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美术组将围绕《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序列化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以《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新基础”教育》等为理论指导,发挥课题组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以日常教学为研究抓手,在实践中落实理论,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从实践中提炼策略,希望能形成有效的“欣赏?评述”课型的教学策略,全面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 研究目标 】
1. 在前期课堂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拓展美术课中的审美因素, 把经典的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并以情感为主导因素,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欣赏其内涵, 完善对“ 欣赏?评述” 课型有效的实施策略。
2. 在“ 欣赏?评述” 课型的教学中尝试 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运用新基础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孩子提升美术欣赏能力 。
3. 通过研究,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灵活运用教材,善于结合实际培养、提高师生的欣赏能力,并形成经验总结 。
【 研究内容 】
1. 在 “ 欣赏?评述” 课中凸现人文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新的教学理念,对相关资料进行调查、整和与研究。在实践教学中提倡要注意营造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2. 课堂教学整体优化,重视多媒体等不同教学方式的相关资料的调查、研究,在直观教学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探索,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欣赏学习,形成相关实施策略 。
3. 借助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拓展美术欣赏的内容和形式,注重引导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同,增强学生对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重视,逐步提升审美 素养 。
【 研究策略 】
(一)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支撑
美术欣赏课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几乎涵盖了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甚至是科学等学科;而且欣赏课可以欣赏的作品种类繁多,如国画、油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园林等。面对如此丰富的内容,教师必须博览广学。所以,作为美术教师,应平时就注重广泛收集查阅资料,对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思想性、作者的生平、主要事迹等都要进行认真的提取、融于作品介绍之中,在此基础上,若能在教学时选择一些适当的音乐来烘托课堂气氛,创造美的意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将更能使学生对美术欣赏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认为欣赏课富有情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本学期我们将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围绕本课题利用教研组活动的机会共同学习,提高科研组的理论水平。
(二)分年段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策略
中期评估之前,课题组对高年段进行了较多的实践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拓展 “ 欣赏?评述”课型的内容,尝试在低、中年级寻求教学的新路径,帮助学生用更好的方式来提升欣赏能力。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手段,通过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欣赏课的优化。本学期,课题组教师可以结合新的教学理念,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措施来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例如:让课堂与平时相结合,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也就是让学生在业余课后自行搜集美术资料;让学生任选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要求学生加上自己对这幅画的简单评语或是自己的理解,内容和形式可以不限。
(三)寻求外援,为课题组研究提供力量
本学期结合区教科研活动要求,我们教研组准备开放自己的课堂,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新的想法付诸实践,展示给教科研的专家们,邀请专家走进我们的课堂,为课堂把脉,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方向,提供我们更有力的指导意见,引领我们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