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生互学方式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学期总结
( 2016 . 9---2017 . 2 )
这个学期,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组建了各学科课题研究队伍,对各学科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进一步熟悉学校具备的现代媒体环境,研讨了各个学科中开展研究的可能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的策略是:
一、将现代传媒环境中的师生活动日常化
近几年来,各学科中对现代媒体环境的适应尽管突飞猛进,但是由于学科特点、师生信息素养、媒体外部环境等因素的牵制,各学科中涉及现代媒体技术的活动还未实现日常化。通过这个学期的努力,各个学科中教师应用媒体技术的主动性提高了,对培养学生在现代媒体环境中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注重了,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等学科中,现代媒体技术的应用经常化了,慢慢向日常化靠近。
二、争取专家指导,增强研究方案的可行性
在区教师发展中心课题组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进一步修改完善总课题研究方案;请市北郊小学徐青校长来作了“大数据时代”和“课堂变革的力量”等相关报告,努力弥补自身不足。为了让组员们熟悉平台的操作,我们定期邀请尚学平台的培训师陈老师、王老师在技术层面给予我们指导。借助于自己学校已有的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及校内局域网等已有技术环境为学生开设小型“研究性课程”,开展尝试性研究。在借鉴摸索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科特点各异,学校实际情况不同,为了避免研究的散点化,为了形成整个研究的系统化思考,今后的研究还需分科分媒体展开,使活动更具连贯性,更有突破力。目前我们研究的主体主要是教师,今后还要再多研究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互学能力。
今后的研究方向:将研究重点从研究教师活动逐渐推向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层面。如何树立起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下学生互学方式的研究中;如何进行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生互学平台的搭建;如何进行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生互学方式的建构;如何开展数字化环境下小学生互学过程的评价研究。届时,我们会邀请相关专家,期待得到他们进一步指导,利于我们制定更具体的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