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科研之窗>>市“十三五”2016年度立项>>数字环境下小学生互学方式的实践研究>>实践推进>>文章内容
《认识时分》课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生互学方式的实践研究

案例评析

学科_数学_ 执教老师___杨玉兰___ 分析者__杨文君__

课例题目___认识时分_____

互学学习 三个维度 教学设计 体现 互学次数 学生互学 参与度 数字化环境作用 效果
课前学生与学生互学 1.课前至群相册和群共享内交流其他组的研究资料和成果。 2.群投票选出你认为最优秀的小组,公示结果。 3.播放ppt,汇总班级研究成果。 46次 100% a.了解计时工具发展和演变过程。 b.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做一做和分享交流更好地理解计时的原理和方法。 课前活动丰富了孩子们对时钟的认识。
学生利用软件互学 1.学生按照提示,一步一步完成拼装游戏。 2. 通过“现在几点了”这个游戏初步认识整时。 3. 利用“探索时间”这个功能,多次让学生操作体验,讨论得出1时=60分这个结论。 46次 100% a.让孩子在拼装活动中区分时针、分针,以及12个数在钟面上的排列顺序。 b. 通过交流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c.通过“调整时间”学会在特殊钟面上再次认识整时。 通过几个APP游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与环境互学 自选1分钟口算,1分钟画画,1分钟跳绳(2个),1分钟拍球(2个),1分钟写字,1分钟读书等项目,体验一分钟。 每人体验一项 100% 听、做、说、看,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丰富了学生对1分钟的体验。 活动中体验感悟1分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