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当我沉浸在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中时,小L背着书包急匆匆地冲进了教室,宁静祥和的氛围被打破了;课间,当我前脚刚走进办公室想喝口水时,班长后脚就跟进来汇报小L又欺负了谁,我那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中午,当我和任课老师简单交流班级上课状况之时,小L的名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提及,他不仅自己不听,还影响他人的行为让我眉头皱起;放学,当我带着班级排着整齐的队伍出校门时,小L在队伍中肆意打闹,有序的队伍变成了一盘散沙……
小L,小L,小L……哪里出问题,哪里就有他,他就像我教育工作的紧箍咒,让我头疼不已。我尝试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睁着懵懂的大眼睛扑闪扑闪地看着我;我寻求他的父母的协助,将他每日在学校的问题以及危害详细论述,比较着他与同学间的差距。一开始,小L的父母积极响应我,小L也听话了几天;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小L的父母倦怠了,对小L放任自流,毫无疑问,小L更加无法无天,甚至带动了一批孩子破坏纪律。原本就对我这个年青教师心存疑虑的家长更加焦躁,他们失去耐心,直接插手干涉课堂。
彼时的我委屈极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起早贪黑,常常精疲力竭,不仅徒劳无功,还得不到家长的理解。我如同一只无处栖息的命命鸟,似乎不到生命终止,不能停下脚步,陷入难以自拔的恶性循环;我仿若一棵水土不服的橘子树,经历着一次次干涸,即将走向衰朽。
直到有一次大课间活动,一切有了细微的变化……在体育委员的组织下,班级玩起了“贴烧饼”的游戏,你追我赶,呐喊加油,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只见,小L孤零零地站在一边,脸上流露出羡慕的神情。我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怎么不加入大家?”他支支吾吾说不出原因,我只好拉着他加入了队伍,可是有几个孩子急忙阻拦,口中不停地说:不行不行,他总是不守游戏规则,有了他游戏就玩不起来了!他有些不知所措,涨红了脸道:不玩就不玩,有什么了不起……我摸了摸他的头,对着大家说:“可是荀老师想邀请小L玩啊!这一次他一定会遵守规则的。”孩子天生具有亲师性,老师说的话他们总是乐于接受,小L顺利加入游戏,他成了抓人的那个,从前他跑步总会莫名其妙摔跤,偶尔还会撞在别人身上,这一次却没有,他拼尽全力跑着,差点儿就抓到了逃的人,就这样和大家一圈又一圈地玩着。大课间结束了,小L主动走到我身边,牵起我的手,说:“荀老师,我今天玩得真开心!”“以前不开心吗?”“以前……都是我去闹别人,大家都不愿意理我。”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个孩子内心的落寞,也许他曾经的每一次犯错,都是因为太想要得到大家的关注,只是他的方式不被接纳,他就成了被孤立的那一个。“荀老师,我下次还要玩这个游戏,我再也不破坏游戏规则了。”一说完,他就笑着跑开了。
这是我成为他的班主任以来,他笑得最灿烂的一次。我开始反思自己对他的教育,我太武断了,轻易地判定他就是恶意捣乱,带着偏见去教育他;我太急切了,总认为教育就该像体育锻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不深究原因,过度注重结果,让我和他两人如隔鸿沟,在彼此的相处中我们得到的都是痛苦的体验。
还好一切还来得及,我不再简单地对他提要求,也不再拿他跟其他同学比较,我试着给他更多的关注,予他更多快乐的体验。一开始,只要他的表现维持稳定我就会表扬他,渐渐地,在表扬中我提了一点点要求,这要求是他可以做到的,当他渐入佳境时,我的要求就需要他花费一些努力了。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中,他有了一点点进步,期末我给他写下了这一段评语:这学期,你的进步是明显的。课堂上,认真听课的时间渐渐长了,小手也时不时能举起来;课后,完成作业的速度慢慢快了,空着的题也越来越少了。你不再任性妄为了,与同学的相处也越来越好。“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期待你下学期的精彩!。读完后,他高兴地抱了抱我。
现在,我依旧与他的小毛病在做斗争,但是我们不再是敌人,而是战友,因为不是所有的是非曲折都能马上理清,不是所有当下的付出都要即刻的收获,这就是教育,让我静听生命拔节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