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流水、诗意融融。听着这样的课堂,突然觉得自己想变成一个孩子,和诗一起共度时光。
合理想象变成一幅画
诗歌的特点就是简练的语言,却给人无尽的想象。这样的想象是夸张的,不天马行空的。课堂上老师能引导学生就“想变成……”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这样的语言训练中学生既发挥了诗意的想象,又运用了诗意的语言。训练到位。
说话训练变成一首诗
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训练也是别有风味。学生呈现丰富的资源:想变成一束小麦;想变成一颗水滴;想变成一枚太阳。这样的丰富、有层次感的语言正是与整堂课的氛围融合的。
趣味朗读变成一首歌
诗歌教学,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朗读,反复诵读。在诵读中能真正走进诗歌,能和诗歌一起生长。
课堂上教师多次创设读诗的情境,有自读、指名读、体会韵律后三读。如此转换各种不同形式、提出各种不同要求的阅读旨在引导学生读诗,创造诗的氛围。
在教学第二首诗时,教师请学生自己构建读诗的顺序,和学生一起充满趣味地读。在这样的几读中,学生爱上诗歌,爱上读诗,更爱上诗。
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你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学习语文是这样,学习诗歌更是如此。让我们一起和儿童一样,乘着儿童诗的翅膀,展开诗意漫漫的想象。