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小学歌唱类教学的策略研究>>实践研讨>>文章内容
教研记录
发布时间:2016-12-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高君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组长:蒋冬霞  组员:   高君  丛雪  屠心文  李静  陆馨秋    周卉   丁畅  刘达文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6.8.30

 地点:常州市二实小

参加对象:全体音乐组成员

主持人

高君

缺席人员及原因

 

活动内容:

制定教研计划

8月份:

教研组制定、交流工作计划

参加市、区教材分析

组织学生参加区器乐排练、参赛。

参与策划、排练区教师节庆祝活动节目

9月份:

参加区岗位技能研训——声乐(或即兴伴奏)讲座。

俱乐部报名、选拔、开课

参与区教师节庆祝活动(高君、蒋冬霞、李静)

区联校教研活动——低年级歌唱能力目标细化表述研讨(一)周卉、屠心文

形体教学研讨。

10月份:

参加区岗位技能研训

参加市中小学器乐排练、参赛。(周卉、蒋冬霞)

参加江苏省中小学评优课比赛(屠心文)

参加区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

区教联校研活动——高年级歌唱能力目标细化表述研讨

11月份:

参加区岗位技能研训——自弹自唱考评

区教联校研活动——中年级歌唱能力目标细化表述研讨

12月份:

参加区岗位技能研训

社团活动成果汇报

学生学业成绩评定

教研组专题研讨课(暨新教师汇报课:周卉、屠心文、刘达文、丁畅)

区教联校研活动——低年级歌唱能力目标细化表述研讨(二)丁畅、刘达文

1月份:

1.撰写完成各项总结。

2.参加岗位技能培训。

3. 参加常州市教育学会音乐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评选活动。

4. 天宁区音乐学科质量抽测。

活动记录:高君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组长:蒋冬霞  组员:   高君  丛雪  屠心文  李静  陆馨秋    周卉   丁畅  刘达文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6.9.14

 地点:紫云小学

参加对象:二实小联校教研组成员

主持人

高君

缺席人员及原因

 

活动内容:

二实小联校教研活动(一)

一、周卉、屠心文(过程略)

二、评课:

周卉:歌曲篇幅较短,设计了二声部,但仍然不够放下去,轮唱没有唱好。

屠心文:在唱、表演的过程中,遍数太多,学生会失去激情,困惑:低年级的教唱如何将教学过程和学习激情结合在一起

蒋冬霞:两节课都比较注重识谱的技能,对学生歌唱能力、声音都有要求,层次分明,周老师整个教唱过程是一个很好的学新歌的范本。屠老师复习音阶的时候应该将音连在一起,有气息的概念;在一开始让学生选择白云、乌云的时候应该两段音乐放完有了音乐的对比再让学生来选择;在诵读歌词的时候要提示连读的地方,重点提示;编动作的时候缺少在群体中编动作的过程;一些例如发碰铃的小事可以交给学生来做。

王华伟:将乐句用线条来表示,不要割裂开

高君:屠老师整节课一直在努力撑满这节课,是否可以尝试将诵读和歌曲教唱整合在一起;目标可以再深一点,如背唱歌词、背唱歌谱等等。

周老师的二声部加的很好,但是速度快,轮唱部分加了比较奇怪,可以放在第二课时。速度为什么跟不上:每一句句尾没有收回来。

从雪:周老师的课十分扎实,不流于表面,老师很善于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解决的时机很准确、有效。屠老师的课活动设计很丰富,环节的整合还要再有效一点。

李静:两节课备课效率很高,屠老师在最后表演唱的时候忽视了唱,可以再之前尝试背唱,离开屏幕后能更专注。周老师目标的设定还要再斟酌一下,轮唱的时候将歌谱填进去。

活动记录:高君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组长:蒋冬霞  组员:   高君  丛雪  屠心文  李静  陆馨秋    周卉   丁畅  刘达文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6.9.28

 地点:教研室

参加对象:全体音乐组成员

主持人

金燕南

缺席人员及原因

 

活动内容:

期初教材分析(天宁区)

上学期工作

1. 迎接新老师。

2. 课堂教学比赛,颁奖。

3. 教研组分组。

4. 每次岗位研讯不可挤占,都要有视频。

本学期工作

1. 区基本功大赛

2. 省评优课

3. 市器乐比赛

三、浅谈即兴伴奏(任玺铮)

1.正三和弦。

2.副三和弦

3.万能公式

4.和弦色彩

5.降七级、降六级

6.提前预设

7.几点建议

四、歌唱教学的套路(金燕南)

 

 

 

 

活动记录:高君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组长:蒋冬霞  组员:   高君  丛雪  屠心文  李静  陆馨秋    周卉   丁畅  刘达文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6.10.12

 地点:北郊小学

参加对象:二实小联校教研组成员

主持人

高君

缺席人员及原因

 

活动内容:

二实小联校教研活动(二)

张宗慧、李静说课(略)

丁畅:

张老师在课上重视声音的处理与表现,在及时发现学生问题的基础上,能通过各种方法,有效的解决音准、节奏问题,不论是歌谱还是歌词,都能基本达到歌唱要求。

对于第二句的重难点,这节课没有完全解决,其实每节课会有一些瑕疵,复习课会更好,过于纠结会使学生情绪不高。

1、重音、及附点的音、音准都是难点。

2、同头异尾句可以学生自己用手势提醒。

李老师从前奏的练习就给学生创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能很好的带动学生的情绪及声音唱歌的状态,通过同一首歌,逐渐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最后的扬展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处理,解决长音、弱起等问题,拓展视野。

1、通过律动解决乐句

2、··旋律线解决音的高低。

3、··字体的大小解决歌词的节奏。

未按照书上的版本及前奏都为教学增色。

 

 

周卉:

张:整节课条理清晰,自然流畅。尤其是教唱环节,细致到位,准确的找到歌曲的重难点,并进行指导。

李:课堂效果非常好,学生从李老师的音乐课中找到了歌唱的快乐。虽然没有太多花哨的设计,但是老师的课堂带入感,很好的引导学生走入歌曲,投身演唱,无论从音准还是情绪,学生都做得非常到位。

 

1. 

刘达文:

张宗慧

上课流程清晰,一开始用了对比的形式引出弹性、连贯的区别。教唱的过程比较细致,长音的时值、运用图谱发现旋律的异同都在听、唱中解决。歌曲的速度方面,经常出现前奏快,然后学生演唱时速度又慢了,有点脱节,要保持一致。情绪还可以再带动些。

李静

通过多次有目的听,让学生在演唱歌曲前对这首歌有了整体的感受。学生整体能力较强。律动解决了乐曲的长音、唯点。图形谱的运用清晰,明了。用简谱写在上面很有针对性。开头和声部分的设计是一大亮点。整节课情绪带动的很好,学生很投入,是会被歌曲吸引。

 

 

高君:

1、《甜甜的秘密》课堂扎实,教唱很细致,对歌曲情绪的把握,声音的对比表现很重视。学生能达到目标,但是歌曲除了音色区别之外,气口也是难点之一。学生在附点之后的小音符作为弱起小节首音的抓准上,还欠缺,老师应给予指导。

2、《牧场上的家》二声部的创编很成功,教唱也很有效,对弱起小节的重音听辩上再到位有效些则更完美。整体而言,很好,学生的歌唱状态很投入。

 

 

徐瑶:

两位老师的课堂都非常扎实,教法也很多样,教态大方富有激情。两位老师都是在聆听的基础上感受,在感受的基础上表现。两个班学生最后呈现出的歌唱状态都很好。特别是李老师课堂中带领学生跟琴演唱时,仿佛看一个班的演唱会一样,很享受!

李老师的课很完美。特别是动作设计,图谱设计,钢琴律奏,都很完美。张老师课中,有涉及半拍休止。但后来在字母谱中将半拍休止处连起来。这个地方是否需要再做调整?另外有可能是学唱环节,运用单手弹旋律的原因,我个人觉得学唱部分抠得有点碎。因为都说学唱要讲完乐句的连贯性,但是最终达到的效果还是蛮好的。整体还是很好的。

 

 

徐丽丹:

张宗慧老师的《甜甜的秘密》这一课在环节上处理的非常细致,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过分细会显得繁琐。学生整节课的歌唱状态也不是太好,对于课堂中的有些提问还能再明确一下。

李静老师的《牧场的家》这一课不管是从环节的衔接,还是歌曲重难点的处理都非常的好。尤其是根据图谱唱谱,让整个歌曲的演唱画龙点睛。

 

 

周瑾:

张:1、张老师出示的图谱,虽然前面铺垫了很多休止的处理,但是图谱的连线容易让学生连起来演唱。

2、在听歌曲的时候,张老师一样铺垫了很多音准的设计。要唱准re la la。可是演唱过程中还是有学生与第一句混淆,张老师自己用手势辅助了一下,其实这里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做出高音来提醒自己。

3、前面对“老师送了几次秘密?在哪送的?”其实目的是想让学生在长音出把声音送出去。可是,演唱过程中没有再提醒一下,使前面的铺垫失去了意义。

4、本节课,张老师加入了很多处理,从上课学生一直唱到下课,可能唱了太多遍,学生没有激情,感觉副歌部分总差了点劲。

李:李静老师设计的动作太美了!

强音的部分指导的就很自然,评价“强而不炸”非常好。

开头跟前奏的旋律演唱设计地也很好。

 

 

丛雪:

张宗慧:

1、老师能准确预设歌曲的难点,并能设计活动有效解决,教唱过程细致、扎实。

2、教师在教唱过程中能左手弹奏旋律,以致能关注学生的声音并及时纠正。

3、歌曲旋律动作还需斟酌。

李静:

1、这节课的亮点在于歌曲欠揍和间奏处加上的“wu”练声,这样的二度创作很有创意,给歌曲加分、增色不少。通过“wu”的练声,学生马上能进入到歌曲的演唱状态。

2、学生的学唱状态特别好,不只是歌曲本身优美,教师的钢律、教学环节设计,甚至是教师的引导过渡语,确保学生的注意力都在唱好歌上,学生肯唱、想唱,这是一节课的成功之处。

 

陸馨秋:

张老师由音阶练习导入到歌曲中比较难唱的地方,明决了歌曲的难点,层次分明。由歌曲的情绪感受划分两部分学习歌曲,目标明确,但是不是应该先完整的把谱唱一遍,再分部分进行更好。加上重音与换气。

李老师的导入自然,把一首练声曲做为歌曲的前奏,让学生能更加地融入歌曲,更能用连贯的声音来演唱歌曲,用动作更加地好地体会了歌曲的情绪,旋律线的运用非常好。谱上的5少了一个5,加上就好。

 

 

活动记录:高君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组长:蒋冬霞  组员:   高君  丛雪  屠心文  李静  陆馨秋    周卉   丁畅  刘达文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6.11.9

 地点:常州市朝阳二小

参加对象:全体联校组成员

主持人

高君

缺席人员及原因

 

活动内容:

联校教研活动(三)

一、上课屠隽、徐瑶(过程略)

二、评课:

周卉: 第一节课老师的基本功扎实整节课场圃,有较大的比较但是一位与思考,场圃的目标除了,注重音准之外情绪的介入是否可以更好的作为后面演唱的铺垫。
    第二节课设计新颖有效,无论是唱谱填词歌曲处理还是最后的拓展欣赏,每一个环节都清晰,明朗,层层递进,特别是唱谱部分的设计巧妙有效整节课的氛围营造的特别好。

高君:第一节课,目标清晰可测,教唱仔细,注重音乐歌唱素养能力的培养与积累,课程中重视学生立场,充分体现重心下移,动态生成的理念,效果良好。
    第二节课,教师对回声音响的处理非常到位,对歌曲节奏,音准,气口等方面的把我处理,略显不足,歌曲难点未能在第一课时解决到位。

王璐:第一节课听歌曲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加入收割麦子和摘果子的动作。麦子的动作根据音的高低进行,但老师并没有将这一设计用到实处,做完动作后可以让学生观察每次割麦子的动作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旋律高低。歌曲唱完后还有一些细节没有处理好声音没有放出来老师可以就细节之处再细致教唱。
    第二节课练声环节非常幸运,引出回声非常自然。教学重难点放在强弱上,导致教学相对有点乱,几处分句处起拍有点问题。左手伴奏可以再清楚一些。

周瑾:第一课从《树叶儿飘飘》导入,在歌曲最热情的地方加入声势伴奏,唱谱分乐曲(歌曲的律动创编得很好,紧紧贴合旋律,加入的声势动作很好地烘托出了乐曲欢快热情的情绪)。接龙唱加入了强弱演唱全谱,屠老师上课清爽干练,填词时是否需要一遍慢速的练习?“完毕”“摘完”是否应该强一点,而不应该轻轻带过?填词的次数太少,学生演唱的时候特别自信,歌曲热闹的情绪欠缺了一些。
    第二课,徐老师教态亲切自然,一直很注意营造山谷里空旷的意境。歌曲中出现很多遍“哈罗”,每一遍的音高不尽相同,学生在演唱时容易混淆,到跟伴奏演唱时,还是会有学生出错,为了做出渐弱,每句起的都不整齐。在听音乐的时候,可以先用身体感受一下六八拍,这样既对音乐整体感受,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歌曲的节拍。

李静:第一节课整节课教唱环节比较流畅,特别是唱谱环节,围绕一个中心情绪热闹更意义一些就好了.丰收的喜悦的体验再充分些.
    第二节课歌曲难度的确很大,情境创设的很好,上课的节奏稍微的快了一点点.在导入时可能稍微多几遍,充分感受体验回声的强弱,循环的特点.难点解决时我觉得可以早一些.

王华伟:第一节课老师所指导的班级声音比较整齐,学生的演唱状态非常投入。教师的指导非常细致。对歌曲的处理很有自己的想法。

第二节课老师教态非常亲切,语言对学生演唱的指导有不同的力度来表演歌曲这一点做得很好。

陆馨秋:屠老师的指导,非常到位,把《树叶儿飘飘》作为发声练习,强调学生的声音,导入自然,整课注意音乐性,条理清晰,但总觉得打击乐器的节奏型设计有点欠缺。
    徐老师语言简洁,有一个小小的发声练习引到回声这个主题,在观察回声声音的特点,有强有弱。气口,音准,节奏再多注意点处理就会更好。

 

丛雪:第一节课课堂扎实,环节流畅,教唱有效。疑惑:乐句根据歌词还是曲谱分。
    第二节课教师言简意赅不罗嗦。模唱环节,第2.3乐句分句不合适,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重难点在于前半段的节奏(附点)和后半段的弱起节奏,是重难点,换吸气也需指导。

张宗慧:屠老师的课非常理性有条理,从感受音乐,到学唱歌曲唱词,打击乐器,动作设计非常美非常合适,学生很给力回答很在点上。高低音动作的设计非常好但只做了一遍,在歌曲学唱中有没有帮助,学生不够热情还需要引导伴奏声音小学生不敢唱。
    徐老师亲爱的回声,优点老师指导非常细致。歌谱教谱还要多强调,断句还有起拍还有些问题,教师的语言再精简些多用声音或钢琴带。

徐恋:1.屠老师的课堂十分注意“音乐性”这三个字,从初听、学唱、填词、表演,屠老师始终拎着学生的演唱声音、表演情绪,这在课堂中十分重要。课条理清晰,环节层层推进,学生学得十分扎实,自主学习和老师介入分配合理,但教师语言不够精练,可以在今后的课堂中注意培养学生语言的系统性。

2.徐老师教态亲切,指导细致,最后呈现可能唱出回声的对比,声音和谐,但条理有些乱,建议将第一段歌词唱好处理好再演唱第二段

蒋冬霞:第一节课1.学生学习状态积极,声音和协,音准好。2.生生互动有质有量,能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如乐器的选择,伴奏的选择,伴奏音型的选择等都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3.层层递进,前有铺垫,后有展开,循序渐进.教师应该注意:清唱还要随意转调,填词头几遍要弹单音,更清晰.
    第二节课1.导入设计精心,有音高,有强弱。2.教唱过程较细致.教师注意:6/8拍不是用数拍子,而是多用耳朵去感受,今天教得没有6/8拍的流畅感.教唱过程可以再有序.如第一段要唱好之后再唱第二段,模唱歌词的乐句可以再短一点.

徐丽丹: 第一节课整个环节设计条理清晰,循序渐进,并且老师那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最后呈现的结果也比较好。在运用打击乐器的过程中,还可以开放一些,让学生自主探索更多一点。这样课堂也更活跃丰富。
    第二节课引子部分设计的非常好,找出歌曲中的主要音进行练声并进行回声的练习。强调了强弱。效果非常好。 在教唱歌曲中教师的环节过渡过快,还可以再清晰些,目标也可以再明确一些。这样课堂更完美。

丁畅:屠老师的课堂很丰满,条理清晰从律动到唱谱唱词,一直注意关注学生的声音,是很扎实的一节课,同时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打击乐的加入可以在丰富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及自己对歌曲的思考。重点放在声音强弱的处理上,导入用小山的旋律线,及虚化的图片为回声,感觉新颖有趣,从回声的角度入手从唱谱到唱词都比较完整,但学唱歌词的环节有些细碎,没有给学生一遍完整的感受,所以在歌词连贯上有些问题,在后起部分的节拍有问题。在节拍上,提示学生的次数太多。六八拍时,可以先用身体律动先来感受节拍,体验歌曲的整体,弱起部分可以用钢琴示意。对气口,音准的难点可以再多点,对回声的重点可以少些。

莫宇红: 第一节课,整堂课秩序井然,层层推进,目标明确,非常舒服。班级学生的学习音乐的习惯非常好,教室的师范也很到位。课堂注重音乐行,从歌谱教学开始就注重情感的培养。
    第二节课,整堂课的导入设计非常好,发声练习就结合后面新歌教唱进行,但对于原声,回声的强弱还是没有表述清楚,所以学生在整首歌曲演唱时,老师一直要提醒回声“嘘”,感觉虽然学生唱了很多遍没有一次唱完整,学唱歌曲的环节有些混乱,前后顺序乱。

刘达文:屠老师的课,目标清晰,环节流畅,学生演唱的声音也不错,指导到位,在唱谱的环节指导细致,关注学生的能力,学生的情绪还需加强。
     徐老师的课了导入部分的设计不错,用图形深浅来表现强弱,教唱的环节比较细碎,断句,气口可以再推敲,在第一段学完后可以来个整体呈现,第一段唱好后再进行第二段的演唱,回声的处理很到位,歌曲的演唱还需加强。

屠心文:第一节课老师能够关注歌谱,学生的唱谱能力,有老师平常一定的积累,前面的铺垫做得很好,老师的律动是建立在旋律走向上的律动很好。但是,后面没有用有点可惜。老师的语言激情不够,在情绪的带动上不够,还可以再热烈一些。
    第二节课回声的强弱对比作为教学的重点但实际操作并不是一个重点可以将歌曲的学唱歌谱的演唱作为重点,老师关照的太多,多用琴带,多让学生实际的操作练习。前奏换气,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前面的情境创设得很好。

余静:第一节课学生能够达到学习的目标,从学习树叶儿飘飘,导入到现在的季节,为学习丹麦名歌丰收之歌,做了铺垫,在本节课中老师用创编动作,接龙游戏,完整唱,跟伴奏唱,器乐伴奏从易到难,层层递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节课,整个设计创设情境,整节课围绕回声来展开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在学生对回声这一现象的讨论中,激发学生对学习对大自然的兴趣,紧接着的回声游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回声之美,感受强弱的对比,为歌曲的演唱做准备。

顾艳:两位老师的基训都非常扎实,从练声到新授都融入了基训。屠老师流程清晰要求明确,如果可以再加入些趣味性的内容,也许可以更丰富一些。其中加入的乐器的目标似乎不清晰。徐老师设计的流程切合生活,从生活大自然中取材,但是在每一个环节的要求并不清晰,而导致学生在演唱的时候一些糊涂。在细化要求上太融统,当发现问题的时候应该及时进行适当的处理。

活动记录:高君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组长:蒋冬霞  组员:   高君  丛雪  屠心文  李静  陆馨秋    周卉   丁畅  刘达文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16.12.7

 地点:紫云小学

参加对象:全体联校组成员、新教师考核领导小组

主持人

高君

缺席人员及原因

 

活动内容:

联校教研活动(四)

刘达文、丁畅上课(略)

高君:刘达文老师的《你早》整体流畅,活动有趣,教师对学生情趣的激发略显不足,氛围不够热烈。丁畅老师的《火车开啦》整体较好,教唱有序,歌曲表演应该有浅到柔,双声部的表现相对有难度,可取在最后。

李静:刘老师的教学过程很流畅比较舒服,教唱比较细致,琴声歌声都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遗憾的是情绪没有出来,可以再多一些情趣。丁畅老师的课堂气氛不错,音色要唱的再连贯一些,教唱的再细致些,包括演唱和唱词的字头要清晰些,速度适当放下些,相同相似的旋律做的还不是很到位速度有问题。

周卉:刘老师的《你早》整节课条理性好,后一个环节紧密相扣,最大的特点就是刘老师对声音,乐器,动作的指导有效。问题:刘老师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理性的教师,所以存在的问题即是学生的情绪,课堂的氛围再出来一点。丁畅的《火车开啦》作为新教师,亲切,可爱,深得学生的喜爱,整节课氛围热烈,学生声音到位,表演有趣。

王华伟:刘达文老师的《你早》整体流畅,活动有趣,教师对学生的歌唱指导比较有章法,气氛也比较活跃。丁畅老师的《火车开啦》比较自然,对学生的演唱歌曲比较有针对性,能及时处理歌曲的细节,律动也设计的比较好,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徐瑶:两节课上的都挺好的,课堂结构安排都较合理,课堂内容都附有童趣。

首先,刘老师的课,一开始的设计都挺有趣的,模唱环节也很充分,但就像她自己所说的,在情趣调动上略有欠缺,如果语言表达更具童趣些,气氛再活跃一些,可能上下来的效果会更好。不要每一句断开,有种乐句被破坏的感觉,其他都很好。丁畅,新老师上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提点意见,注意语言串联,要更清晰易懂些,可能会更好。

王璐:刘达文《你早》1.刘老师语言流畅,整个课堂丰富,有层次,有童趣。2.用模仿小闹钟加入歌曲,多聆听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唱歌曲。3.歌曲教唱整体性不够,建议教师的指导性语言不要在学生歌唱时进行,打破了歌曲的整体性。4.刘老师对学生的声音进行指导,但指导的语言不够形象具体,比如:学生的声音太小,可以用怎样的语言帮助他们把声音送出来呢?5.每一遍的要求不够明确。丁畅《火车开啦》1.三声部的练习效果很好,加入轰层次感更好,这也是一大亮点2.教唱环节太碎,整体性不够。3.教唱顺序有点乱,客座调整会更好。

周瑾:刘达文《你早》 《嘎嘎小鸭子》的律动可以不要那么密集《你早》律动设计的很好,教师因为面对的是低年级,如果自己的教学风格可以更加童趣些,学生的情绪可能会更加到位,老师对学生的每一个活动要求都很清晰。丁畅《火车开啦》跟着音乐律动,区分点状和线装的情绪,但是速度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节奏变得舒展了,(语言需更严谨)学生演唱“咔擦”声音比较扁,应指导学生把嘴巴竖起来,而不是只强调口腔打开,老师有声音处理的意识,却缺乏有效的处理手段。用火车声个歌曲伴奏,首尾呼应。最后全班一起开火车,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能贴合旋律更好呢,没有强调跟着音乐的节拍,要求在前,请几个同学上台示范再全班开

顾艳:两位都是五年内的新老师,但是不管是课堂的组织能力还是课堂设计,都能看出两位老师较高的专业技能及知识技能。刘老师对比之前的教学可以看出刘老师的成长是非常快的,不管是在教师的课堂用语言还是肢体律动示范,刘老师都较之前有很大的改变和提升,如果需要提些许意见的话,我觉得老师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权更好地下放,不要一直带着或领着学生唱,其次声音的要求应贯穿整节课包括拓展部分。丁老师的课特别清晰活泼,而且要求很明细,唯一需要提要求的话我觉得在教唱环节的细抠上面似乎过于碎了。

周祎:刘老师的本课教学环节流畅,承接合理,在教唱中关注学生,在唱,动,奏上层层递进,教态自然亲切,学生很好的合作完成歌曲伴奏与后面的打击乐器,但在情绪上刘老师内敛了些,所以没有完全带动学生的情绪。丁老师在课堂对学生的指导比较细致,教态亲切自然,能够扎实有序的展开教学,用自己的方式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歌唱时刻进行指导,学生也基本做到了老师的要求。

姜燕:两位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课堂轻松自然,教学过程流畅,教师基本功扎实,钢琴伴奏和范唱都到位富于感染力。学生声音很好,但是有些拘谨,课堂气氛可以再活跃一些,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屠心文:刘达文《你早》1.教师的双声部,打击乐设计的不错。2.教师的歌唱教学虽然细致,但是太过于格式化,学生的情绪调动的不够。丁畅《火车开啦》教师的双声部 一 三声部设计的较好。

陆馨秋:刘老师的课非常理性有条理,从感受音乐到学唱歌曲唱词,打击乐都非常合适,律动的设计如果再好些会更好,双响角的语奏,应该让学生先听下高低,第一下敲低的,第二下敲高的,让学生有固定的音高概念,学生的情绪还没激发出来。丁老师的《火车开啦》有亲和力,条理清晰,从律动到唱谱唱词注意学生的声音,指导到位,在唱谱的环节指导细致,关注学生的能力,咔擦咔擦的地方可能有些问题。

金岚:1.刘达文执教的《你早》一课,教学过程完整流畅,教师的钢琴伴奏流畅,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注意对学生进行唱歌技能方面的训练,能关注歌曲的情绪,节奏音色等方面。建议:教师的范唱要夸张,表现力要强一些,因为低年级学生模仿力强,教师的范唱对学生学习歌曲受情绪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2.丁畅老师的《火车开啦》一课,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学会演唱歌曲,并在节奏情绪力度上把握的很好。建议:歌曲演唱时两种声音变化不明显,学唱歌曲时,歌曲部分速度变化循序渐进,最好不要时快时慢。

丁畅:刘达文的课堂纪律很好,学生能够逐步按照老师的预设进行,打击乐及歌曲表演为歌曲增色不少,从练声到演唱,对声音的指导很细致,全程思路清楚,对低年级的演唱时,老师的情绪应该更投入些,带动学生的情绪。丁畅的《火车开啦》开设了三个声部的合作,层次较清晰,为后面的二声部做了准备,能够对学生的声音做出适当的要求,语言要严谨,律动上可以从点到面并说清楚要求再开始,动作上可以结合旋律再细致点。

余静:两位老师的课各具特点,亮点纷呈。她们的课前准备都很充分,课上的自然流畅,两位老师在课堂上都将动作融入音乐中,使小朋友非常喜欢。刘老师通过人声,小闹钟的铃声来导入新课《你早》觉得也很自然。但读歌词遍数太多,没有必要让学生跟伴奏读歌词,老师可以让学生唱一唱歌谱,在学唱歌曲时学生的情绪没有做到位。丁畅老师上的很完整,整节课气氛活跃,在教学环节中最后设计的歌表演能否在开始授新课时来完成,三声部的叠加让歌曲更丰满。

莫宇红:刘达文老师本节课学唱的歌曲《你早》和欣赏曲《嘎嘎小鸭子》都属于欢快的乐曲,学生整节课都很安静,没有进入欢快的情绪中,教师的情绪的调动性欠缺了些。整节课的过程设计的比较到位,也较流畅,对于有节奏朗诵歌词用的时间稍长了些。前半节课基本处于不停在朗读歌词的环节,学生想要动一动的欲望欲望被压制了,课上学生的童趣少了些,环节的处理很到位,细致,指导很有目的性。乐器的选择要更合适乐曲适用性,教师要把主动性更多的还给学生。丁老师对于新教师来说,整节课环节设计合理,流畅自然,教师很有亲和力,学生的情绪也很到位。节奏练习中加入“轰 轰”的大轮声使歌曲显得更丰满。在教学中语言的表述要更严谨些,律动前应该把要求说清楚再开始。对于两位教师来说,教师的范唱还需更夸张些。

屠隽:1.刘老师的课堂流程清晰,环节相扣,整节课活动丰富,表演,学唱加入打击乐。2.建议:一年级的课,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动,爱模仿,对老师要求就很高,低年级老师丰富夸张的面部表情去带动学生的学习,不管是诵读还是学唱谱,唱歌词,老师都需要积极投入,学生的表情包括演唱,诵读才能有提高。3.丁老师设计丰富,将火车的声音节奏训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唱完歌曲后再加入活动律动,课堂生动活跃。4.小轮声节拍有问题,听音乐时问题要前置,找情绪和相同相似的旋律时的提问。

张宗慧:刘达文老师这首歌富有童趣,可以多让学生动起来,学生一直唱会有些无聊,增加一些有趣的high的环节提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打击乐器还是很整齐的,一下子就能奏出来,训练的非常好。丁畅老师作为新教师,课上的已经很不错了,语态流畅,循序渐进,也可能稍是紧张会有节奏错误,忘记动作等。建议,轰轰可以轰隆,优点,教态可爱。

徐丽丹:刘老师的《你早》一课环节设计条理清晰,导入部分新颖有创意,从一年级开始就关注培养学生的二声部练习,歌唱教学环节也循序渐进,基本功比较扎实,老师在形态上再亲切自然些会更好。丁畅老师的《火车开啦》运用了表演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丁畅老师也根据歌曲设计了二声部的环节,自己也加入伴唱,效果还不错,但在教唱环节中唱的遍数过多,层次还可分明些。

活动记录:高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