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研文化 立足教师发展在成事中成人
——综合学科发现教师实施策略
我集团综合学科现有40多名教师了,其中近10名走上管理岗位,专职的现有30名左右。40岁以上占30%,40岁以下近70%,作为学校除语数外以外学科多学科部门,综合学科有学科丰富,教师队伍相对年轻,教研组文化多元,教师特长多元、创新能力强等特点。同时又有个性鲜明,教育教学思想不稳定、价值观差异大等问题。
近几年在校长室、课程部《发现教师》课题研究,已经相关策略的推进实施情况下,综合学科教师发展、教研组建设等方面整朝着良好的生态发展。
一、 自我发现、集团发现,帮助教师定位发展目标及途径
1. 通过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让教师自我发现
学校通过制定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让教师先自我剖析、从自己的优势、特长,不足分析,再根据优势 特长 制定发展目标,根据自身不足,自己寻求改善策略,以及校方提供怎样的帮助资源等。并通过学期目标、学年目标、三年目标来提醒自己。
2. 通过论证规划,让团队集团发现、完善个人成长规划
个人规划制定好后,集团通过教研组交流、研讨帮助老师,再一次发现教师的特长、优势,围绕梯队成长、专业发展、个性特长等方面为老师再次定位发展目标,及培养途径及策略。最后由部门负责人、校长室、人力资源部再次论证提出建议,完善其发展目标。
二、 搭建平台、督促指导,帮助教师实现目标
1. 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不同的平台,发展教师专业素养
根据教师差异资源,通过教研组研讨,每学期利用各种活动,为不同教师搭建学习、成长平台。如:每月一课,培养骨干教师引领能力,培养年轻教师听课、说课能力;每周备课,为年轻教师指导备课要求,新教师推门课,随时走进新教师课堂,为期组织教学、组织教学提供即时的指导帮助。另外通过承担联盟校研究课、教研组研究课,请教研室专家引领指导,得到更为专业的点拨、帮助。通过以上途径,用日常加节点活动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
2.成长营集训,让教师专业素养得到发展
学校每学期都会利用寒假暑假为青年教师、中年教师提供学习平台。或理论学习或论文撰写,来促进老师理论学习、总结提炼能力,尤其每年暑期的青年教师成长营,充分利用联盟校资源,让青年教师融入较大的队伍,进行训练、比赛、发现自己的优势不足。青年教师在短短2、3天中,在高密度、高强度的专业比赛中,练了能力、也练了胆识。这样在参加区、市比赛中胆气、能力展示也会更好。
3.主持承担活动,发现和锻炼教师主持能力,提升专业素养
根据不同的活动要求,各教研组还让不同层次的老师承担活动主持或活动协助任务,以此来锻炼、发现教师的组织、协调、总结能力,从2012年后,我们一改以往教研活动由组长一首操办的模式,改用骨干主持,组员协助的教研模式。锻炼不同教师的能力。如主持人需要制定活动方案,活动过程的分工、监督,甚至活动总结、报道。对参与组员要求,分老中青3类老师进行点评。来训练不同老师的现场分析、提炼能力。这样的教研方式逐渐变成组的教研文化,很好地锻炼了我们的工作组织协调能力。
3. 承担社团及学生活动,发展自身特长。
综合学科老师大多都有一技之长,同时综合学科承担的社团、及学生竞赛活动也是学校最多的。学校搭建平台,教研组根据要求主动推荐,如体育组,田径队有专门负责田赛的教师和径赛的教师分别训练,柔道、武术、足球也是有专业的老师或相对专业的老师来组织训练比赛,音乐组声乐好的带合唱、舞蹈棒的老师带舞蹈,器乐好的带器乐,文字功底好表现能力好的老师带短剧等等,而经验相对少的年轻老师,也按其特长,作为训练的副教练员让其参与,积累经验。作为后续教练来培养。短短几年,我们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带出了一支支优秀社团和竞赛团队,如体育组张绍光、刘春辉、孙诚、范德举等,音乐组:高君、周卉、李静、屠心文等,信息组顾枫 张芳菲 袁菊明、美术组张灿 科学组 陈益 谭夏等,除了自身专业在发展,其带领专业训练的能力也随之提升。、
近两年,综合学科有5人次被评为区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谭夏、李静、范德举被评为市骨干教师,钱亢老师成立区名师工作室领衔等等,而学生在各级各类省市竞赛中都获得优异成绩。在发现教师课题的宗旨引领下,我们综合充分利用日常教学、节点活动、学生活动、学生竞赛等平台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以理论学习为支柱、以事务工作为抓手、在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同时教师的专业提升,为学生的学科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可能,师生发展双赢,这也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