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了孙双金校长发表在《人民教育》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发现教师:揭开学校发展的密码》,很受启发。的确,一个学校的发展取决于教师的发展,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空谈。只有教师发展了,才有可能让学生获得发展,学校也才能有所发展。从这个视角看,教师的发展应该摆在学校的第一位。可惜的是我们很多学校虽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却在发展教师上做得很少,没有认真去发现教师,把教师当作学校的主人看待,致使教师的潜力没有得到较好地发掘,职业倦怠严重,教师团队变成了一盘散沙。一个优秀的学校管理者,应该具有一双慧眼,发现每一位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并提供平台,让其无限放大,在成就教师的同时,发展学生,提升学校的品质。
如何去发现教师?
“把人性内在的力量唤醒、激发、放大”。
首先要相信教师,要相信每一个教师都是优秀的。教师是知识、智慧的代名词。每一位教师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他人不具有的特质。当然,也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关键是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你是用怎样的眼光去看待教师。有的人紧盯的是别人的缺点,把人一棍子打死,对人家身上的闪光点视而不见。有的人发现不了别人身上的优点,或者是不愿意发现。试想,当一位教师在领导者的眼里总是一无是处,或者特质得不到发现,叫他如何能够融入到学校的集体中,排斥、逃离等一系列的情绪的产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不要总是责怪现代教师是如何如何的不行,而是要多研究一下教师,多发现教师身上的优秀的品质,并提供平台,让他们能够在集体中健康成长起来。
北京东路小学的做法是:
“地平线报告”。即每三至五年,要求每位教师撰写个人《地平线报告》。报告的重要一点是规划人生愿景:我的一年地平线在哪里?五年地平线在哪里?十年地平线在哪里?并且在报告中要表达出个人的内在潜力是什么,希望学校提供什么平台。职业规划是对职业的一种引领,是前行的动力。我们很少看到学校要求老师进行职业规划,很多老师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到哪里去?在职业发展的路上,迷失了方向。
“北小大讲坛”。邀请名师献课,让又一技之长的老师在讲坛一展身手。擅长中医,就讲养生之道;擅长水墨画,就教水墨技艺;擅长烹饪,就展示厨艺。教师不应是唯教育教学为全部的生活,教师更应该是会享受生活之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激情传达给学生。
“教师品牌日”。在教师个人申报的基础上,学校统筹安排,某一天为某位老师教学品牌展示日。这一天这位老师就是学校的聚焦点:又教学思想微报告,又教学风格大课堂,又教学沙龙大家谈,有教育才艺大展示。
其次是解放教师。
“教师课程”。就是教师个人根据学生素质发展要求,依据个人的文化底蕴、兴趣特长而开发的富有鲜明自我特色的课程,如诗经课程、绘本课程、牙刷课程、读写绘课程等。
“瘦身运动”。鼓励教师在备课和批改作业上因人而异,百花齐放。可以在旧教案上二次三次备课,骨干教师可以在教科书上写简案,可以删掉练习册上不必要的练习题,作文批改可以变精批细改为重评轻改,互批互改。
“没有天花板的教室”。这一创意含有两层意思,其一,思想没有边际,创意没有边界。鼓励教师创新课堂教学。其二,我的课堂可以行走,花园是我的课堂,紫金山是我的课堂,玄武湖是我的课堂。
北小的做法,让教师的潜能得到激发,潜质得以唤醒,每位老师都可以在自己的愿景下,自由地发挥,并不断地成长,个体、团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职业幸福存在于每一天创造性地工作中。”
发现教师,更需要引领教师前行。
“名师模仿秀”。这是借外力引领,让每一位教师选择一位自己最崇拜的名师,学他的教育思想,学他的教学艺术,学他的课堂操作流程。等老师觉得自己模仿已近形似乃至神似时,向全校教师展示自己的模仿秀。
“同上一堂课“。这是用身边的人引领。包含同年级教师同上一堂课,这是同事之间的互相引领。更重要的是校长与教师同上一堂课,特级教师与年轻教师同上一堂课,师傅与徒弟同上一堂课。这是专业引领,文化引领,更是精神引领和榜样引领。
“团队展示周“。这是团队引领。学校开设“团队展示周”活动,规定展示周内“老大上课,老二评课”,即年龄最大者上课,年龄居老二者评课。
发现教师,为的是成就每一位教师。马斯洛的“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当自我人生价值实现,人的内心才能出现所谓的“高峰体验”。教师的人生价值主要体现在人生追求的达成,内在精神的丰盈,社会大众的充分认可与欣赏,教育对象对自己的崇敬与爱戴以及自己教育思想体系的影响力。
发现教师,并引领教师成长,北小的一系列做法,站在了学校发展的制高点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我们虽然不能照搬这些做法,但是我们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去做一些有益的尝试,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换一个角度,变一下策略,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此,就是教师的幸运,学生的幸运,学校的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