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科研之窗>>已结题>>集团背景下校本教研方式的重构与创新研究>>理论链接>>文章内容
成熟教研范式学习——数学组
发布时间:2016-12-26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积“微”聚“力” ,以“微”见“大”

           ——提高集团校本教研质量新举措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马美南

校本研究的出发点和主阵地是以校为本。对于学科部长来说,根据不同阶段遇到的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校本研究活动,变革实践研究方式,提升教师团队的创造力,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自觉,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同一项重要任务。

1999年——2012年,我校数学组的教研方式根据“新基础教育”不同发展阶段遇到的新问题,也在不断地创新改进。在“新基础教育”发展性、成型性、扎根性三个研究阶段,分别经历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多元互动、同步自培” → “循环联动、统分结合”的教研方式的变革。

2012后,学校成为“新基础教育”生命实践校,同时,翠竹新村小学成为集团校。站在“新基础教育”生态式研究这一新的节点,面对集团教学一体化这一新的背景,我们继续实施循环教研机制,在研究更加自主的情况下,把教研组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探索集团化教学背景下的教研机制,提升集团教学质量、引领集团教师发展上。

在集团一体化教研推进过程中,我们基于两校区教研组的组室文化差异、教学文化差异

和研究文化差异的分析,整体设计不同校区教学研究的差异式开展,分层搭建不同梯队教师成长的差异式平台,多元融通不同校区相同教研组间的自觉式互动,科学规范集团数学日常教学质量的过程式监控。同时我们又发现:研究主题和研讨时间的统一、不同校区的来回奔波,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教研组每一天日常教研的扎实开展。

为了让校本教研更接地气,让研究根植于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困惑,我们尝试通过简约而不简单的微教研方式,进一步提高日常教研质量,让研究产生持续而鲜活的生命力。

微主题,从统一到个性

校本教研研究什么?如果缺乏整体系统的思考,那么必定是点状、无序、表浅的研究。每学期学科大组的校本教研主题都以学科组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为蓝图,以核心课题统领研究。比如近三年,数学组立足上一轮三年规划中对单元整体结构教学的研究基础,进行“基于校本课程指导纲要研发的数学教学变革实践”研究,通过骨干教师领衔、全体教师联动的方式,从课程目标、课程资源、教学变革、实施建议、课程评价五个维度提炼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出版了《学科·育人》丛书。

核心课题这一“统一”又“顶天”的研究,引领着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集团教研原创性成果的创生,但是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不同校区、不同年级、不同教师的研究需求和个性创造。因此我们鼓励教师开展微型课题这一“个性”又“立地”的研究,以解决本校区、本年级、本班级的阶段性现实问题,实现有差异的思考、行走和成长。

学期初,各教师基于学科大组的研究方向,分析本校区、本年级或本班级的发展态势和现实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岗位特点、研究兴趣,明确“微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方向。老师们在问题反思、寻找突破点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加压”,不仅清晰了日常研究的阶段性突破方向,也坚定了“我是年级教学(班级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角色意识。学期中,教师个人以每月反思的形式及时记录研究行动策划、反思重建的脚印,教研组长则围绕本年级微课题组织自主策划年级组的日常性研究,并在每月一次的学科组开放活动中轮流展示研究成果。学期末,教师个人在校园平台分享主题明确、阶段跟进式的反思日记,并自主系统梳理“微课题”研究成果,丰实累进研究成效。

附表一:本学期各年级教研组微课题研究一览表:

 

年级

责任人

微课题

开放时间

一年级

路叶娜

着眼课堂常规,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良好习惯

三月份

二年级

唐琴珠

学生数学作业数量与学业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二月份

三年级

潘忠德

教师课堂评价语言与教学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五月份

四年级

朱雪峰

创新网络微教研,提升分校区教研活动质量

四月份

五年级

季焕庆

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与学业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六月份

六年级

许芸雅

减负背景下,习题的创造性设计和使用研究

五月份

附表二:上学期部分教师微课题研究一览表:

 

年级

责任人

微课题

成效表征

一年级

唐丽艳

一年级学生倾听能力培养

局部有所突破,初步能静下心来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话语。

二年级

蒋旭英

课堂评价语言“我最喜欢……”的研究

学生争着把自己最好的方面表现出来,数学课上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氛围。

三年级

曹莉萍

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估算意识增强,笔算能自觉应用估算验算;基本能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

四年级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习惯研究

测试中学生漏题现象基本消失;班级学生基本养成了先读题再解题的习惯;分析题目的能力有所提升;测试中非智力因素失分稍有减少。

四年级

潘慧黎

单元整理复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大多能自主整理单元内容和要点,并能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单元结构意识明显得到加强。

五年级

汪水清

奖励措施的优化

学生积极性有显著提高,作业正确率提升明显,在一定程度,学生对自我的要求,自我的评价都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五年级

 

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有效地提问,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年级

杨玉兰

E学习带给师生的“作业改革”

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作业,老师也可以从成堆的作业中解脱出来,师生双赢。

……

……

……

……

微研讨,从零存到整取

循环教研机制的沿用,使得集团后两校区在教研活动上真正实现了无缝对接,教研活动也从“形”的统一走向了“神”的融合,但我们发现每周集中活动时教师来回于不同校区、不同办公室的奔波劳累不仅带来情绪的波动,也一定程度影响了教研活动质量的提高。

两个校区、不同办公场地的空间距离,让我们看到了网络“微研讨”的必要。学科组本着“降低集中频次,提高研究效度”的原则,更合理地安排每月集团校本教研的频次、内容和形式。学科大组研讨由原来的每月两次减为一次,年级教研组的自主研讨由原来的一次增为两次。每月第一周是年级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周,周一各教研组长会利用“校内平台”或教研组Q群,提前发布集体备课学习主题,组内教师围绕主题上传推荐学习分享材料(可文本、可视频),教师间相互学习,发表简短却真实的评价或批注,在与热点话题的零距离接触中,也使得老师们拥有了前瞻的眼光。每月第二周是年级教研组的课堂实践周,同组的老师不一定每次都集中到一个教室听课,教研组长和承担上课的老师有时会提前录制课堂教学并上传到平台或q群,这样不仅利于教学微格分析,还由于网络的特性,避免了真实教研时的避轻就重,使研讨更加尖锐和直接,也更加切中要害。

利用网络平台,针对同一个话题,在相对宽泛的一个时间段内要求教师分享学习资源、发表自我观点,在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回复别人的观点中,不仅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能避免老师在不同校区间奔波,优美教师的工作节律,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个体资源分享的“零存”到教研组内多元资源共享的“整取”。

附件一:

 

 

 

 

 

 

 

 

 

 

 

利用网络平台,我们开展即时性、跟进式的“微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学期教科研考核依据。教研组长对组员的发帖和跟帖质量进行再评价,学科部长则评价反馈各组研讨情况,通过网络“微评价”的实施,切实处理好集中与分散、过程与结果的评价矛盾。

附件二:

 

 

 

 

 

 

 

 

 

 

 

 

 

 


 

微时间,从有痕到无痕

每周三下午半天集中教研活动时间的固定安排,从运行机制上保证了集团数学教研活动的全员参与和扎实推进,也利于对各教研组教研活动正常开展的监控和管理。但是我们也发现,有时会错过学习交流的最佳时间,有时也会因调课而影响教学节律。

改变各教研组研究时间划一的方式,形成以教研组当前最佳活动时机选择的教研方式成为集团校本教研的新要求。各教研组长在推进年级教研组活动时,采用更开放的形式自主选择教研活动的时机,制定灵动的活动方案,可与年级组其他活动结合,也可分几个集中的微时段开展教研。我们追求从教师内在需求出发的自主教研,不拘泥于时间、不拘泥于空间、不拘泥于形式,营造无时不教研,无处不教研的无痕化的工作状态。

附表一:2013年(下)第2周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安排表

 

年级

内容

导读负责

纲要完善

活动实录

活动地点

时间

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

  

路叶娜

 

翠小校区会议室

周三下午1:30

-

4:30

百以内加减法

平行四边形认识

蒋旭英

唐琴珠

杨世云

二实小校区二数办

除法、认数、千克与克

彭小娟

 

郁丽艳

翠小校区一、三数办

除法、混合运算

朱雪峰

曹莉萍

杨文君

二实小校区四数办

认识负数、小数、多边形面积

潘慧黎

季焕庆

 

二实小校区五数办

方程、长方体和正方体

   

夏冬芸

赵凤娣

二实小校区接待室

附表二:2014年(上)第7周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安排表

 

 

活动时间

活动流程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一年级

周一、周二

前期学习

阅读:校本纲要(1-2年级)73-80页;

思考:(1)关键能力的培养怎样落实更有效? (2)口算笔算的有机融合过程中怎样有效体现估算简算意识的渗透?(3)结合“常规”微课题,本单元教学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哪些学习品质?您有什么好的策略或建议?

自定

周三下午

1:30开始

主题研讨

集体备课

1.问题聚焦,分享思考;

2.结合研讨,梳理单元教学结构。

会议室

五年级

周一、周二

推荐学习

有关《钉子板上的多边形》的网上资料。

五数办

周三下午

1:30开始

集体备课

围绕“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这一主题集体备课

《钉子板上的多边形》第一、二课时。

六年级

周一、周二

聆听专家讲座

观看《解决问题策略教学》专家讲座视频

http://{域名已经过期}/item.aspx?sid=9&iid

自定

走进名家课堂

观看《解决问题策略》的优秀教学视频

http://{域名已经过期}/item.aspx?sid=9&iid

周三

下午3:10

组内集体备课

小学阶段策略教学单元整体导读,转化策略集体备课。

六数办

……

……

……

……

 

微主题、微研讨、微评价、微时间……我们期待 “大”集团背景下的“微”教研,能积“微”聚“力”,以“微”见“大”,切实提升校本科研在集团办学中的发展价值。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