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的一次研究课上,一位专家提及这篇课文,要抓在图中宋庆龄的肖像画来做点文章,这是一张不可小觑的图片,从照片给人的感觉,就能感受到宋庆龄文静典雅高贵的气质和精神面貌,因此,专家提议,把照片环节放入教学环节。
我一直记得这句话,每逢自己上到这篇课文,我就思考,如何有效利用这张照片来教学呢?初读文章后就看照片,说说照片中的宋庆龄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还是习文途中插入赏析照片?或者仅仅是照片吗?能否结合课前资料搜查,来谈谈对宋庆龄的了解?并结合课文内容来读懂题目为何叫“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内涵?
本学期教到这课时,我进行了尝试,并且还推荐购买关于宋庆龄的书籍布置课外阅读,写读后感,没想到孩子们由此开启了对名人探讨的兴趣。对课文理解更能深入了,也更容易懂得本文以物喻人的独特写法。后续布置仿写一篇以物喻人的作文,孩子的习作水平令我惊讶和欣喜。看来,充分利用照片和资料,来展开对人物的探讨以至于再回归到文本的阅读,收获真是丰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