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校级课题中期评估表
课 题 类 别 校级课题
学 科 分 类 音乐
课 题 名 称 小学歌唱类教学的策略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高君
填 表 日 期 2015年12月
拟 结 题 时 间 2016年12月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课程部制
2013年1月制
一、课题组核心成员(不超过10人)研究概述
姓 名 |
主 要 成 果 |
高君 |
1.完成阶段性计划总结,相关研究过程资料的整理 2.低年级课堂教学研究2节 3.撰写中期评估报告 4.辅导学生参加各级音乐类比赛获奖 |
李静 |
1.协助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2.更新课题网页 3.中、高年级课堂教学研究2节 4.研究论文发表2篇 5.辅导学生参加各级音乐比赛获奖 |
周卉 |
1.协助更新课题网站 2.低年段课堂教学研究2节 3.研究论文1篇 4.辅导学生参加音乐比赛获奖 |
屠心文 |
1.协助更新课题网站 2.低年段课堂教学研究1节 3.辅导学生参加各级比赛获奖 |
刘达文 |
1.低年段课堂教学研究1节 2.辅导学生参加各级音乐比赛获奖 |
一、课题概况 2014年9月我课题组成员申报了校级课题《小学歌唱类教学的策略研究》。 二、该课题期待达成目标如下: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音乐歌唱类教学的策略研究,形成歌唱教学的初步模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创新歌曲教唱的初步模式,寻找新的有助于歌唱教学的方式方法。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证明唱谱、律动、诵读等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并总结归纳出歌唱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三、研究过程 1. 认真研修文献资料,确定了课题涉及的具体内容点。 2. 抽样问卷调查。 课题组成员共同设计出“低年段音乐课堂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展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热衷体态律动、诵读。这些是课堂中孩子的关注点。 我们将课题实施的切入口定为唱谱教学、节奏律动、歌词诵读这三部分。结果显示学生对其投入度是不一样的,有的自觉主动,有的被动接受,有的羞于展现等等。根据其兴奋度的不同,我们将课题分类分层逐层渗透:第一层次指影响教学处理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倾向;第二层次是对达到特定目标的教学方式的认识;第三层次是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而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又是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具有三个特征:(1)对教学目标的清晰意识和努力意向;(2)对有效作用于教学实践的一般方法的掌握和设想;(3)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具体教学方法进行灵活选择和创造。 四、研究策略 我们采用了以下四种方法: (1)行动研究法:我们加大课堂中诵读、唱谱、体态律动的比例,分班进行教学,积极展开研讨。 (2)经验总结法:我们实时捕捉课堂动态,及时上传视频资料,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努力形成文字报告。 (3)个案研究法:对于原来不好意思表现或者不爱表现的同学,我们先鼓励其投入全班集体化律动,然后大胆尝试小组表演,并鼓励其个性表现。 (4)观摩学习法:我们走出校园,听取专家讲座,观摩同行课堂,还多次举办主题沙龙活动。 五、研究成效 从申报至今已近一年的时间,我们扎实教学一线的实践研究,与理论相结合,努力摸索歌唱教学的原则、方法及一般模式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效: 1.这一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就研究内容开展公开研讨课堂14节,其中市级 区级 校级。撰写心得反思,撰写论文发表,获奖。 2.学生的歌唱能力有提高,他们会捕捉音乐要素,知道在听什么唱什么,并能够借助肢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他们能准确地演唱所学歌曲,加入个性表演,并进行小组表演。这些都印证了一点:学生的歌唱能力显著提高。 六、后续研究 1.过程中我们虽积极撰写了心得体会,但都是就课而言的点状分析,我们要努力将其系列化,提升到理论高度形成报告集。 2.过程性资料保留得不够完善,我们要将音频视频及文字资料汇总成资料库。 3.下一步研究方向我们将逐步转向第二个层面习惯养成。
|
三、取得的阶段成果(包括出版、发表的成果、已产生的实践反映及专家、行政领导的评价等。已发表的论文,请注明发表的时间及刊物) 论文发表: 周卉《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初探》2014年11月发表于《常州教师教育》 李静 :2015年1月论文《“情”与境在歌唱教学中的有效贯穿于运用》发表于省级刊物《北方音乐》 论文获奖: 李静:《多元素巧妙介入突显合唱教学在低年段的前期储备》2015年7月获区综合学科一等奖 公开课: 高君:《七个小下兄弟》2014.10 《颠倒歌》2015.5 李静:《好一个土娃子》2014.12 周卉:《小猴子》2014.12 周卉:《小小雨点》2015.1 李静:《跳吧跳吧》2015.3 刘达文:《小小雨点》2015.3 |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在我们的努力下低年级学生对歌唱有了极大的兴趣,学生能够做到声音整齐融合,能配合简单的肢体动作表达歌曲的情绪。高年级的学生则声音统一,声部清晰,有表现力。但是,后续我们需要改进的问题也很多,例如,头声区声音发虚;胸声区声音容易掉下来;真声假声交融时不和谐等等,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钻研教法,设计合理的练习,进行科学的训练。 2.过程中我们虽积极撰写了心得体会,但都是就课而言的点状分析,我们要努力将其系列化,提升到理论高度形成报告集。 3.过程性资料保留得不够完善,我们要将音频视频及文字资料汇总成资料库。 4.下一步研究方向我们将逐步转向第二个层面习惯养成。 |
五、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聘请专家、老师指导,调整和完善研究策略,似课题研究目标更加准确,方法更加有效。 2.客服客观困难,加强研究队伍的学习、研讨力,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 3.设计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使得评价促进师生素养的共同提升。 4.积极开展公开教学、主题研讨、沙龙座谈等活动,及时撰写研究报告,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
六、评估小组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
七
评 估 小 组 成 员
|
职 务 |
姓 名 |
所 在 单 位 |
签 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