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人生,从阅读开始
刘燕
“文学就像一扇窗,长在孩子美好的心灵中,推开它,心灵变得敞亮许多,如同看到人生的鲜花扑面,阳光普照,远离庸常,走向高尚。而孩子心中的这扇窗,如果不及早推开,层层尘封,年深月久,便越来越紧。”(秦文君)“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记》)儿童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低年级老师更应抓住教育时机,在学生阅读的黄金时段,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体验阅读乐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没有耐心,识字量有限,喜欢直观的图画多过于文字,很难做到自主而持之以恒地读书。因此,在两年的低段教学中,我从内需、外力、诱因三方面着手,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略见成效。
一、内需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产生根深蒂固的需要。
1、以经典书目引领
“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布鲁纳)选择适合学生的书,才能使学生越读越想读,越读越投入。经典作品是沙里淘金的产物,是被时间和读者选择过的,经典文学通俗易懂,不卖弄学问,令人百读不厌。童年阶段的经典儿童文学阅读是审美情感的起点、美好人性的起点、性格塑造的起点、人生体验的起点,在充满好奇、探索、发现与体验的经典阅读中,孩子能接受到潜移默化的、无穷无尽的滋养。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西游记》《列那狐的故事》等都是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的无价之宝。这些书图文并茂,让学生一见便爱不释手,书中人物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生动,将学生引进一个个梦幻般的世界。故事中的想象、诗意、幽默、游戏性,对于儿童的心智成长十分重要。我将些书作为必读书目,每天一个故事,孩子们兴味盎然,欲罢不能,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体悟到什么是美,什么是爱,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勇气,什么是忧伤……
2、以多形式导读激趣
很少有孩子会主动喜欢上阅读,,通常都必须有某个人引领他们进入书中奇妙的世界。教师应责无旁贷地做好领路人。因此,每次想让学生去读一本书,我都会精心设计导读,如读《西游记》时,我在班级图书角先添置了一本,每天讲一个故事,讲故事时尽量语调生动,加上夸张的表情、动作,教室里常常是鸦雀无声,每每说完,都能听到孩子们发出遗憾的“唉……”,于是,有的学生便在课余时间抢先去读图书角中的那本书,期待第二天能在老师讲故事时插上几句,慢慢地,一些学生不再满足于那每天的五分钟十分钟,便自己去买来书看。
又如读金波老人的《想念红叶林》时,我挑选其中一篇《蓝宝石蝴蝶》,让学生读了以后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些句子,接着带着孩子们认识封面、作者,读读扉页中金波爷爷为红叶林创作的诗歌,领略到红叶林的美丽、神奇,接着走进目录,说说自己最想读哪个故事,为什么?
再如读经典文学《列那狐的故事》,先读趣味盎然的《列那装死偷鱼》,认识这只聪明、狡诈、爱捉弄人的狐狸,再出示故事主要人物及特点,残暴愚笨的雄狼、有勇无谋而又贪吃的笨熊、智商与列那不相上下的野猫、自以为是加贪婪成性的狮王,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一出现在大屏幕上,就牢牢地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列那就和这样一群朋友斗智斗勇,发生了许多精彩有趣的故事,想不想看?”在老师的诱导下,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书本。这样以点带面,从目录、主要人物进入故事的导读,使孩子们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保持着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外力
低年级学生持久性较差,加上学生素养参差不齐,要使每个学生都爱上阅读,且能坚持自主阅读,光凭兴趣恐怕是不够的,必要时还需借助外力进行保障。
1、定量阅读
低年级学生回家后没有书面作业,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从带领学生开始阅读起,我便规定每日读书作业,有时读拓展阅读中与所学课文相关的内容,有时读整本课外书中的一个故事,并在开学初发放《告家长书》告知此事,寻求家长的帮助。但规定会与兴趣相悖吗?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一书中这样说:“1 0岁的孩子被强迫刷牙或换内衣裤——他们长大后会停止做这些事吗?不会……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按规定去上学,所有大人也都按规定遵守行车限速,但很少有人会因为这些规定而心生厌恶。不让规定令人排斥的方法,是把规定变得美好而吸引人,使它成为一种乐趣……”的确,当规定之后,我们还得设法让读书变得有趣,当规定成为每天必修课,天长日久,习惯便自然而然养成了。
2、定时阅读
学生个体的差异,不同家庭的差异,使得每天的阅读作业质量存在差异,为尽量缩小这种差异,让学困生也尽量加快阅读的步伐,我每天都会抽出至少二十分钟时间让孩子们自由看课外书。早晨来校后,早来的学生便会自觉拿出书本,或轻声或默读。每天中午12:30——12:50,也是我们的读书时间,这些阅读时间,决不会被占用。在美国,一直推行着持续默读的阅读教学方式,纯粹为了兴趣而读,这种阅读称为SSR,其目的是激发学生自行阅读的动机,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在SSR时间里,我会选一本心怡的书或拿一份报纸,和学生一起静静地享受阅读的乐趣,教室里只听到细小的翻书声,随处可见孩子们专注的眼神、会心的微笑。让孩子们少做一点作业,多读一个故事,学生的受益远非几张作业纸所能及。
三、诱因
对于低年级学生,老师还要不断创造各种“诱因”来引发小读者,培养他们的阅读动机。
1、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天真无暇的羡慕心理,是小学生特有的美丽性格。当学生心中出现了这样的榜样时,他们便会不自觉地向榜样看齐,甚至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别人的榜样。老师可利用晨会课讲讲名人读书小故事,匡衡凿壁借光,孙康映雪,车胤囊萤,陈毅吃墨水,毛主席不动笔墨不读书,以名人为旗帜,孩子们幼小的心中便会升腾起崇高的阅读理想。身边的人与孩子们朝夕相处,身边的事在孩子们们的眼里常见常新。在学生的身边总有一些课外阅读的出类拔萃者,他们也是学生的榜样。我还经常以班里的学生作榜样,在他们注意力尚未集中到书本上时,我会轻轻地说一句:“××小朋友真棒,已经在安安静静看书了。”在读书交流会上,我会依据读书表现定期评选出“诵读小能手”、“阅读之星”,并郑重其事为他们颁发小奖状,拍下难忘的一瞬间,当孩子们用艳羡的目光看着他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时,心中升起的阅读动机便都写在那一张张涨红的小脸上了。
2、注重激励评价
低年级学生十分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苏霍姆林斯基)。因此,几乎每天读书后,我都会让他们来个短暂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吧”、“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让孩子们在开放性的话题中畅谈读书感想,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同时承认并尊重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给予更多具体的语言评价,给予更多的激励。“你读得真美,看,小朋友们都听得入迷了。”“你读懂这个故事了,真了不起!”“你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你有进步了。”“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学会了边读边思。”
此外,我还经常利用班级博客、校信通等渠道与家长及时联系,表扬近阶段阅读认真的学生,使学生的点滴进步获得家长的认可与鼓励。他人真诚的肯定、激励,使学生充满了信心,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阅读动机,养成阅读的习惯。
如今,每每看到孩子们在读书中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看到孩子们做完作业后便自觉地捧起课外书,我便感到很欣慰,相信坚持阅读的好习惯会伴随他们终身,也愿阅读能助他们开始“精彩人生”,享受“诗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