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科研之窗>>市“十三五”2016年度立项>>数字环境下小学生互学方式的实践研究>>实践推进>>文章内容
数字化教学《天火之谜》
发布时间:2017-11-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佚名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年级:五年级

学校: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学科: 语文

课题:天火之谜

教师: 陆芳

日期:2016.10

一、教学目标

1.课前能够综合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收集的资料、和老师提供的资料初步读懂课文、自学生字词。

2.按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会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3. 能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能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

二、教材解读

 《天火之谜》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所涉及的主要人物有:富兰克林、谈迁、诺贝尔、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所选人物涵盖了古今中外。所先人物有科学家、学家、医药学家、发明家、画家。他们都是名人,都是成功人士。在他们身上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百折不挠、滴水穿石的精神。这就是成功的秘诀。本课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课文第一部分写了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东西,第二部分写富兰克林通过亲自进行的“风筝试验”,终于揭开了“天火之谜”,最后一部分写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文章用词丰富、描写精彩,而内容中又涉及到较深奥的物理知识。本文还采用烘托的手法,用过去人们对雷暴的害怕,来烘托富兰克林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而毫不畏惧的精神;用别人的嘲笑,来烘托富兰克林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和决心,使人感到富兰克林最终获得的成功是来之不易、也是弥足珍贵的。

《天火之谜》是单元首篇,在原有对“写人类”文章阅读方法和表达手法的复习中,继续学习新的表现手法,为新单元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生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整理资料和观察体验、阅读分析文本的能力,且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事迹本身对喜欢新奇的小学生就有莫大的吸引力,课文叙述生动、语言准确,很有研读价值。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学生在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许多篇写人叙事类文章,对于学习本文,通过事情,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3. 本节课的困难点主要体现在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感受富兰克林细致观察、大胆推测、勇于探索的精神中如何渐进升华对人物的情感。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媒体支持及意图

课前

自主

移动学习

1.我会读准:跟读课文后游戏式选择正确的读音。划停顿号。

2.我会识字解词。

3.我会介绍人物:搜集资料,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一下富兰克林。

4.我来解释“天火”: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天火给你的感受,并说明原因。

1.设计游戏式预习单:

2.收集预习反馈数据和素材进行分析和归整。

1.语音材料:课文示范朗读。(纳米盒子)

2.APP现代汉语词典。

3.文字材料:百度百科(富兰克林)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Fg_KbC1kt3oP9GTarTFRBdgnAez4bhTPXKmJSB6GKEvVRoJPkbRrHHFvVX-DY9iL9wwRkEYScslnHCmMAa0C8izYLj5FDxTNhST0zHOYkWre88u0S0z7axI4jwhRt0Edw9x7EyB-linrK-z01Yr8PL9BgcokiO1U3zS8uww_WHugwbCnRUgVSWnH1ZcHUosVizzkS6BDFZlvbUwC3_znSE-wkG4ryhzXa-45PjkigYltcIYAzeGiiC6sVtmRGZ1w2Q-HdCoSsKpqVHQM6azpa

4.视频材料:配课文第一小节解说词。

课中

预习反馈

交流提升(7’)

1.一起作业网(app)数据反馈,错误多的集中指导。

2.配视频演读第一小节。提升:用成语表达(乌云滚滚 雷电交加 电闪雷鸣 雷声隆隆 震耳欲聋 山崩地裂 惊心动魄 魂飞魄散)

3.概括介绍:用一两句话介绍了解到的富兰克林。

4.发现特殊小节的表达方法和作用。(设问、承上启下。)

1. 指导朗读:重读关键词、拉长读音能起到强调的作用。音乐也能起到渲染的作用。

2. 学法归纳:了解名人可以从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人物贡献和人物评价等方面全方位了解。

3.探讨:出示课文第二小节,师生合作读。提炼“提问”,其实就是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富兰克林想研究什么?(雷暴)

在反馈中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雷暴在人们心目中的可怕程度。

重点指导学生对课外资料进行积极的信息处理。

思维导图理清过程(15’)

1.圈画关键词:

提问——观察——推测——实验——结论(完成时间横轴)

2.自主完成“观察”和“推测”的两个过程纵轴。拍照上传。

3.想象练说他人冷嘲热讽:

对于他的推论,人们会怎么说? 面对冷嘲热讽,富兰克林的决定是什么?这能看出什么?

1.快速浏览课文2-5小节,找出富兰克林揭开“天火之谜”的步骤,最好是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提升:推敲字词“推测”与“猜测”的区别。

2.补充图片找相似:

雷暴

静电放电

3A 思维导图(app

根据文本语言材料信息敏锐捕捉有效信息,从整体上把握“解谜”的过程,为后面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培养辨析理解的能力;以词的对比带出实验过程的学习。

虚拟实验

合作互学

(15’)

1.自由朗读课文第4小节,以四人为一小组,思考讨论:这是一次______ 的实验并讲述理由。

2.同桌合作完成虚拟实验,边做边复述实验过程,互相评价。

1.预设:

(一)危险重重

(二)精心准备

(三)惊心动魄

(四)成功

2.评价

提供虚拟实验室素材:风筝、细铁丝、麻绳、丝带、铜匙钥,学生在拖拉,连线,构图中完成实验,从而了解这样的实验倾注了富兰克林的所有的努力和心血,它理所当然取得了成功。

勾联前后

明确

实验意义

(3’)

交流表达

想象:实验成功了,富兰克林的心情怎样?当时的人们又会怎样说?相机板书:震惊世界

通过想象,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风筝实验”对当时影响以及富兰克林所作出的贡献。

课后

读一读

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 

详细了解富兰克林的生平和其它发明创造。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对科学的热爱。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借助新媒体学会用多种方式来表达。

录一录

微视频上传:搜集关于避雷针的课外资料,录制微视频:避雷针是怎样避免雷击从而保护建筑物的?

点评,推送分享。

板书设计

上帝的怒火

富兰克林 天火 之 谜

雷神

提问 到底是什么

勇于探索

敢于实验

观察 与静电放电相似

推测 雷暴就是放电现象

实验 震惊世界

结论 放电现象

发明 避雷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