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科研之窗>>已结题>>教师专业优势的发现与转化研究>>师生成长>>文章内容
发现教师之班主任论坛:我的爱生故事
发布时间:2016-03-2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石亚静

八年前做班主任遇到过几乎天天打架的小男生周春,几乎天天要把他爸爸请到学校来。再次做班主任遇上了同样会整天制造麻烦的东北大男孩——陶焕瑀。填写家访记录表的时候,五分之三的版面被他的名字占了,可见这学期我与他交锋的频率有多高了。

一开学就听班里同学、同年级的老师提到他,他是大名鼎鼎的“麻烦制造者”。所以我也算是提前有了心理准备的。期初的开学活动我就留下了班里的三大巨头,想着任何时候都要放在身边,以免他们惹出麻烦。也就消停了一个多礼拜吧,麻烦就出来了。于是,我和小陶同学的一次次交锋就开始了。在这过程中,我用过诸多方法,软硬兼施,效果都不理想。班级的小班长轮值制度,每天用文字的方式记录班级各个同学的表现,每天他雷打不动地在名单上出现。在老师面前,他能在一秒钟变成乖巧的样子,但是只要老师一转身,特别在其它课上,他就开始作威作福了,可谓天不怕地不怕。

一次放学后,得知他每天放学到家教班做作业,我去家教中心看他、和他谈心。也顺便与家教中心老师那儿了解关于他更多的细节。和小陶聊到他小时候的事情,他说:“5岁以前被妈妈扔在东北。”这句话给我很深的触动,孩子用“扔”这个词,可见他自己内心也是受到了不小的伤害的。孩子在学龄前阶段,正是对于错观念的形成期,这一阶段的很多孩子都需要爸爸妈妈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告诉孩子这件事是对还是错。他之所以总是在学校惹出各种麻烦,我们都说他缺乏规则意识,但事实比这个更严重,他连最基本的对于错都不知道。爸爸是快递员,妈妈在饭店做迎宾,爸爸妈妈工作繁忙且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孩子每天放学直接到家教中心做作业、学习直到八、九点才能回家。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没人管、缺乏关爱的孩子。

之后,我不断地和家长进行沟通,电话无数,来校见面无数,希望得到家长的重视和支持。在发生了“让同学做作业”、“让同学买钢笔”、“偷同学积分”、“故意藏同学的书”等事件后,家长也真的怕了,怕自己的儿子会从此会走入歧途。中间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建立了针对小陶的专门的“家校联系本”,结合值日班长每日的反馈,每天从“学习、与同学交往、纪律”三方面进行反馈。家长每天看到之后再反馈在家中的表现。为了尽可能减少他犯错的机会,我特别关注他在其它术科的表现。音乐课去看了他的座位,把他与其他调皮的学生隔开;体育课不定期地去抽查他的表现;信息课与袁老师做好沟通。当然这些方法不是一次就管用的,好几次音乐课上打闹、信息课打游戏之后,我剥夺了他上下一节同类术科的权利,就陪他在教室里练字静心。犯错之后取消他参加班级活动的权利。

眼看这学期就要结束了,前两天他妈妈在QQ中问我孩子最近的表现怎么样。是的,有一段时间没有告状了。坏习惯不会一下子就改掉,但是犯错的频率的确在降低。真心希望他能快些长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