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小结
一、研究内容
1. 不同年段歌曲教学的特点及相互的联系。
2. 对教材、学生的学情、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利用研究。
3. 对课堂教学有效活动设计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
1. 尝试在小学不同年段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形成合理的教学模式。
2. 不同的教学手段在不同年段进行操作的合理、有效。
3. 各种教学方法在不同歌曲教学环节中的灵活运用。
在第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把重点放在低年级歌曲教学的策略研究上,如:注重良好的歌唱姿势,养成习惯,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多用模唱教学法,根据歌曲的思想感情,运用简单、形象的动作进行表演,不仅可加深学生对歌曲内容的识记,对歌曲艺术形象的感受和理解,活跃课堂气氛都起着积极作用,等等。同时,我们对不同年段歌曲教学的模式进行了思考。
第二阶段,我们继续上一阶段对歌曲教学的模式的思考,并就中高年段歌曲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下面我就以套用新基础备课的格式,说一说音乐课歌曲教学的模式,其中融合了对教学手段、方法等研究的一些总结。
1)常规积累:课前5分钟
中低年级为律动,进行形式多样的复习、表演歌曲。使学生躁动的心平静下来,进入音乐的氛围,进入歌唱的状态。这一环节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学过的歌曲多复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也可以使课标的要求:背唱歌曲落到实处。
中高年级为纯歌唱练习,即发声练习。本学期我们以四、五年级为试点,做了研究。如:从师生问好开始,学生要注意聆听老师前半句的演唱,不仅有音域上的变化,还有歌唱方法的变化,学生要用同样的方法来回应老师。问好的对象有小组、个人、男生、女生及全班的变化。这种练习就像游戏一样,学生要集中注意力聆听老师的前半句。以便正确作答。而不是随便找一条练习曲咪嘛两句就草草过场,口腔都不曾打开就结束了。我们也寻找和研究了以往课例中的发声练习,我们发现如果把学唱新歌中的较难乐句拿出来作为发声练习,其用义是想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既突破难点,又同时进行了发声练习,还避免了枯燥。
不同的歌唱教学内容需要我们运用不同的歌唱技巧与方法,比如这节课的歌唱教学需要用到的是连音唱法还是断音唱法,我们需要的呼吸要求与声音状态是怎样的。我们根据歌曲的性质,把歌唱方法分为三类。
第一类:用柔吐音唱抒情优美的歌曲。例如《绿叶》《圆圆月亮走的静悄悄》,发声训练的内容可以是长音、连音的唱法。
要求:吸要深,呼要匀,声音平静、柔和、圆润、明亮,感情亲切、抒情。
第二类:用硬吐音唱坚定有力的歌曲。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儿童团放哨歌》
要求:吸,快而深;呼,快而匀。声音雄厚,力度强,口型似深口喇叭,感情坚定有力。
第三类:用弹吐音唱轻快活泼的歌曲。例如,《美丽的太阳花》《水花花泥巴巴》
要求:吸,深而急;呼,短、集中有弹性,似无声咳嗽。声音集中、明亮、短促、有弹性。感情轻快,活泼或热情,欢快。
另外,比如有些歌曲对歌唱呼吸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例如《西风的话》每一乐句的旋律线都呈╭╮这一形状,所以演唱时需要我们控制呼吸的渐强、渐弱。因此,在做发声练习时就要结合呼吸要求设计练习。
2)核心过程推进
就课型而言,以前的音乐课更单一,如唱歌就是一节课唱歌,欣赏就是听一节课的音乐,但在小学阶段,这样的课型是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我们要把学生的听觉、视觉、肢体、歌唱都结合在一起,成为一节综合课,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率的。所以,我们在新歌教学之前都有一定的设计,对教材进行整合,如先欣赏一段音乐或是观看一段视频或是进行相关的律动。这些活动都是和新歌有一定关系的,或是对比,或是相似。如朱莹的《大海啊故乡》,这节课的导入就有两段音乐一段是“渔家姑娘在海边”这段优美的歌声配上碧蓝的大海及海边穿传着民族服装的渔家姑娘打鱼织网的画面,立即把学生带到了海的氛围之中,接下来,再听琵琶独奏,这段音乐的旋律就是今天要学唱的歌曲“大海啊故乡”的旋律。
遵循音乐的听觉规律,新歌在开口唱之前一定要多次反复的聆听,一定不能听一遍就跟着钢琴唱,这样的学唱老师和学生都很累,而且效率低。那教师就要组织不同的方法来听,每听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如,我在上六年级《拉库卡拉查》一歌时,第一遍为感受情绪、第二遍注意节奏,第三遍跟着音乐来律动,第四遍看谱听,根据乐谱找出反复的地方。接下来再跟钢琴学唱,这时学生已经能把歌曲的轮廓唱出来了。
接着,再通过分段落学唱、学生自己找难点、听师范唱、等方法把歌曲学
好、唱好。在唱好的基础上变换演唱形式。领唱、齐唱、小组表演等等。
3)拓展延伸
在学唱完歌曲之后,再欣赏一首或几首跟本课歌曲相关的乐曲或歌曲。
整节课学生的感官在听、唱、动之间交替,才不会审美疲劳。
这是一节目前研究状态下比较完美的一节课的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不是每节课都能按这个模式上,这受到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内容(教材上有些内容无法组合)及学生认知规律(一节课上新学的歌曲不能马上熟练背唱,还要边唱边表演)的限制,不可能每节音乐课都是这个模式或达到这个效果。根据这种状况,我们能不能再拓展出第二套歌曲教学的策略,这是我们下阶段研究的方向的第一个思考。第二,以上讲的都是适用于单声部歌曲的教唱策略,下面阶段,我们想就中高年级的合唱歌曲教学进行研究,因为中高年级,合唱歌曲占了很大的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