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辅助栏目>>课题网站>>已结题>>基于校本纲要研发下的多元化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管理>>文章内容
课题研究计划
发布时间:2015-10-0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

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名称:国家课程校本实施中的多元化作业开发与设计的实践研究

二、选题背景: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课程标准指引下的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底线和基准,在以科研强校为特色的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走过了十多年的课程教学与改革研究,建构了基于学校培养目标的课程理念,积累了一系列教材重组、整合、拓展的资源,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课型实施策略和单元整体结构教学策略,构建了从课堂评价、形成性评价、学科关键能力专项评价等一系列课程评价,并开发了小学1-6年级《学科·育人——数学国家课程校本实施指导纲要》,提升了课程实施的品质,真正实现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中的作业开发与设计: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大背景下,以作业设计为抓手,系统建构学科育人理念下,不同领域、不同单元的作业类型,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方式,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实施新整体。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作业形式的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 英国中小学生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1)实践作业。(2)书面作业。(3)口头、听力作业;(4)表演作业。这些作业告诉我们:教师应该更多的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来设计作业,而不应该仅从完成自身教学或增长学生知识的角度设计作业;作业的内容和要求应因人而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特长的目的。

近几年,国内教育者也加大了对同类课题的研究力度,致力于此研究的老师也很多。特别是自从“减负”以后,很多学校对作业做了有益的改进尝试,诸如“开放性作业”、“主体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等,创新设计也层出不穷,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方面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

三、研究内容:

1.数学作业现状调查及分析

(1)调查教师对数学新课标的学习情况;调查教师对多元智能的理解;调查教师作业布置、评价情况。

(2)调查学生对作业的态度;调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调查学生对作业的反馈情况。

2.数学多元化作业设计的研究

(1)课堂探究性、趣味性作业的设计;

(2)课后开放式、自主性作业设计;

(3)单元主题性、实践性作业设计;

3.数学多元化作业评价的研究

(1)评价主体的多元。就是由教师独立的评价变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

(2)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多角度评价学生,张扬学生个性,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3)评价方式多元。改变原来对的打“√”,错的打“×”的批改方式,用符号、等级、评语的方式来呈现,使作业批改更明确。

四、研究目标:

1.探索不同领域、不同单元数学课内外作业设计的新形式,形成课内、课后、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

2.开发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综合性、主题实践性作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课程的实施、创造能力,促进专业化发展。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观察学生完成开放性作业的整个过程及面批其作业,不断实践并不断调整作业设计的形式内容。积极参加各种课题培训,为设计更加符合我校的多元化数学作业寻找素材。

2.比较研究法:将研究前与研究后学生的完成作业的情况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横向及纵向比较,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3.文献研究法:参考国内外有关多元化作业设计的理论书籍、文献、上网查找符合我校实际的具体作业设计题目。利用参与市区各项评比活动中的机会挖掘同行中值得借鉴的多元化作业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4.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经验,做到边学习,边实验,边总结,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在各级各类期刊上发表相关文章。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5 年 3 月——2015 年 8 月)

   进一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查阅一些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搜集与多元化、开放性活动有关的数学习题。

2.实施阶段:(2015 年 9 月——2016 年8 月)

按照研究计划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置相关多元、开放性作业,进行尝试与探索,并做好相关记录,为日后分析总结经验提供素材。

3.总结阶段:(2016 年9月——2017 年 2月)

整理分析研究前后学生数学成绩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情况,写出总结材料,撰写实验论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