隐形优势,也要纳入分析框架中去,如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体现语文味,体现儿童味的同时,发现什么,既要发现显性的,更要挖掘背后的隐性价值。
2.努力探索转化策略。 教师专业成长要受到教育经济制度及政策法规、领导的态度、教师间的合作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如何把教师个人的专业优势,学科教学的专业优势转化其他教师乃至其他学科的专业优势?路径和策略是什么?转化什么,怎么转化?这些我们需要通过“学习——研讨——实践——提升”循环往复的路径才能 为教师、为管理者的智慧分享和特色提炼构建成长的加油站,从而鼓励教师走向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逐步形成 教师发展 有目标、有平台、有载体、有评价的激励机制。
二、主动规划,乘上专业优势直通车
1.个人规划明自我。 在集团新三年发展规划得到上级论证的基础上,每位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扎根日常,发现转化,成就特色——教师专业主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制定个人规划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需审视自我,带着“我是谁?”“我在哪?”“我将要去哪?”“怎么去?”等思考基于现状谋划未来,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规划,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和路径。然后由教师——教研组——学科组进行个人发展规划的“双论证”,对目标的达成度、行动可测性等提出建议,再返回个人修改完善,使规划在“双认证”的过程中更贴近每位个体的发展实际。
附教师主动发展行动计划:
扎根日常 ,发现转化,成就特色
——教师专业主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 016年12月—2019年12月 )
基本信息 |
姓名 |
|
性 别 |
|
教 龄 |
|
学历 |
|
学科 |
|
梯队情况 |
|
专业追求 |
|
|||
专业优势 |
1.专业优势 (指向某一领域的理念、知识、能力等) : 2.成因分析 (可从内外、主客观等方面分析) : |
|||||||
目前弱项 |
可结合日常教学、职称晋升和五级梯队评选中的困难、问题进行简述 |
|||||||
发展方向 |
可以从学生工作、课堂教学、课程改革、教育科研等中选择一到两个方面进行总目标制定 |
|||||||
行动方案 |
2016.1-2016.12 具体目标: 行动计划: 达成情况: 每年结束时进行自评 |
|||||||
2017.1-2017.12 具体目标: 行动计划: 达成情况: 每年结束时进行自评 |
||||||||
2018.1-2018.12 具体目标 行动计划 达成情况: 每年结束时进行自评 |
||||||||
团队支持 |
需要学校、团队提供的帮助和支持,或发现其他教师优势,需要帮助的 |
|||||||
行动总结 2019.1 |
|
|||||||
领导审阅 |
|
2.团队梳理清优势。 各学科根据教师所制定的个人主动三年发展规划纵向进行分类分析,形成: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分析,内涵总体专业发展优势分析、不同性别、不同阶段教师专业发展优势分析,教师个体专业优势分析,这样的分析,使学科组能清晰点上每位教师的个人愿景,面上团队整体的实力水平,从而汇总形成二实小教师发展现状的梳理。与此同时,各学科组也将立足教师现有的专业优势将教师横向分成不同的梯队,制定梯队目标,促进教师有差异有方向地发展。
二实小教育集团教师专业优势及个人发展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性 别 |
年 龄 |
教 龄 |
学 科 |
市区梯队称号 |
个人专业优势 |
发展目标 |
需要帮助 |
发现他人专业优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科教师梯队建设一览表
|
第一梯队 |
第二梯队 |
第三梯队 |
第四梯队 |
具体成员 |
|
|
|
|
达成目标 |
|
|
|
|
三、 盘活资源,搭建互动转化立交桥
1.促进教师形成专业成长自觉。 一是以发现的眼光关注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中的成长需求和微课题的研究方向,根据教师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在日常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扶持,实现教师在差异发展中的自我成长。二是 以发现的眼光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各学科组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推进各项工作。如 对于教师自我定位的专业优势和发现同行的专业优势进行提炼,通过“微讲座”“微报告”“教师成长营”“教师成长伙伴团” 等渠道,为不同层次、不同风格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成长“立交桥”,让有专业优势的教师在辐射与引领中提升自我超越的生命自觉和能量转换。
2.分层打磨营造差异发展生态。 一是日常为工作8年内的新教师聘请市区学科教研员或学科专家定期进行跟踪式、飞行式、专题式指导,加大研训效度,促进有潜质的新教师 快速入格、定格、出格 ,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对于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主要借助集团“走进异域”“名师工作室”“名师讲坛”,区市“五级梯队评选”、基本功竞赛、评优课比赛等平台促进实践磨砺,帮助他们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脱颖而出,获得专业自信并不断走向成功。 多元联动、化在日常, 从而不断壮大骨干队伍。
四、打造品牌,迈上队伍建设快车道
1.推进名师名班,彰显教师发展新形象。 一是 确立 “尊重·激励·发现”的价值目标——尊重不同年龄教师的智慧奉献,激励不同梯队教师的专业成长,发现不同个性教师的专业优势和巨大的潜能,通过评价把每一位教师内在的力量唤醒、激发、放大,促进每一位教师向学向上地主动发展,成就教师的职业幸福。 这里的“班”泛指名师带出的优秀团队(优秀班级、优秀教研组、优秀年级组、优秀工作室等),目的是通过“名师名班”研讨活动,提炼并辐射个人与团队同生共长、和谐发展的典型经验,让教师享受职业生活的多彩与幸福,建设“乐群奋进·活力创新·立己达人·自我超越”的集团新文化。二是形成机制,原则上每学期举办一次“名师名班”研讨活动,通过“个人(团队)申报——行政例会通过——组织现场答辩——现场研讨辐射”的流程推进,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个团队都可以自主申报(提前一学期)。三是开好首场, 本学期将举办发现教师“高峰论坛”,推出集团拔尖人才,总结、提炼、辐射教师个体和团队发展的特色经验,献礼二实小建校30周年。
2.开展特色创建,提升队伍建设新品位。 一是开展以“特色课堂教学·特色教研组”创建的一系列教研活动,其目标:一是要求学科教研组围绕学生核心素养认真疏理本学科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特点、教学模式和追求目标等内容,认真组织全组教师学习、讨论,并不断修改完善,形成学校发展的丰富内涵。集团将依托省级课题的研究力量,组织各领域各层面专题研讨会,分享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教研组长的独特创造,并帮助各责任人及时提炼、发表,推广集团教研新成果。二是通过学习讨论上述内容,将其落实在教研组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形成教师各具风格的课堂教学特色的理论依据。要求全体学科教师在认真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思考、探索、研究,明确自己的教育理想、教学思想、教育格言、教学方法以及教学风格、特点、模式,使每个教师从“有思想”的教师,发展为“有教育思想”的教师,成长为“有科学教育思想”的教师,通过教学锻炼,努力形成“教师教学有风格,学科教学有特色,校本教研有特点,学校发展有内涵”的办学品位。
2017.2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