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科研之窗>>市“十三五”2016年度立项>>数字环境下小学生互学方式的实践研究>>实践推进>>文章内容
数字化学习 研究概述
发布时间:2017-03-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陆芳

  在这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美好季节,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研究的脚步呢也在继续中......

  从2013年9月开始,我们学校启动了数字化学习改革实验。借助数字化学习平台和移动智能终端、网络环境等资源,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改变学习方式,并利用学生学业管理数据平台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

  我们实验分以下阶段展开:

一、实验组建从梦想出发

  2013年10月11日,校长室在校园信息化平台上向全体教师发出了倡议——《新技术,让我们E起来》。希望成立一支充满研究激情的实验团队,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以热爱教育教学、致力于学生发展为出发点,每一个成员都是百分百自愿加入实验项目,每一个成员都有对新技术保持敏感、热情投入改革实验、积极合作研究。2013年10月14日,集团数字化实验组正式成立,6个学科的16名老师怀揣教育教学探索创新的梦想走到了一起。

二、教师培训和硬件筹备齐步走

  从成立那天开始实验组全体老师就进入了高密度的培训状态。在两个月中先后5次请来“知好乐”公司的培训师从网络平台、平板使用以及与数字学习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进行了专题培训,此外实验组老师还利用qq群和公共QQ及时进行培训后反思、研讨。

  集团数字化学习教室也筹建完毕,添置了100台英特尔平板电脑、小组合作学习的课桌椅、两个智能充电柜、两个无线路由器……硬件到位为实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整体设计新型备课方式

  整体设计新型备课方式,就需要在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的转化,利用新的途径手段达到或超过既定目标,最终形成语、数、英三门主学科各种课型、各类教材新型模式下的教学案例。

四、课堂实践 总结推广经验

  以下只着重讲解互联网+语文的研究过程。

  首先实验组陆芳老师执教了课外阅读指导课《大卫不可以》。

  用“课堂观察”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以学习实验班和传统教学对照班同课异构的形式推进。课前,设计了“学生学习原点”的调查问卷分别采集两个班学生的数据,以此为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课中,实验组成员借助课堂观察量表对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行科学观察;课后,实验组以“教学效果后测表”分别对两个班的学生学习效果进行了全员采集。经过一系列数据分析和现场评课,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互联网+背影下的教学为学生参与学习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性,对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保持、语言表达能力能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区信息中心主任和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都对本次尝试给予高度评价,肯定了实验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技术为课堂服务的研究取向。

  但是,这些学习过程只局限在课堂40分钟内,教学时空有限。接下来的研究我们打开视觉,围绕如何拓阔教学时空、可以拓什么内容、学生受益了什么、进一步挖掘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一年级教授拼音阶段,每一次学前都创设“勇闯拼音王国”的情境任务单。课前跟着微视频中的“拼拼哥哥和音音姐姐”学拼音,自学读音和书写。并在“斗怪物”的情境中检测自学情况,教师在上课前收集课前数据和资源,了解学生的已有水平调整教学重难点,课中创设二次协作游戏任务完成拼读和标调较难的教学内容,课后设计分层、分类作业巩固学习。使之成为学生乐于接受、教学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典型特征的课堂教学。

  我们研究过程中又发现,在这些学习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是单向的交流,教师布置、创设,学生应景完成。生生、师生、生机之间的互动不够或者说缺乏。又引发了我们新的关注和研究点。是否可以借助新兴的,普及的社交工具,使之成为教学的新媒介来运用,弥补以上的不足。我们发现微信除了社交功能之外,它的新媒体功能更可以成为移动学习新载体,在移动通讯设备的帮助下 能够随时随地泛在化学习,很适合作为课程学习的辅助手段,学生可以利用课外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知识。“芳芳老师在线课堂”微信公众号由诞生,定时推送相关素材,将之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辅助手段投入使用。

  潜在用户庞大 分类管理可控

  微信公众平台由于申请方便,操作简单,开发难度较小,在用户中推广很快。 “芳芳老师在线课堂”微信订阅号从试点班47人开始订阅,一学期后,已经自主订阅的用户遍布全国,人数达千人。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不断地增加,只需要搜索“芳芳老师在线课堂”就可以关注,无需验证,更无需收费就能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素材。

  用户们的需求大同小异,但为了推送的信息有针对性,我们进行了合理化分组管理,而这样的分组又可以随时调整。分组变化多样,你可以按多种不同的纬度进行手动分组,比如本班学生、家长群组、幼儿组等(见图1)。也可以使用系统自用的分组,系统可以按用户的多维度自动分组,例如经常互动的用户,还可以按关注时间筛选,将一些消息补发给这些用户;更可以选择推送消息给什么性别以及什么国籍的关注者,十分方便。

  这时候的教学,已经打开班级固定化模式向无限可能延伸。

  信息推送精准  达成效度直观

  这些信息推送后每一条都会有数据反馈,查看群发的图文打开率、浏览量、转发量,从而判断推送的内容质量如何。打开率越高,浏览量越高,传播效果越好。借助强大的高科技技术和教师的精细化管理,教师可以随时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实现对每一个学生的“精准教学”。

  协同交流便捷  沟通自由无拘

  学生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微信公众平台也能解决教师和学生的沟通问题,增加师生互动。老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布置作业,发送通知,推送知识,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向老师提问,这就大大的提高了老师的工作效率。学生可以用图片、文字、语音等多种形式进行回复。微信的“多对一”的私密性特征让更多的学生愿意以这样的方式和老师交流。 

  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就能拓展语文教学时空,为学生搭建起移动学习平台,创造多元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并提升学生学习水平。

  2016年9月我们成为天宁区重大项目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范式研究成员校,“校区联动、组室合作、扎根课堂、成就特色”是我校的研究思路,这大半年间我们向兄弟校学习取经共进并且有针对性地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方面进行尝试教学,提炼泛式:

  语文生活聚问题——启动

  多维互动微研究——引动

  线上线下深探索——联动

  拓展延伸能实践——能动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要“互”字上出真招,在“联”字上求主动,
  在“网”字上作文章,在“加”字上动脑经,在“语”字上下功夫。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