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科研之窗>>已结题>>教师专业优势的发现与转化研究>>实践推进>>文章内容
郭筱凯:区、市信息化能手比赛一等奖获得者
发布时间:2016-11-10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教学设计方案

 

执教教师

郭筱凯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上)

    

  

品德

 

第    教时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们都是中华儿女》,以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体验热爱国家的情感进而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教育重点。

本课分为“祖先的发明和创造”“千年不衰的汉字”两大板块:旨在了解中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各项发明创造,尤其是四大发明对人类的巨大贡献;认识千年不衰的汉字在维系中华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价值,让学生体会和领悟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发扬中华文明中的高度智慧,并为祖先而骄傲。

本节课将围绕“千年不衰的汉字”梳理汉字的演变过程以及书写材料的改良过程,进而让学生感悟到祖先的高度智慧,热爱中华文化。

二、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来看,学生对于我们祖先的了解渠道和感兴趣的程度是较为浅层次的。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分析,学生对于与自己有密切联系但又比较生疏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在这个主题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将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欲望,将学生们日常的有关汉字文化的碎片连缀起来,深入研究探索,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
作为他们的后人我不仅要了解他们的高度智慧,更要珍惜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继承发扬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1.利用网络学习、合作探究,了解不同汉字字体的特点,萌发对祖先的崇敬之情,为祖先文化而骄傲。

2.通过体验活动、数据分析,感受汉字演变是一个简化过程,抒发对祖先的赞美之情,为祖先智慧而骄傲。

3.借助拓展作业、分享评价,感悟汉字的千年不衰和与时俱进,表达对祖先的自豪之情,为传承中华文明而骄傲。

、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  √交互式多媒体  √网络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一对一教学环境  □其他

、信息技术应用特色(应用技术、教学策略、预期效果等)(200字以内)

1.Safari等: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借助网络资源解决问题;

2. App:“汉字脸盟”“兰亭字酷”等:

学生利用ipad中的app软件进行游戏化学习;

3. QQ:

课前、课中、课后以小组形式共享交流,学生作品互动评价;

4. Cctalk:

专家直(录)播室,学生课后可自主学习探索,与线上老师交流互动;

5.其他:

课后拓展,学习用电子设备等多元方式设计城市名片。

六、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

暖场小视频,

课前来激趣

 

播放08年北京奥运会片段

(小结:这是咱们中国人用艺术的形式,向全世界宣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一切,让世界人民为之震撼,也让我们——中华儿女,为自己的祖先感到骄傲。)

欣赏视频,感受中华文化千年不衰的震撼力,初步萌生对祖先的敬畏之情。

 

Ppt播放08年奥运会视频片段

一、字在生活中

 

(过渡:千年不衰的汉字于我们的生活也是密不可分。)

1.身边的汉字:

(1)请你说说,你在哪儿见到过?

(评价:生活处处有汉字)

 

(2)出示同学搜集的资料,分类展示

书本招牌游戏

包装服装语言……

 

(小结:汉字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片刻都离不开它。)

 

 

1.欣赏、交流

(1)交流搜集的资料。

 

   

(2)欣赏其他同学课前搜集的生活中的汉字图片,通过简单几类列举,了解生活中的确处处有汉字,感受祖先文化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萌发对祖先的崇敬之情,激起对汉字的探究欲望。

QQ群相册中下载学生搜集的图片,分类展示生活中的汉字

 

 

二、字从远古来

1古人记事方法:

(1)在远古时期,汉字产生以前,人们需要记录事情,那该怎么办呢?在刻画符号之前呢?

 

(2)创设情境、实物演示:

没错,上古时期的人们就是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的。猜猜记了什么事?

 

(3)你们觉得这样的方法怎么样?

 

(小结:是啊,事情很容易混淆或者忘记,为了能把事情清楚、准确地记录下来,我们开始尝试用更简洁的符号来表达意思,于是,汉字就出现了。)

1交流、欣赏

(1)预设:画下来

 

 

 

(2)了解并交流猜想

预设:答案不一。

 

 

(3)预设:事情很容易混淆或忘记。

 

 

图片展示上古时期结绳记事

三、字随时代变

(过渡:汉字的演变是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三千年来,由我们不熟悉的甲骨文开始,逐渐演变到现在常用的字体。)

 

1.游戏体验,感受特点:

对于同学们来说,不少字体还是挺陌生的。你们肯定不服气,玩个游戏试试?

(1)请打开Ipad中的“汉字脸萌”App,玩猜字游戏,比一比谁最厉害?

 

 

 

 

1.体验、交流

 

 

(1)自主使用平板游戏

预设:个别同学答题正确率很高

1.ppt出示图片、学习要求等

2.自主使用平板app

 

(2)你的正确率这么高,真了不起,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

 

(小结:这就是甲骨文和金文的特点,它们大多是象形字,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是全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文字。)

(2)交流

    预设:字就像一幅画,根据画的样子猜测出来的。

 

 

 

 

3.QQ展示交流学习单

4.出示数据表格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图片出示,出示学习要求:

出示“水”的七种字体

请关注活动要求——

①小组选择一种感兴趣的字体。

②自主学习,了解这个字体的相关知识,并完成个人学习单,推荐使用safari等。

③合作讨论,完成最终学习单,组长拍照上传至QQ群,一人汇报。

 

(2)学习单汇报,出示汇总表

组长将最终汇报单拍照传至QQ群,组织学生观看并出示汇总表。

(提升:

甲骨文:商周时期、简单图画、甲骨

金文:青铜器时代、钟鼎文

小篆:秦朝、书同文、对称均匀

 

请大家打开“兰亭字酷” app,试着用平板来临摹一个美美的小篆。

 

隶书:东汉时期最为盛行

草书:书写简便,笔画简省连绵

楷书:横平竖直,最常用

行书:笔画流畅,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

 

(小结:课后我们可以用刚刚学会使用“兰亭字库”的方法,自主临摹,临好后截屏,将照片上传到群共享里,比比谁,临写的字又多又美。)

 

(3)出示对联

汉字远不止这七种字体,对联中的汉简字体是这样写的:四方汉字千年魅,百味华文万里香。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小结:我们今天能感受到这么美的汉字,不得不感谢祖先留下的文化,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读一读课题。)

2.完成学习单任务

(1)欣赏、探究

什么字体?

 

出现(或盛行)在什么时期?

 

写在什么材料上?

 

有什么特点?

 

 

 

 

(2)汇报、交流

组长上传照片,并随机交流提升小结。

 

 

 

 

 

按照步骤试着在平板上临摹

 

 

 

 

 

 

 

 

 

 

 

 

(3)欣赏、朗读

感受汉字的字形美、音韵美、意境美,萌发对祖先的崇敬之情,为祖先文化而骄傲。

 

(过渡:让我们骄傲的,是中华的文化,让我们骄傲的,是祖先的智慧。他们让汉字从符号变为文字,由繁琐走向简单。)

 

3. 体验活动、数据分析

(1)以“虎”字为例,我们来写写看?

依次出示图片:甲骨文、篆书、楷体三种字体的“虎”,并计时

 

(2)(小结:汉字的演变,就是从繁到简,由不规范到规范的简化过程,凝聚了祖先太多太多的智慧,令人惊叹,让我们带着自豪之情再读课题)

 

 

 

 

3.感受、比较

(1)自主选择材料书写,交流感受。预设:写得越来越快,笔画越来越精简。

 

(2)朗读课题,抒发对祖先的赞美之情,为祖先智慧而骄傲。

 

三、字中有创意

(过渡:信息时代,我们还有更多的方式表现汉字。)

1.语音输字

我能用一秒写个“虎”字,相信吗?(过渡:现在电子产品成了我们生活中形影不离的伙伴。正如我们今天这节课,网络和平板参与到学习中来了,课后还可以使用CCtalk直播室与专家面对面聊天,信息手段帮助我们去亲密的触摸历史,感受汉字的源远流长。)

 

 

1.观看、交流感受

 

 

 

 

语音输字、播放音频、出示图片

2. 配乐赏字

近期,微博上有个网红设计师,巧妙地将汉字与城市文化融合在一起,我们来欣赏,你能猜对几个城市的名字?

(过渡:互联网+时代,世界成为了一个地球村,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我们常州,需要我们为家乡设计一份城市名片。)

2.欣赏图片,猜城市名称

 

 

 

 

 

 

3.你想设计哪些元素?

3.交流:

预设:美食、文化、美景……

4. 展示图片

郭老师对天宁禅寺的古朴文化情有独钟,设计了和它有关的城市名片,配上插图,也许会让汉字的魅力展示得更充分!

4.欣赏

课后小拓展

课后,请你为常州、为龙城设计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共享在QQ群相册集赞哦!

总结有提升

我们是龙城的孩子,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都是中华儿女,我们自觉传承着中华文明,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自豪之情,再一次——为祖先而骄傲!

                 

【板书】(拟小篆“水”形,意为三千年的汉字发展史,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长河中不衰)

甲骨文    金文

 我们为祖先而骄傲                对联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   行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