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苏派教育大家讲堂·教师专业成长”主题活动,活动没有冗长的开闭幕式,而把时间留给了讲课专家,真心要表扬一下习大大推崇从上而下的一切从简的精神。
活动中分别有来自台湾著名国学大师、德国波恩大学哲学博士朱高正先生,朱教授德高望重、学贯中西,旁征博引,他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教师素养》给全体教师不一样的感受。用古代圣贤的人生智慧启发我们心灵,有助于提高现代教师道德修养,也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
郑州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王士祥的《唐宋科举与人文精神》报告,激昂豪迈,用诙谐幽默地语言阐述了科举与文人品格之忠直、坚持、名利、恕道。
华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政涛的《如何与名师同行?》报告,从为什么要学习名师、向名师学什么、如何学、如何在向名师学习中提炼和发展自我,四个方面分析,条理清晰、真诚恳切。
耶鲁大学法学院博士、曾担任邓小平等第二代党和国家领导人英文翻译的 高志凯先生的《好学校 好教师 好学生》报告,从自己丰富的求学经历、工作经验出发,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提出了对教育的理解和建议,口若悬河、真挚睿智。无一不智慧,无一不真情。
在场教师一次次被震撼,感动着。会场里不时传来阵阵由衷的掌声、会心的笑声。
重点分享一个报告,那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李政涛教授的《如何与名师同行?》的报告。
听李政涛教授的课真的是一种享受,不仅仅是其精炼的语言,缜密的逻辑,睿智的思维和生动的事例,更有心灵的洗礼。讲座中,李政涛教授以《与光明俊伟的人同行》一文为引,列举了其文学生涯中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几位学者,并提出让一两位文学家的文字、人格等扎根到教师的心灵中,与他们的精神同在,以这些光明俊伟的人来照亮并引领学生的人生,应当成为教师平凡事业之中的伟大追求。
而后,李政涛教授就《与名师同行》为题展开演讲。首先,李政涛教授从“把握前沿之路”、“少走弯路”、“走出自己的路”等三方面分析了为什么要与名师同行。
其次又具体分析了向名师学什么以及如何学。李政涛教授认为,我们首先应当研究名师上课的技巧和方法,尤其是语言表达技巧。然而,“名师研究”不是“名师模仿”,那样仅能学到一点点“艺”,因此,我们还要研究名师的思想、理念、精神以及成长历程,并运用观察课堂、收集著作、收藏案例、摘抄名言、跟踪调查、提炼风格,纵横比较等方法,通过学习名师走出自己的道路。然而,要赢得更高的发展,就要通过对名师的学习来提升自我。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设定自我规划和具体发展目标,还要提高自我的思维品质,从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入手,从而达到改造课堂的目的。同时,我们要提升自己的转化能力,因为教学即转化,将我们的知识转化成为学生的知识,把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实践行为,才能升华出有情感、有体温、有呼吸、有生命体验的教育理论。
一般人听讲座都会因为专家的某句话打动自己而火花一闪,然后当再有火花一闪时,前面的火花已经灭了。于是闪火花——灭火花,闪火花——灭火花,然后会想,这场讲座给我很多收获,但收获什么却忘了……想到自己。昨天的激动今天还在持续着,但我知道,倘若能够 “找到一种途径把讲座的收获稳固下来,稳定为自己的收获”,那么不远的将来我就会淡漠终至淡忘,那该是怎样一种深刻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