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组长:蒋冬霞 组员:蒋冬霞 高君 丛雪 屠心文 吴建英 陆馨秋 周卉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
||||||
时间:2015.8.29 |
地点:五中 |
参加对象:全体音乐组成员 |
||||
主持人 |
方建新 |
缺席人员及原因 |
|
|||
活动内容: |
常州市课程与教材培训 |
|||||
一、 本学期工作 年会论文评选 二、 课程与教材培训 1. 课程 什么事学科关键能力:听力、技能 2. 评价 技能以合作表现为主,如齐唱、合唱 音乐学科的合作具体表现为音乐表现合作,歌唱时二度创作,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表现。 音乐欣赏是二度创作,一度为作曲家,二度为指挥,三度创作时听众。每个人的听觉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要向导创作就是小组合作,不要只学其他学科外显的形式,我们要考核技能也是以合作的小组方式来进行,考试也不一定全部放在期末,可以分解到教学过程中去。 三、国培 周蓓 四、方建新 教学预设 是你对教材对学生的预期教学结果,一定要搞清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教学预设:课题 教学对象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行为的主体式学生,而不是教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
活动记录:高君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组长:蒋冬霞 组员:蒋冬霞 高君 丛雪 屠心文 吴建英 陆馨秋 周卉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
||||||
时间:2015.9.8 |
地点:教研室 |
参加对象:全体音乐组成员 |
||||
主持人 |
金燕南 |
缺席人员及原因 |
|
|||
活动内容: |
期初教材分析(天宁区) |
|||||
一、 上学期工作 1. 迎接新老师。 2. 课堂教学比赛,颁奖。 3. 教研组分组。 4. 每次岗位研讯不可挤占,都要有视频。 二、 本学期工作 1.9月15日四城区汇课 2.信息技术与音乐课整合 3.市研讨课,一节欣赏、一节唱歌 4.填表 (1)区音乐舞蹈协会,可打印、签名、盖章 (2)音乐教育委员会 三、岗位研讯
|
活动记录:高君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组长:蒋冬霞 组员:蒋冬霞 高君 丛雪 屠心文 吴建英 陆馨秋 周卉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
||||||
时间:2015.9.11 |
地点:常州市二实小 |
参加对象:全体音乐组成员 |
||||
主持人 |
高君 |
缺席人员及原因 |
|
|||
活动内容: |
制定教研计划 |
|||||
8月份: 1. 教研组制定、交流工作计划 2. 参加市、区教材分析 9月份: 1. 参加区岗位技能研训 2. 俱乐部报名、选拔、开课 3. “新基础教育”全国推介会教学设计研讨 4. 区联校教研活动——歌唱教学版块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 10月份: 1. 参加区岗位技能研训 2. 围绕全国推介会课题,新基础课堂研讨活动 3. 参加市中小学艺术节单项比赛 4. 区教联校研活动——课堂转型的共性与学科特性研讨 11月份: 1. 参加区岗位技能研训 2. 组织完成“新基础教育”全国推介会综合学科研讨 3. 区教联校研活动——骨干教师小学音乐课标本修订教材研究课 12月份: 1. 参加区岗位技能研训 2. 社团活动成果汇报 3. 学生学业成绩评定 4. 参加2015年常州市教育学会音乐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 5. 教研组专题研讨课(暨新教师汇报课:周卉、屠心文、刘达文) 6. 区教联校研活动——歌唱教学水平专题调研现场会 1月份: 1.撰写完成各项总结。 2.参加岗位技能培训。 3. 参加常州市教育学会音乐教学专业委员会论文评选活动。 4.迎接区 班级合唱水平现场抽样检测。 |
活动记录:高君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组长:蒋冬霞 组员:蒋冬霞 高君 丛雪 李静 吴建英 陆馨秋 周卉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
||||||
时间:2015.9.23 |
地点:常州市二实小 |
参加对象:二实小联校教研组成员 |
||||
主持人 |
高君 |
缺席人员及原因 |
|
|||
活动内容: |
二实小联校教研活动(一) |
|||||
一、顾艳、王璐上课(过程略) 二、评课: 徐恋:刘老师的棵与我平时上的比较相似,上课的过程较为清晰,只是在歌颂歌词的时候有一句学生有卸去跟不上节奏,刘老师是否可以再速度上做些调整。还有编创歌词很有天赋。李静二实小的学生识谱能力很好,而且可以很快的解决教学重点,在学生的声音指导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老师的意思,整节课是比较完整干净的。 张宗慧:李静加入了重音的学习,感觉学生可以更好的体会到歌曲的精髓,能很好地解决重难点。刘达文在诵读歌词当中,声调可以更加的高昂一些,可以更好的带动低年级学生学习情绪。 余静:(刘)很好地根据教程走的,很完整。在接龙上课在仔细些 周瑾:(刘)进步很大,关注到了每一位学生,再给听歌曲时可以跟着音乐做律动,也可以加上一些肢体动作,声音位置可以再高一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把后面的接龙部分的位置稍作改动。在问问题时可以提前问 ,让学生有目的性的听音乐。 周祎:(李)很有实际的力度,学生可以很高效的达到教学目标。(刘)上课过程很顺利,在编创歌词这一环节可否调节一下他在课程中的位置,可以给孩子多加鼓励。在课程的环节设计方面棵多做心思。 莫宇红:(李)声音的指导很好只得学习。(刘)在上课的环节设计上可以再精致些 顾艳:(刘)与上次教研有很大进步,在模仿雨声的地方,在律动时,重点是让孩子体验雨声,还有诵读歌词,学生会抢拍,在这里,是否可以再提醒词做的更加明显一些,还有在上课过程中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氛围。(李)与个人的性格相关,上棵的过程让人很舒服,高要求的教学让学生能更好表现歌曲值得学习。 王华伟:(刘)在低年级上棵需要更多的肢体语言,帮助学生能律动起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主次的分配。(李)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身要更加情绪高涨些。 高君:我在上课过程中,考虑这句话所在情绪的表现,结合旋律性,声音高位置,老师语音语调的启发,找到音乐的重点表现部分。唱谱是也应注意也要注意音乐带给人的语感。 金燕南: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会更加注意听大家的意见,在给课题时,注重开放性。 诵读环节中,要根据歌词情绪诵读。熟悉旋律是也可熟悉节奏,两者息息相关。当声音规整到位时,注意节奏的内在动力,在一首乐曲中石油乐感的。与旋律的结合要考虑的更加细致。(刘)老师要抓住学生的课堂生成,诵读用怎样的策略可以达成要的目标。老师对教材歌曲的把握要更加精确。音乐感要与指导方式统一,自身设置教学语言要与表达相统一,老师的主导位置要与学生主体位置相统一,乐器的音色与要表现的音乐让学生自己发现。(李)当教学进入模式化之后,不要排斥这个模式。要根据班级的水平制定学习的计划,注意教唱环节的调整,因材施教。结合欣赏时,要注意过度。 |
活动记录:高君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组长:蒋冬霞 组员:蒋冬霞 高君 丛雪 屠心文 吴建英 陆馨秋 周卉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
|||||||
时间:2015.10.14 |
地点:红梅实小 |
参加对象:二实小联校教研组成员 |
|||||
主持人 |
王华伟 |
缺席人员及原因 |
|
||||
活动内容: |
二实小联校教研活动(二) |
||||||
一、 教学过程(略) 二、 张宗慧、徐瑶说课(略) |
|||||||
三、评课: 顾艳:徐老师这节课的板块非常清晰,从读到唱到听。徐老师在全曲中一直贯穿母爱的牵引。但是学生似乎可以调整声音但推不出情感。在课堂中老师非常细心的聆听学生的音色并不断进行矫正。但是老师的肢体语言过多。 张老师:、的课处理的非常细腻,但是也同样就是太过细腻。所以课堂上的律动就似乎太少,情感体验投入台上。
|
|
||||||
蒋冬霞:亮点1、能关注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如音准,强调等声音的表达。 2、教唱环节较为扎实,细致,如你让长期坚持,必能提高学生歌唱技能。 3、重知识技能,如从听觉的了解进行学习,再如识谱,不仅关注了音准,还结合了音乐的情绪,对强调断连的结合。 思考:1、偏重于理性,缺少了童趣,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 学生的兴趣,学得很累。 2、中低年级的孩子多用肢体参与表现音乐。 |
|
||||||
刘达文:《游子吟》课堂结构清晰,注重歌唱技能的培养,音色,音准的指导比较到位。在学唱的过程中要不断渗透吟诵的韵律。 《白鸽》教唱的环节要更清晰,声音的指导比较到位,图形谱清晰明了,轮唱的部分可用肢体动作带入。 |
|
||||||
周卉:徐瑶整节课重在教唱,关注和指导学生的声音细致,到位。学生的声音非常统一和谐。想法:可以增加一点童趣的部分,让整节课更生动,学生更喜欢。 张的课设计合理有效,教学层层递进。部分环节可否适当调整。 |
|
||||||
王璐:合唱问题,三拍不足,三拍拖足后二声部接不上。一声部重点,二声部拓展,打击乐器越来越快。 |
|
||||||
徐瑶:张老师的课斜接自如,并且也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感受不同节奏的对比唱,对学生稍微点拨,能够看得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状态。 不足:钢琴速度不均匀,建议轻些演唱,合唱教学要让学生分声部练习,不要用第一声部带出第二声部。 |
|
||||||
喻易华:《游子吟》教学层次清晰,重难点突出。徐老师在教唱环节中对学生的唱谱,演唱声音的引导非常细致,并且扎实有效,在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同事,启发学生对音乐要素进行思考。 《白鸽》教唱扎实,教学过程中能关注学生的歌唱声音,让学生关注歌曲旋律特点,启发了解音乐要素。本课的导入注重了学科知识的迁移,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
|
||||||
高君:《游子吟》所有的古诗新唱的歌曲都有其内在符合古诗吟诵韵律的曲感。因此它的旋律并非单纯的乐音谱曲。在学唱过程中要不断渗透吟诵的律感,而非单纯的教唱音乐。本节课在这方面可再挖掘下,深层次的去感受古诗与新唱之间的内在联系。 《白鸽》教唱环节罗素,有些化简为难的意味。推进还需要有效些,谱要唱。但不能死板的唱。要伴随的听得唱。轮唱的感知再多些,适当的吧唱谱的成分减少至轮唱部分。 |
|
||||||
周燕:两位老师的教唱教学都非常细致,到位,时刻关注学生演唱地声音。环节安排得当,导入部分能为新歌教唱作铺垫。欣赏古诗新唱环节给学生带来了视听大餐。 建议:课堂中教师非常注重用语言来启发学生的演唱情感,但忽略了音乐老师肢体语言的引导作用。如果老师能用肢体语言带着学生一起演唱,学生歌唱情感的表达会更好,其次是新歌教唱是否能更清晰点。 |
|
活动记录:高君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组长:蒋冬霞 组员:蒋冬霞 高君 丛雪 李静 吴建英 陆馨秋 周卉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
||||||
时间:2015.11.11 |
地点:常州市二实小 |
参加对象:全体联校组成员 |
||||
主持人 |
屠隽 |
缺席人员及原因 |
|
|||
活动内容: |
联校教研活动(三) |
|||||
一、周卉、刘达文上课(过程略) 二、评课: 顾艳:张老师上课的教态非常让人舒服,而且始终在调动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环节,可能是借班的原因,张老师对这个班的掌握情况了解的不够透彻。在唱谱环节,老师在进行两小节模唱后就进行全曲演唱,很明显学生不具备这个水平。 金岚:《夏夜》是一首抒情优美的歌曲。听了张老师的课,我觉得张具有扎实的音乐基本功。课堂教学过程非常流畅,特别是张老师的示范很到位,教唱环节处理的非常好,能时刻关注学生的声音。 拓展部分加入打击乐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学生操作时只关注乐器,不关注音乐,最好老师讷讷个提醒学生边敲乐器边听伴奏。 刘达文:课堂结构清晰明了,环环相扣,语言流畅,合唱部分的教唱针对性和指向性要明确,更要细致,可以让学生唱第一声部,仔细听老师唱,再模仿,也可以把二声部放在最后作为拓展。 周卉:课堂过程清晰明朗,教学有序有效。二声部指导可以更加有指向性,把难点单独教,多让学生感受一声部和二声部的配合,熟悉二声部的旋律和节奏。 王璐:合唱问题,三拍不足,三拍拖足后二声部接不上。一声部重点,二声部拓展,打击乐器越来越快。 徐瑶:张老师的课斜接自如,并且也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感受不同节奏的对比唱,对学生稍微点拨,能够看得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状态。 不足:钢琴速度不均匀,建议轻些演唱,合唱教学要让学生分声部练习,不要用第一声部带出第二声部。 屠隽:整节课层次清晰,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学生演唱状态很积极。教师教唱歌曲很扎实,先完整听赏歌曲,出听,复听,再听。每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目的很明确,学生也能体会到歌曲的情绪变化。 高君:课堂环节流畅,推进有序,效果良好,是否可以将二声部的环节推后至乐器表现之后,作为拓展深层挖掘,把一声部的歌唱表现为重点? |
活动记录:高君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组长:蒋冬霞 组员:蒋冬霞 高君 丛雪 屠心文 吴建英 陆馨秋 周卉
音乐组教研活动记录 |
||||||
时间:2015.12.12 |
地点:常州市二实小 |
参加对象:全体联校组成员、新教师考核领导小组 |
||||
主持人 |
高君 |
缺席人员及原因 |
|
|||
活动内容: |
联校教研活动(四) |
|||||
一、徐恋、屠心文上课(过程略) 二、评课: 孙莹莹: 歌曲本身难度不大,教复杂了,教的遍数太多,课堂展开拖沓。在教完后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活动设计需要重新规划, 周袆: 声音的指导可以更细致一点,用说“悄悄话”的方式,高位置唱出来。可以唱唱歌曲,一年级孩子模唱歌谱相对困难,可以接龙,老师唱前半段,学生唱尾巴。教学环节再设计丰富一些,课后半段有点拖沓,挖掘教材可以深入些。 屠心文: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到位,有一定的提升,对学生有一定呵护,能关注到个体。学生资助学习的状态和表现都不错,老师的对声音的指导略有缺失。内容的安排上还需再斟酌。 王璐: 可适当唱谱,让学生找相同、不同旋律,带学生唱一唱不同旋律。不同旋律指导后,可让老师与学生接唱歌谱。课堂不够充分饱满,太国土拖沓,对教材的挖掘可以再深一些。 莫宇红: 学唱歌曲后可以带领学生唱一唱歌谱,律动环节可以放到歌曲学唱之后。拓展部分边唱歌曲边跳舞,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是否可以得到简化。演唱部分可以再加强,让学生用悄悄话的方式来唱歌,能让声音达到一个高位置。 房露: 本课教唱和聆听环节较细致,导入环节贴近孩子的心里特点,创设了欢快、跳跃的情景。用边唱边跳的方式更好,不要先唱再跳。课堂上老师讲的太多。 |
||||||
顾艳:教师教态活泼大气,跟孩子走的很近。老师在课堂上一直在强调学生的声音,但是老师缺少了比较性演唱,所以学会说呢过演唱的弹性还不够。 王华伟:老师教态亲切自然,对学生的关注力非常到位,老师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演唱音准、节奏的指导,使学生正确的演唱歌曲,整个教学设计上如何更好的进行对比,把歌曲的教学设计上能设计的更精致更好。 屠隽:周老师教态亲切自然,和学生互动大方,效果良好。歌曲情绪欢快活泼,教师多遍指导,感觉过多,护士了歌曲本身特定的情绪,在反复指导的时候应有不同要求,从不同角度的关注。整堂课还可以多加写唱谱训练,跟老师唱、师生接龙唱等。 周瑾:在发声练习时候可以做做口型的指导。填词演唱钱可加入模唱简谱环节,让学生找出相同旋律,对比不同旋律。可以设计一些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歌词。 余静:教师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点突出,老师主要以教唱为主,让学生通过多唱多练来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课堂习惯比较好,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汇总,课堂效果好。但是对唱歌的声音要指导的更细致。 吴建英:发声练习时对口型要有要求。教唱歌曲的多样性和有效性还要多推敲。 徐瑶:课堂前半部分太过进,因此后半段时间太多了。歌曲演唱部分细抠后,再考虑加律动。可以根据歌词加入相关动作来丰富歌曲。当学生声音放太大时,可让学生用悄悄话的方式唱。 刘达文:歌曲的教唱环节比较细致,声音的引导还可以再更到位写,声音有点扁,老师的教态亲切自然,语言要再干练一点,歌曲教会后,后半段有些拖沓。 高君:低年级教唱环节中教唱手段的多样性、有效性的整合,可唱谱、分析旋律,找出相同旋律。分别突破,不要单纯反复。
|
活动记录: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