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现代传媒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理论链接>>文章内容
浅谈现代传媒与家庭教育的有效整合
发布时间:2015-11-16   点击:   来源:铜陵师范附属小学   录入者:周爽

【摘 要】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相当重要。《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中指出:要“加大新闻媒体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力度。” 而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逐步延伸,传统的印刷媒体,如书籍、报刊等已不再独领风骚,被称为“第四媒体”的计算机互联网,在许多方面发挥的作用,正对传统媒体和现代家庭教育产生着前所未有地冲击。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吸取健康有益的信息,抵御不良有害的信息?家庭教育如何面对现代传媒?便成为今天的父母不能不面对的一项时代课题。

【关键词】现代传媒 家庭教育 有效整合

 “教育从生命的第一天就开始了。”这警示着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对小学儿童的教育来说,起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中指出:“要拓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渠道,加大新闻媒体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力度。”即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方式,深入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传播成功的教子方法和经验,普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知识。而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逐步延伸,传统的印刷媒体如书籍、报刊等已不再独领风骚,被称为“第四媒体”的计算机互联网,在许多方面发挥的作用,正对传统媒体和家庭教育产生着前所未有地冲击。
现代传媒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其信息传播以迅速、广泛、多样为主要特点。它在某种程度上制造了一种传播信息的大平台,由此形成一种鲜明对比:就传统媒体传播信息而言,父母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关键是把握了作为信息源头的媒体即书籍、报刊就行;而对于现代传媒来说,父母要进行控制就并不容易,这是因为求知欲望强、探索劲头足的孩子们,在了解和掌握现代传媒方面,丝毫不逊于、甚至超过其父母,于是父母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吸取健康有益的信息,抵御不良有害的信息?家庭教育如何面对现代传媒?便成为今天的父母不能不面对的一项时代课题。下面笔者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认识现代传媒对孩子成长的积极影响
传媒是现代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法逃避其影响的“社会空气”。教养理论的创始者乔治·格伯纳提出,现代人的一生,从摇篮到坟墓,都在接受媒介的教化,其影响是深入骨髓的。现在的孩子与父辈小时候不同,他们生长在传媒异常发达的现代,从一睁眼就从电视里来认识这个世界,未涉世就已经能通过互联网与世界沟通。据调查,我国青少年接触的媒介有15种之多,包括电视、广播、书籍、杂志、报纸、电影、卡通、盒式录音带、录像带、电子游戏机、激光唱片、只读光盘、软盘、计算机和互联网等。其中对儿童青少年影响最大的是互联网和电视。
出现在互连网上的往往是现实生活的缩影,让孩子可以看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真善美、假恶丑等行为都展现在人们面前,虽然是零散的、不规则的,但是孩子们用他们的头脑将媒介表现的现实构成一个较“完整”的世界,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人格的发展。如勇敢、机智的人格力量多从侦探、警察角色行为中受到感染;善良、勤劳的人格多从母亲、普通劳动者形象中获得。由于孩子的年龄特征,媒介中具有情感因素的内容最容易被他们接受。因为这些有情感、有血肉的内容易于引起他们的共鸣,而这些又多是体现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的取向。
在各种媒介中,电视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也是孩子平时较感兴趣的娱乐,电视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充当孩子们的暂时伙伴。电视也是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来源。儿童时期是孩子们学习进入社会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渴望各种信息和知识,而电视正好满足了这些。另外,电视能传播各种价值观念,比如各种动画片、儿童节目、科幻片每时每刻都在向孩子们传播各种社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通过各类人物形象体现出来,而这些人物形象则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孩子们的生活,有时甚至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
现代传媒使人类实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理想。有关调查显示,较早和较多接触媒介的儿童,他们社会化的程度要高于那些生活在闭塞环境中的儿童。由于从小接触媒介,儿童从媒介内容中模仿学得了许多经验、知识,认知了外界事物的发展变化,他们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生活适应性和应变能力都比较强。
二、看清现代传媒也是一柄“双刃剑”
在不否认上述正面影响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清:尽管现代传媒正全方位地改变着儿童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塑造着儿童的精神面貌,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但现代传媒也是一把“双刃剑”。街头随处可见的网吧和家庭中越来越普及的电脑为我们带来高科技享受的同时,也把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置于一个毫不设防的虚拟世界,他们交往的伙伴往往是虚拟的而不是真实的,长此以往,也会影响他们在真实生活中和别人的交流与合作,以至于影响他们的心理素质、道德行为和人格发展。
据我国有关部门抽样调查显示,5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其违法犯罪行为均直接接触并受过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主要媒介是录像、电影、电视、音带、广告、游戏机和互连网等。电视把成人世界的隐秘一览无余地展示在孩子面前,网络里宝藏与垃圾良莠并存,儿童的世界不再纯真,他们过于早熟和世俗化起来;儿童的世界不再烂漫,多元的文化信息使他们焦虑而无所适从,难以建树起科学合理的价值观。电子传媒的形象性、直观化使今天的儿童青少年习惯于“看”而怠惰于“想”,“眼球文化”带来的是思想的浅薄和思考力的下降。
研究过电视中的暴力影响的儿童治疗专家和心理学家越来越肯定,这种暴力影响有如下趋势:⑴孩子毕竟是孩子,无论他游戏似的还是严肃地看电视,他们都可能模仿电视中的暴力行为;⑵孩子们倾向于认同特定的受害者或者伤害别人的人,而且可能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把这些认同付诸实施;⑶当孩子们亲眼看见这么多暴力形象后,就会变得对于残忍的事件不再那么惊骇了,而且还可能把暴力看做可以接受的行为模式,甚至是解决他们问题的方法。因此,作为父母的不可忽视电视的威力,它具有负面影响。
电视瘾、电子游戏瘾、网络瘾毁掉了孩子的学业前程和身心健康,色情黄毒、暴力犯罪使花季少年迷失本性、堕入深渊,在我们身边已经在演绎着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此类故事。为父母者应意识到现代传媒也是一柄“双刃剑”,因为受其负面影响最深的往往是儿童青少年的时候。
三、指导孩子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传媒
历史上传为佳话的“孟母三迁”、“万金买邻”的育子策略,今天已经不管用了,打开电视和电脑网络,一览宇宙小,天涯若比邻!现在很多教育专家都承认,现代传媒已经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成长的,与学校、家庭、同龄伙伴并列的第四大因素。
现代父母必须了解传媒,不了解传媒就无法把握传媒对孩子带来的影响,就无法赢得家庭教育的主动权。面对现代传媒的挑战,如果让孩子独驾无舵的小船,那么他很可能在传媒信息的海洋里触礁翻船,甚至栽入无底深渊;为父母者应当做一把坚实的舵、一张鼓风的帆,引导孩子在传媒信息的海洋里巧妙驰骋、趋利避害。
首先,让孩子知道,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功能,指导孩子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有顺序地接触利用不同的媒介,并把握好喜好的程度,以便科学合理地利用媒介来发展自己。
有一位社会学家统计:我们的孩子,从3岁起到他走向工作岗位,已在电视机前待了1万6千多个小时。而一位大学的学生获得一个学士学位用的时间是5千小时,电脑专家的成才需时是1万小时,熟练掌握3门外语的时间也大约是这个数字,步行环世界旅行一周并记下300万字的游记也仅仅需要8千个小时。除了电视外,电子游戏和网络也在虚耗着许多孩子的黄金时光。但是,完全摈弃高科技的信息产品来拓宽视野、获取信息或者娱乐身心,又是不可取的。如何把握一个合理的“度”?指导孩子科学合理地利用媒介,就是指导他们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安排生命。
其次,是指导孩子对媒介传播信息的鉴别和选择。不同媒体负载的信息的严肃性、真实性程度是不同的,对于孩子人格成长和智慧发展的影响性质也是不同的。要指导孩子识别虚假信息,排除有害信息,摈弃冗余信息,选择科学、有效的信息。尤其要帮助孩子正确对待流行文化,避免在“追星”、“网友”甚至网恋的追新猎奇中迷失人生方向。指导孩子对媒介传播信息的鉴别和选择,就是指导孩子把“接受的大脑”变成“思考的大脑”,就是指导孩子做信息的主人。
人的发展,永远是一个人在处理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不管如何先进发达的媒体,它终归是一种供人利用的工具。因此,我们要帮助孩子面对现代传媒空前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处理好人与媒介、人与媒介信息的关系,合理地安排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价值。当代传媒研究专家认为,大众传媒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长期存在的,有些影响要若干年后才会显现。这就告诉我们,指导孩子们使用媒介不能等到出了问题再进行,应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另外,笔者还建议为父母者:⑴禁止或减少孩子进网吧,孩子上网时,家长最好陪同;⑵在家庭电脑上安装“天网门神”(防火墙),拒“狼外婆”于家门之外;⑶要有意识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缩小与孩子的差距;⑷增加亲子间“共同时间”,把沟通进行在出现问题之前,比如和孩子一起看电视、郊游等,或多安排其他活动。
 
 
参考文献:
[1] 叶澜.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教育部关工委家教中心.成功家教启示录.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 教育部关工委家教中心.失误家教启示录.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 周玉寒.成功教育.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6] 王森林.人格教育.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