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课程建设>>国家课程>>语文>>感悟手记>>文章内容
给家长朋友的一封信
发布时间:2015-09-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潘银婷

四年级是一个关键年段,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逐步清晰,有些学生很可能就在这个年段成为了学困生。有人将小学生的六年学习成绩,比喻为“U”字型,低年级起点较高,中年级是处于最低点,但随着年级的增长,在往后的学习中,成绩又会慢慢地升起,直至最高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学习内容。

低年级主要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只要孩子肯下功夫,一般不成问题。到了中年级,学习的知识简单到复杂,从低年级的形象思维向高年级的抽象思维过渡,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必须扎扎实实地掌握,该读的还要读,该抄的还得抄,但同时还要拓展孩子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

2、心理方面。

孩子长大了,也学会了思考,更学会了察言观色,喜欢的人,他愿意和你交流,不喜欢的人就会跟你对着干。有些事他会放在心里,如果你关心他了,重视他了,也许他高兴了就会把心里话和你说说、不高兴就埋在心里,让你捉摸不透他的想法,也就无法指导他的学习。

那么,怎么看待学生的分数?

虽然考试成绩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学业,但至少反映了孩子这大半个学期的学习态度,相对较落后的同学,家长也不用心急,主要还是找原因。中年级,学生分数的波动还是相当大的,此时首先应给孩子以安慰、鼓励,其次要帮助孩子查找原因,并给予具体的帮助,从好的一面去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好的学习品质,树立他们的信心,增强他们的勇气,提高他们的兴趣。

其实孩子个个是聪明的,我们老师和家长都要以一种“花苞心态” 去看待,成绩好的就像已经开放的花自然很美,而暂时较落后的孩子,就象还没开放的花骨朵,也同样很美,我们相信他迟早能开出很美的花,只是更需要我们去耐心地培育他。每一朵花都有他开放的时间,只是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他们的成长的过程是缓慢的,也是美丽的,需要我们慢慢地去品尝和等待!

学生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

有的家长不禁要问:既然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变化,为什么有的孩子仍然能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而有的孩子却直线下降?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孩子们在以前的学习、生活习惯中,还是存在着极大的差异的。

(1)家庭教育的差异。做家长最重要的是:时刻注意自身形象。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在于感化、示范和熏陶,如父母强烈的事业心、高尚的追求与情操、助人为乐的精神等等,这些都能对孩子起着榜样作用。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家长教育孩子,可以说是“全天候”的。家长并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时才教育孩子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教材。这也正是言教与身教必须兼施、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因。                 

(2)其次,孩子的学习习惯有差异。

班级里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相当好,上课时专心,作业专注,所以作业速度很快。可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被我戏称为“磨、拖、罗、拉”。上课的时候默默无闻,你讲什么充耳不闻,做作业的时候却磨蹭、拖拉、罗嗦。说实话,平时的教学中,我尽可能地不麻烦任何一位家长,可是有的孩子的作业他就是写不完,学校的作业我无论如何也得追到手,可是家庭作业呢?那理由就太多了,我是好话赖话说了几火车,可有些孩子就是不完成,

(3)学习效率的差异。 正是因为孩子学习习惯上的差异,而造成了学习效率的一种差异。关于效率,我想,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作业了。同样的作业,有些家长说孩子要做两个小时甚至三、四个小时,这就要问问孩子的学习效率了,我们允许个体之间有差异,但是差异太大时就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上有问题。

减少差异有什么好办法呢?

1、多听听孩子的心声。

写这封信前,我们四年级班主任都抽空与孩子们聊天:“老师想写封信给你们的爸爸妈妈,你们有什么心声需要老师转达吗?”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

“希望爸爸妈妈有空多了陪陪我们。”

“我希望爸爸妈妈改变对我们的教育方法,说到做到,多听听我们的心声。”

一个小男孩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双休日我在家里可惨了,爸爸妈妈只要看见我在玩,他们说说‘快去写作业了’,我已经写好了,坐在那么玩一会儿电脑,他们又说‘快去读书’,每天完成作业还要写家庭作业,他们最见不得我空闲下来了的样子,好像我休息一下成绩就会马上掉下来似的。”

听了这位同学的一番话,其他同学频频点头,似乎他们也有这样的遭遇。

接着还有些同学说了“家长要多带我们去大自然中玩耍。”

“不要太看重我们的考试分数。”

“不要只看到我们的缺点而看不到我们的优点。”

“多让我们与同伴在一起交流。”

……

2、对孩子要“智爱”,而不是“溺爱”

各位家长知道动物之王老虎是怎么培养幼虎吗?据有关专家提供的资料讲到,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剩下的肉骨头扔给幼虎;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上前要吃,它就冲着它怒吼一声,伸出爪子阻挡它,不让它吃。这样过了好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会离开母亲,自己出去找食吃。开始,幼虎走了几步回过头来,看见母亲在后面望着它,就折回头往回走,母虎就冲它怒吼,扬起尖利的前爪,幼虎又转过头去往前走。这样反复几次,直到幼虎真正离开,以后,它们再也不相见。这个故事也许太残忍了,但没有这种“残忍”的爱,幼虎永远也学不会捕食,永远无法长大,也永远不会在动物王国中称王。所以在培养孩子方面,我们一定要向老虎学习这种智爱,而不溺爱孩子,爱孩子不仅仅从物质上去满足孩子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勤勉节俭,珍惜财富,先做好了人,然后才谈得上成才。作为家长,我们平时要教育孩子爱劳动,讲文明,尊敬长辈,待人有礼。教育孩子该做的事,自己首先做好,以身作则的教育魅力是巨大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些孩子的坏习惯其实就是跟父母亲学的。试想一个做任何事都精益求精的家长,他的孩子一定是个认真细致的孩子;反之,生活在一个关系不和睦,环境脏乱的家庭中的孩子,他的行为也是粗鲁、暴躁的。“小树易直也易弯”,家长们,只要我们从小教育引导好孩子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那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是什么有利的。 

3、尊重并理解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温暖、祥和、稳定的的家庭教育环境。每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智慧的家长。但这个家长未必有什么轰轰烈烈的过人之处。民主宽松的家教氛围有助于孩子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挥。这些孩子有个性、有见解、独立思考能力强并且尊重他人、乐于助人。

美国有一个家庭,母亲是俄罗斯人,她不懂英语,根本看不懂儿子的作业,可是每次把作业拿回来让她看,她都说:“棒极了!”然后小心翼翼地挂在客厅的墙壁上。客人来了,她总是很自自豪地炫耀:“瞧,我儿子写得多棒!”本来儿子写得不怎么样,可客人见主人这么说,总是连连点头附合说:“不错,不错,真是不错!”儿子在旁边听见了,心里想:“我明天还要比今天写得更好!”结果,他的作业一天比一天写得好,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在提高,后来他终于成为一名优秀学生,成为一个杰出的人物。

这就是孩子,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会用行动证明他真的很笨,真的不如别人。尽量表扬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特别建议:

正确对待孩子之间的差异。

父母最爱说的话,也是今天的孩子最不爱听的话。“你瞧人家”其实,孩子和孩子是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父母,不同的遗传基因,所以也就有不同的知商,因而也不不同的潜能,不可能所有的孩子在学习上都达到一个水准,这就要求家长正确看待自己的孩子,前几天,看过一篇文章,感觉好笑,笑完后也挺令人深思的。

有位父母天天冲着孩子喊:你瞧人家,考了100分,你才考80分;人家当大队长,你才当小队长,人家比赛得第一名,你才得了第十名,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不争气的儿子!

一天儿子生气了,也冲父亲喊:“你瞧人家李叔叔当局长,你怎才当了小科长:人家张叔叔每月挣3000多元钱,你怎么才挣2000多元呢?我怎么有你这么个爸爸!”爸爸一听急眼了:“小子,别跟人家比,人比人气死人啊!”

儿子说:“那您怎么老拿我和别人比呀?”爸爸哑口无言,这才明白儿子说这番话的用意。

仔细想想,生活不就是这样嘛,自己过自己的日子,用不着和别人家比,应该在乎的是你的孩子明天要比今天更棒!是不是能得第一名,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寻找自身的闪光点”。这就要求家长做孩子的有心人,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感受到家长对自己是充满希望的,他才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成绩,真正建立起自尊与自信,从而进入教育的“良性循环”。

最后,我想说:要无限相信孩子的潜力;永远不要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父母的表扬和鼓励;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请天下所有的父母记住这样一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我们以此和各位家长共勉。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所以,家长同志们,为了孩子的灿烂明天,为了孩子的美好未来,让我们密切配合,肩并肩,手握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把我们的孩子培养得更出色。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