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作业情况调查问卷分析
为了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实施中的多元化作业开发与设计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准确了解和掌握我校数学作业的现状,获得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课题组精心设计了学生问卷,对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本次调查二、四、六年级各发放了27份,共发放问卷81份,回收81张,总回收率为100%,以上的回收率,可以说明调查结果是值得信赖的。经过统计分析,我们了解了作业的现状、学生的想法及建议或意见,对我校数学作业在设计等方面有了清晰的认识,发现了开展该课题的有利条件、为今后课题研究的深入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一、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
二年级的数学教学还处于启蒙阶段,96.3%学生喜欢上数学课,3.7%的学生觉得还可以。由此说明,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还是很有兴趣的。85.2%的学生觉得数学作业做起来很有意思,74.1%的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练习量大多时候是适合的,59.3%每天花少于3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作业,85.2%的学生认为老师给每位学生留的作业大部分时候是一样的。可见,目前的作业量还是比较适中的,对于一半学生而言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要考虑到所有学生可以适当减少作业的量,分层次的布置作业。33.3%的学生对刚学过或印象比较深的题目感兴趣,51.9%的学生对带有提高性的题感兴趣,14.8%的学生对易错题比较感兴趣,74.1%的学生对喜欢动手操作的题目。这两项的调查说明学生对具有挑战性的题和动手操作的题目更感兴趣。77.8%的学生喜欢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92.6的学生认为数学练习很重要,77.8%的学生做数学题时能感到快乐,92.6%的学生能自觉完成实践活动的题目。这些数据显示了大部分的学生对数学练习是重视的能自觉完成并会在生活中运用。学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形式依次是计算,数学游戏,课外拓展练习,预习,小制作,复习整理,课外调查,数学日记,手抄报和数学摘抄。
四年级调查中显示92.6%的学生喜欢数学课,96.3%的学生认为数学练习很重要;37%的学生认为数学作业很有意思,55.6%的学生觉得还可以;70%的学生认为课后作业量适中,30分钟内可以完成;81.5%的学生认为老师给每位学生留的数学作业都一样,14.8%的学生觉得作业布置偶尔有区别;40.7%的学生喜欢老师平时能讲一些提高性的题目,33.3%的学生喜欢老师讲一些易错题;81.5%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的题目,59.3%的学生喜欢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3.3%的学生不喜欢;48.1%的学生觉得完成数学作业很快乐,44.4%的学生对于完成数学作业没感觉;88.9%的学生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实践活动作业,关于学生喜欢的作业类型,大部分学生喜欢游戏类、实践操作类和拓展类作业。
六年级调查中显示96.2%的学生喜欢数学课,65.4%的学生觉得数学作业很有意思,34.6%的学生认为还行;84.6%的学生认为数学作业很重要,只有通过练习才能较好掌握数学知识;92.3%的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适量,30分钟内能完成;76.9%的学生认为老师给每位学生布置的作业都一样,少数认为偶尔有区别;50%的学生喜欢老师讲带有提高性的题目;53.8%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的题目,42.3%的学生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61.5%的学生非常喜欢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73%的学生觉得做数学作业很快乐,84.6%的学生能按时完成实践活动作业;关于学生喜欢的作业类型,大部分学生喜欢游戏类、实践操作类和拓展类作业。
二、问卷调查分析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我校教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创新运用有效地教学方法,能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在数学作业布置方面,能根据学生实际出示有针对的题,让学生巩固练习,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作业量适中,并重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学生学习态度认真,具有拼搏精神,大多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较满意,尤其是在作业量上90%学生表示认同,说明老师对作业布置进行了探索,也不同程度的总结出了一些方法,但是,由于目前对教学质量的检测还重点依赖笔试,对教师的考核测评大多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致使教师在作业的改革创新中步子迈得较小,使学生作业的类型、内容、方式等受到限制,造成作业设计并没有大的、实质性的变化,对学生学习数学及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从对学生的调查中也清楚地反映了这些情况,具体表现在:
1、形式单一,重“复制性”轻创新
一直以来,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总是很单一,一是例题仿做的题目多,综合创新的题目少,致使学生应付式完成,不求甚解;二是单纯计算的题目多,应用表达的题目少,作业内容乏味重复,学生态度消极;三是要求独立完成的题目多,关注合作互动的题目少,忽视了学生合作交流的需要,使部分学困生对作业产生恐惧心理。这种单一形式的作业常使学生感到厌倦,甚至反感,同时也严重抑制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而且,学习效率也很低。
2、实行“一刀切”,不能分层布置。
教学中,教师为了图方便,习惯布置统一的作业内容。在作业布置中对学生的个性与认知差异不能区别对待,搞“齐步走”的作业,造成优秀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令人堪忧的状况,使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完成作业只能靠写,制约学生全面发展。
虽然教师明白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全面发展,但大多教室布置的作业的完成方式都是要靠书写,总认为白纸黑字的写出来就说明学生开动了脑筋,这使得学生用大量的时间书写作业,完成练习,而极少有布置用其他方式(如:实验验证、操作、观察等)来完成的作业,从而造成学生学习负担的增加,学习兴趣的降低,厌学情绪越来越大,思维能力的培养没达到最大化,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经大量练习后形成的习题经验。
总之,目前小学数学作业在内容、形式、层次性及作业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实效性不强,对学生的思维、创造、观察、分析等能力的培养所起的作用受到影响,同时也让大部分学生深陷完成作业的痛苦当中,深感疲惫,得不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和有价值的个体体验,最终导致学生厌学,丧失学习信心。针对这些,我们课题组将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展开实验,力争总结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合理有效的作业设计思路和方法,以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